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时代的城市规划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09 04:02:32

低碳时代的城市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所以环保和低碳是当下中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该文就城市低碳生活为目标,进行一系列规范研究,以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优化城市结构,最终实现城市的综合效益发展。

关键词:低碳时代;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管理;科学性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在被物质生活所摧残,为了应对现实中环境破坏污染问题,下文将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展开阐述,分析如何促进城市规划的效率、质量提升,进一步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难题,确保低碳环境的实现。

1、生态城市,应时之需

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压力越来越大,城市规划中对合理城市构建的呼吁越来越强烈。

首先,城市是有承载力的个体,最大承受力要求城市规划中还原生态,保存城市的生命力。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单一的经济生产观念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损害了原有的良好的资源条件。城市的生态系统有自然,社会,经济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然生态系统是基础,为社会和经济提供相应的空间支持。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与其环境承载力成正比,与环境污染度成反比,所以,要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必须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是人口的聚集地,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城市自身人口的不断增加,给城市的承载力带来巨大威胁,人口的高速增长不仅给城市本身承载力带来了严重危害,还制约了交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城市功能的衰竭,城市老化,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内部空间形态,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的重点。传统城市建设着眼于城市建筑,高楼大厦成为城市化的标志,对高层建筑,多层建筑的盲目追求导致城市规划中缺少了自然和生态的因素,从而导致城市格局不科学,城市扩展度不大,城市资源损失,自然资源被动适应城市发展。今天的城市规划受历史格局的制约,在实际规划时不能自主开展,从而造成规划难,改造难的现象。

最后,宏观上看,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剧,国家间联系增强,为实现全球共赢必须关注生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今面临着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压力,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压力与动力远远超过环保,而现代经济发展对生态的破坏性越来越强,要改变“现在用环境换经济,以后用经济补环境”的状况发生,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的势头下,现代城市规划必须低碳,环保,生态为导向,这是时代之需。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方面都要进行最大程度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生态意识,促进企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乃至企业综合效益与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这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改善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现代城市规划是基于城市历史和现实要求而进行的,无论是从城市建设自身出发,还是为追求人与自然地协调,在现实情况下都必须以生态低碳为导向,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是不能改变的时代要求。

2、城市规划生态化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高要求,生态破坏的加剧,使得城市生态规划提上日程。做好生态城市规划,必须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1扩大资源利用度,提升城市承载力

如上文所述,城市承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的一个重点。城市的资源不仅仅指城市经济资源,还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城市已有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把城市中的各项资源价值发挥出来,才能保证城市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提升城市的承载力,使城市变成不枯竭的资源。在城市经济资源的利用上,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控制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调整城市经济结构,做到不浪费一毫经济财富,保证城市经济效益合法化,最大化;在人文资源的开发上,将历史因素,本地民俗注入其中,变无形的精神财富为实际效益,全面实现城市发展。只有全面发现有资源,寻找新能源,开创特色资源,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承载力。

2.2调整城市格局布置,缓解城市压力

城市是一个大的集合体,将人口,建筑,交通,环境集结于一体,所以要以格局促发展,以布局显城市魅力。密集的人口,拥挤的交通,浑浊的空气成为旧城的标志,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必须以改变这种现状。小高层的规划降低了人口对土地的需求量,减轻了城市用地压力;高架桥的规划,将交通立体化,降低了土地消耗,缓解了交通压力;城市园林规划,提升了城市环境质量。再者,我们从宏观上分析,城市各因素的合理布局,与城市的良性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工业带,绿化带,居住区的合理布局,不仅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上发挥着重要功能。无论微观上的城市内部规划,还是宏观上的城市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在布局合理的情况下才会最大能量的发挥作用,从而,减轻城市压力。

2.3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度,共享美好家园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发展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低碳时代导向的城市规划更是将人与自然和谐作为规划的要旨。新时代下,人文城市成为城市规划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从自然的效度上进行城市规划,例如城市规划中城市绿化规模的扩大,城市园林的构建。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是人的社会,讲究社会的人性化,城市的人性化,所以,人文规划成为城市的方向标。在城市规划中加大城市文化的引入,表现城市的底蕴,显示城市的个性,将城市文化软件和城市自然硬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真正使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以自然布衬人文,以人文回馈自然。

3、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对策

3.1统一标准,明确发展目标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以生态为导向的,因此建设低碳城市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城市,达到经济持续、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这样一种局面。鉴于当前低碳城市尚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处在一个从理论向实践转变的过程,我们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全国导向性指标体系,来引导低碳城市规划的方向。

3.2因地制宜,杜绝“一刀切”现象

低碳城市建设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行,从实际出发,从自身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建设,而不能照搬西方模式,也绝对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城市功能、经济模式和政治结构,抛开国情,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只能把低碳城市建设引向歧途。

3.3建立模范城市,然后加以推广

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最初是通过建立经济实验区开始的,然后才一步一步深人到全国各地。同样,低碳城市的建设也需要一个试验田,以此作为其他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模范,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这样不仅低碳城市的建设会少走很多弯路,而且低碳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质量都会有极大的提高。

3.4加强国际交流,深化合作方式

历史告诉我们闭关锁国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发展模式,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国外模式,必须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适合自身的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

4、结论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是时代的产物,低碳生态生活也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必然。将低碳生态观念贯彻到城市规划过程中,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增强城市承载力,促使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建一个生态环保,历史丰富,底蕴十足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l】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叨.城市发展研究,2009(10).

【2】杨保军,董珂.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8(8).

【3】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叨.城市发展研究,2009(7).

【4】吕斌,余高红.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叨.城市规划学刊,2006(4).

上一篇:通钢CCpp煤气压缩机组施工工艺 下一篇:刍议水利水电企业施工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