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8-09 06:49:18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摘要: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被学者所广泛研究,本文以我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为研究视角,研究其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包含科研经费与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内生化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影响显著。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经济增长模型;技术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11-02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经济增长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不同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是经济学家们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以Adam Smith,David Ricardo,Malthus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们是讨论经济增长的问题的第一批学者,他们的主要贡献就是识别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说明决定经济增长的某些机制。

而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则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一直比较关心的话题,相关的文献非常多,得到的成效也非常显著。对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实际上是对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在国内的研究者中,佟家栋(1995)开创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的先河,他利用1953年~1990年中国进口额和国民收入数据,采用简单线形回归方法对进口和国民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期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孙敬水(2007)从弥补供给缺口、缓和贸易摩擦、诱导国内需求与激发技术创新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1991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当然,也有一部分研究正面,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无相关性,甚至是负相关,林毅夫、李永军(2001)利用宏观经济模型证明了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进口对经济增长则具有负作用。

在已有的文献中,所得出的结论几乎都是肯定了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虽然在直观上看,进口额的增长会导致国内GDP的下降,但是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也是具有正的促进效应。进口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进口贸易品的技术溢出效应,刺激国内的储蓄、投资等方式。本文利用包含R&D经费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我国ATP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发现我国ATP出口贸易直接导致我国GDP的增长,但是ATP进口贸易却并未导致GDP增长,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对ATP进口贸易技术吸收的滞后性所致,通过动态VAR模型发现,滞后一期的ATP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二、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1.变量与模型的选择

关于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众多学者都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Adam Smith,Simon Kuznets,W.A.Lewis等都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做过分析,归结起来,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非常广泛,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R&D、人口增长,贸易、金融发展、宏观经济环境、政府开始、收入分配以及政治体制等等(赖明勇等,2003)。本文在Cobb-Da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将我国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以及科研支出内生到全要素生产率中,通过构建包含R&D经费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内生化的生产函数来解释高技术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首先构造传统的Cobb-Dauglas生产函数为:

新古典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视为由常数项所表示的残值来度量全要素生产率(TFP),建立R&D经费和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内生化的技术进步模型:

将全要素生产率带入CD生产函数,可以得到:

然后对双边同时取对数,就可以得到我们所要的数理模型:

其中,代表t时期我国GDP总额;

表示影响技术进步的其他各种外部因素;代表t时期我国的R&D研究经费;代表t时期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口额;代表t时期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代表t时期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总数;代表t时期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实证研究与结论

(1)模型测算

本文所有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科技部网站,并且经过作者整理后得到。由于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据相对不易收集,1991年之前的高技术产品贸易数据,暂且无法获得,因此本文对1991年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我们将所得数据代入(4)式:(5)

=1.72+0.090.26

(2.8) (1.1) (3.8)

+0.16+2.28 +0.53

(2.6) (5.6) (8.6)

=99.87% DW=1.90

F-statistic=2003.59

该回归方程的拟合度非常高,DW值和F统计量均具有很强的解释性。回归方程中,除了R&D经费外,其他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R&D经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不能说明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而只能说明其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性不高。

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16,这一结论符合我们的直观观察,而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26,负的弹性系数并不是因为高技术产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而是因为我国对进口的高技术产品的吸收存在滞后性。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当期的高技术产品进口额的扩大会导致国民收入的缩小,因为此时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未显现,因此我们构建ATP进出口贸易的动态VAR模型,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该模型的的滞后阶数进行检验,在5个评价指标中,有4个认为应该建立VAR(1)模型,因此,我们确定选用VAR(1)模型。

=0.67+1.22+0.19+10.81+ (6)

从(6)式发现,当滞后一期时,ATP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系数为0.67,超过了ATP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实证结论评析

从(5)式的回归系数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力的弹性系数为2.28,这说明近20年来,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近年来随着劳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然是最显著的。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根据统计年鉴的统计,2009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总数已达到7.8万亿,在总人口数中扣除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数,这一数值已经不再具有多大的增长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增长中,应该更加的依靠资本的积累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

资本的弹性系数为0.53,这个也是比较接近现实的,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产业链的转移,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越来越显著。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技术的溢出效应,而技术的溢出效应是有时滞的,在(6)中,我们现在滞后一期是,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的弹性系数为0.67,远远超过了ATP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大ATP的进口,特别是对尖端技术,核心技术的进口,弥补我们与其它国际的技术缺口,促进我国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要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技术的进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自己的研发成果;二是对国外技术的吸收。所以就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言,我国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1.加大对我国科研经费的支出。科技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科研成果的产出水平,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要以科研经费的支出为代价的。我国目前的科研经费支出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不过仍然不及美国的1/5,因此我们仍然应该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那些在国际贸易中,他国对我国出口限制类技术产品的科研投入。

2.继续扩大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规模,享受国外科研经费的投入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强我们对进口贸易品的技术吸收能力,研究国外已有的高技术产品,可以缩小我们的R&D经费开支,也可以加快我们对技术先进国的赶超速度。

[1]赖明勇,许和连,包群.2003.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M].上海三联书店.

[2]范柏乃,兵.2004.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4).

[3]熊启泉.杨十二.2005.重新审视进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

吴学洪,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上一篇: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的经济效应及启示 下一篇:“人民币单边升值综合症”的症状\原因及对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