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

时间:2022-08-09 07:29:0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

【摘要】目的:考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70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M、6M、12M、18M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并行组间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M,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46例,良6例,中4例,其中优良率高达92.86%;术后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不稳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由于高龄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肌力减退,稳定度差,容易跌倒,故很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且其股骨颈骨折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高,有较高的病死率。为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手术治疗已成为骨科临床医生的共识[1]。我们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间我院56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26例 ,女30例;年龄 70~94岁,平均 83.4岁。骨折类型:头下型18例 ,头颈型19例 ,经颈型 19 例;GardenⅣ型36例,Ⅲ型20例,均为新鲜性骨折。致伤原因:跌伤 36 例,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6例。入院至手术时间为4-9天,平均5.8天。

1.2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患肢持续下肢皮肤牵引, 所有患者术前均全面检查, 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等基础疾病患者, 请相关内科会诊,协助诊治。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调整至150/90mmHg以下, 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 6.0~8.0mmol/L,心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尽可能纠正, 术前30分钟静滴抗生素。

1.3手术方法 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插管全麻,患者健侧卧位。手术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皮肤、筋膜、臀大肌肌膜,钝性分离臀大肌,患肢内旋切断大粗隆后方的外旋肌群,显露切开关节囊,取出完整股骨头,暴露髋臼,用髋臼锉清理髋臼软骨及残存软组织,暴露软骨下骨,调整好假体的角度角度打人髋臼,并用螺钉固定,于股骨距上约1 cm 处锯断股骨颈,处理股骨颈及股骨近段骨髓腔显露近端股骨,试模,选择合适假体(假体柄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非骨水泥或水泥假体柄),牵引关节复位,术中关节活动良好,冲洗、止血,放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切口。

1.4术后处理术后患者保持中立外展位,防止内收外旋,以免脱位;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1-2周,并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3d-1周可鼓励患者进行床上床边肌肉的主动功能锻炼,1周后可开始扶双拐下地行走,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4~6 周可弃拐行走。

1.5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术前术后患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2],具体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畸形等方面。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中, 70分以下为差。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 1M、6M、12M、18M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

1.6 统计分析术前和术后所得数据以 x±s表示, 并用配对 t 检验予以比较, P

2结果

本组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M~42M(平均20月),按照 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 对所有随访患者行术前和术后1M、 6M、12M、18M评分。术后56例髋中优46髋,良6髋, 中4髋, 无差, 优良率达到 92.86%,且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出现翻修或影像学松动(图1)。术后 1M、6M、12M、18M的 Harris评分分别为87.9±7.8分、91.6±5.6分、92.5±6.8分、93.3±5.8分,均较术前40.5±9.6分有显著提高 (均P

3讨论

高龄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肌力减退,稳定度差,容易跌倒,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其骨折存在骨折粉碎移位严重、稳定性差,且其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高,可达 20%~35%,还常合并有多种器官功能减退或病变,体质较弱,其并存症多,有较高的病死率[3-4]。因此,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首要的治疗目标是生存;为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手术治疗已成为骨科临床医生的共识[5]。

老年股骨颈骨折其存在骨折粉碎移位严重、稳定性差,且体质差,并存症多,对手术的耐受力低,手术的风险也较大,故其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从关节功能、髋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的长期结果来看,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不佳[6]。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虽较内固定术复杂,但术后可早期下地功能锻炼,早期恢复关节功能,避免了卧床所引致的褥疮等相关并发症,从而对减少骨折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全髋置换和半髋置换, 孰优孰劣,目前还没有定论,Ravikumar研究显示行半髋置换术后髋部和大腿疼痛、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还有文献报道半髋置换容易出现股骨头假体与髋臼不匹配,出现髋臼磨损、髋部疼痛、人工股骨头的中心性突出位移及柄部下沉等并发症[7-8]。因此,本组5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显示无一例无一例出现翻修或影像学松动,无一例死于手术并发症, 优良率达到92.86%;且术后远期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早中期,绝大多数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 临床疗效满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比其它方法增加手术相关风险及并发症, 且具有即时固定、风险小、脱位少等优势,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跃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 39(6):727-728.

[2]Harris WH. 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acetabular fractures: 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 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 J Bone Joint surg (AM),1969,51:737-755.

[3]何爱珊,李佛保.人工双动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伤. 2003,16(6):332.

[4]李佛保,盛璞义,韩士英,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1999,19(3):152-154.

[5]孟庆华,鲍同柱,赵红卫.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J].华中医学志,2007, 3 1 (2):141.

[6]曾国鉴. 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的比较[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6, 27(3):167.

[7]Rafikumar KJ, Marsh G. 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hemiarthroplastyt versu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subcapital fractures of femur-13 year resu1ts of a prospectiverandomised study[J]. Injury.2000. 31(10):793 ~97

[8]彭吴,贾芝和,方洪松. 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16(24):1853.

作者简介;刘振逾:男, 江西龙南人,(1975-),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关节、显微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64例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疗效观... 下一篇:胶艾汤加味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