一片丹心为乡亲

时间:2022-08-09 08:28:53

在沅江市三眼塘镇三眼塘村,支部书记杨建军的知名度颇高。

48岁的杨建军,1986年入党,1985年参加工作,历任三眼塘村民兵营长、治保主任;1992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起兼任村委会主任。

杨建军扎根乡土的人生精彩纷呈:他任职期间,村党支部15年先后被沅江市委评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个好村党支部”、“红旗党组织”;连续7年被益阳市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益阳市委、沅江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支部书记”,2008年又被评为益阳市勤政廉政、富民强省优秀领导干部。他所在的村成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生态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小城镇建设示范村……

共同富裕,是他最重的责任

1980年,杨建军初中毕业后,在家种过田,务过工,做过生意。渐渐富足起来的他没有忘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在他的人生中,有两个不能忘记的时间节点:1986年10月,他被推举为村民兵营长、治保主任;1992年2月,他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当日,在党员大会上,杨建军有一段很有底气的话:

“我当支书的最大心愿就是要让全村的乡亲都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

责重如山。杨建军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寻找出路。

选择发展的路径,需要智慧,需要胆量,也需要机遇。三眼塘镇旁的一级公路,有跑运输的优势,当时村里运输户只有3户,这么好的赚钱门路,却被白白浪费。

对全村的产业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后,杨建军决定选定交通运输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

杨建军是一个执著的人,选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办好。那一段时间,他带领村干部在3个月内走遍村里所有农户,挨家挨户摸清村民家底,动员稍具经济实力的村民带头搞运输。

这样一组数字能够佐证杨建军的艰辛付出:

3年时间里,他主动为20多户农民筹资200多万元用于购车,使村里运输业很快发展起来。目前,全村已拥有大型客运、货运车辆89台,农用车辆129台,有汽车修理厂、物流信息部等16家单位,从业人员达300多人。如今,全村汽车运输业的年产值达1,03亿元,创收1800万元以上,成为村里第一大支柱产业。

杨建军还带领村民发展建筑业和商业。目前,全村拥有建筑队5支,并成立了沅江市城南建筑有限公司,2009年创产值5900万元;商饮服务业主也达95户,2009年创产值4200万元。村里还为农户建立致富档案,分类指导农户发展种养和商贸、服务、手工编织等,解决29户缺技术的低收入家庭增产增收问题。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662元,高出全镇年人平纯收入5100元,高出全市年人平纯收入528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群众冷暖,是他最大的牵挂

人民利益大于天,群众冷暖记心间,是杨建军的座右铭。

19年间,他在抗洪抢险等危急关头,先后5次置生命危险于不顾;共计出资10余万元,帮助村里困难群众50多人。他说,与群众甘苦与共,处处同呼吸,共命运,是一个村干部应该做的事。

在三眼塘村,村民们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

1996年7月,沅江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长春大垸袁家坝大堤漫溃,为抢救24名被洪水冲散的防汛队员,杨建军不顾个人安危,连续奋斗36小时,硬是将围困一天两夜的24位村民安全转移。随后,他又投身堵口战斗,好几次险些被洪水卷走。三天后回家时,自己的4.6亩水稻已全被淹没,家里多年来积攒的财产也被洪水洗劫一空。6组队屋被淹,82岁的五保户熊玉莲无处安身,杨建军又把她接回租住在镇区自己的家中,每天和家人背上背下,精心照顾,这样一住就是3个月。说起这个孝顺的“儿子”,熊奶奶脸上总是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全村有残疾人、五保户等特困群众19户,杨建军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他首先想到的是他们有没有饭吃,有没有柴烧,严寒时被盖是不是薄了,过年过节的物资准备了没有,他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过上一个愉快的节日,使他们真正能享受到集体的温暖。

2005年10月的一个深夜,10组贫困户邬广玉胃穿孔大出血,生命垂危。杨建军得知后,马上联系车辆,并从自家拿出1000元现金,将其送往沅江市人民医院急救,并在手术室外守候一个整夜,待邬广玉转危为安才松了口气。感恩在心的邬广玉病愈后逢人就说:

“没有杨支书的帮助,我的骨头都打得鼓响了。”

民主决策,是他最高的追求

杨建军不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但把心扎根在乡土的他,同样也有高层次的追求。

“我觉得我们村去年绿化和幼儿园做的都不错,今年我们还要把文艺团体和黄家湖旅游开发搞上去。”在三眼塘村民主议政目的现场,党员和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对村里一年的工作实绩和工作重点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杨建军不是刻意在打造党在农村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的样板,但杨建军知道,自己所做的,是自己所想的,也是在实践一个美好的愿望。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军有自己的民主路径:

凡遇涉及村内的大事都是首先征求支委成员的看法,征求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的意见,从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了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级事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针对群众最关心和敏感的村级财务收支问题,村委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每个季度对村里的财务收支单据进行核实,收支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村务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使村民对村务从决策到实施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这种透明减少了村务管理者和村民的隔阂,使村民和党支部、村委会的关系贴得更近了,既消除了隔阂和疑虑,又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既树立了威信,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理解。

为了搞好班子团结,杨建军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全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后,他更是把团结班子成员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让自己在班子中形成核心,在支部成员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使班子成为一个坚强整体。

说起民主决策的体会,杨建军很有感慨:“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群众的信任,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幸福:同时也是一种体现,是一种责任。”清正廉洁,是他最美的品德

走进三眼塘村,“全国民主法洽示范村”、“基层党建示范点”、“湖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招牌赫然在目,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明亮的路灯,路两旁整齐划一的绿化带和田间沟渠,掩映在一片绿色中的村民住宅楼和高大宏伟的村部大楼,在厂房内繁忙的工人,村内呈现出一种祥和安定、悠静整洁、安馨井然的美好景象。

杨建军是一个干事的人,也是一个干净的人。

三眼塘村被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为建好这个示范点,杨建军每天每月都在四处奔波,累计争取项目资金达400多万元,自筹资金380多万元,组织群众投工1.8万多个,用于农网改造、电力增容、公路、沟渠、山塘、机埠、沼气、改厕、改水和村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建设。尽管三眼塘的招商力度比较大,但在招待费、电话费的报销问题上,杨建军严格按照规定报销。

他坚持勤俭节约,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从而得到了一个“抠支书”的称号。

近几年,村里搞农业综合开发,修山塘、筑渠道、硬化公路、建村部大楼等30多个工程项目,不少包工头送礼,托人打招呼想承包工程,都被他拒之门外。他也没让一个亲朋好友承包过村里的建设项目,所有项目都做到了阳光操作,安排理财小组成员全程参与,进行招标和财务公开。他为村里跑上跑下,可不计得失,不讲价钱,总是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村里的非生产性开支都降到了最低的限度。群众都无不感慨地说:“杨支书办事,公开、公平、公正,我们放心。”

上一篇:王灵杰:家纺先锋行业领秀 下一篇:勇立潮头 敢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