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内分泌肿瘤与腺泡细胞癌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时间:2022-08-09 03:28:26

胰腺内分泌肿瘤与腺泡细胞癌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以及与腺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并结合以往研究的结果探讨其与胰腺腺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组织学上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肿瘤细胞呈现实性片状、小梁状以及腺泡状排列, 在结构上与腺泡细胞癌基本相似, 但细胞并没有显著异型, 细胞间质中血管较为丰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主要为嗜铬素A以及突触素等。结论 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多为良性肿瘤, 而胰腺腺泡细胞癌则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 两者虽在形态上较为相似, 但生物学行为却完全不同, 因此, 正确区分两种肿瘤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胰腺内分泌肿瘤;腺泡细胞癌;病理诊断;鉴别诊断

胰腺是人体内极为重要的腺体之一, 同时具有外分泌以及内分泌的功能, 胰腺内分泌肿瘤又被称为胰岛细胞癌, 临床主要分为功能性肿瘤以及非功能性肿瘤[1]。根据以往对各类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免疫学组织检查显示, 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主要包括、胰岛素瘤、生长抑素瘤、舒血管肠多肽瘤、胃泌素瘤以及高血糖素瘤[2, 3]。这些肿瘤在组织形态与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较为相似, 单纯凭借肿瘤的组织形态并不能确定肿瘤的类型, 只能通过对肿瘤临床症状以及电镜观察等方式才能确定肿瘤类型。本次研究, 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组织的化学分析, 并与腺泡细胞癌进行病理比较, 以此来阐述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特征。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3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第1例为女性患者, 54岁, 患者入院检查时伴有反复胸闷、乏力、心悸以及出冷汗, 病程3年。B超检查显示胰体尾部存在低回声区, 边界清晰, 考虑为胰腺内分泌肿瘤, 术中见胰体尾部下缘存在肿块, 边界清晰, 包膜完整;第2例为男性患者, 45岁, 患者入院检查时伴有出冷汗、低血糖以及意识障碍, 病程3年。临床CT扫描显示胰腺尾部存在椭圆形占位, 考虑为胰腺内分泌肿瘤, 术中见胰尾近脾门处存在肿块, 边界清晰, 实性, 包膜完整;第3例为男性患者, 38岁, 患者入院检查时伴有中上腹疼痛并向肩背部放射, 并无其他明显症状, 病程6个月。临床CT扫描显示胰腺体尾部存在囊性病灶并存在胰管扩张, 可能为恶性肿瘤, 术中见胰体中部存在肿块, 浸润胰腺包膜。

1. 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标本, 石蜡包埋, 5 μm切片, HE染色。对进行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并结合以往研究的结果探讨其与胰腺腺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4]。

2 结果

第1例患者标本检测为灰白组织2.0 cm×1.5 cm×0.5 cm, 切面灰白结节为0.8 cm, 边界较为清晰, 组织学肿瘤细胞多为实性片状、较少呈现为小梁状以及腺泡状排列, 组织细胞并无显著异型, 细胞间质中的血管较为丰富。

第2例患者标本检测为灰黄色组织3.0 cm×2.0 cm×2.0 cm, 切面灰白为3.0 cm×2.5 cm, 组织包膜完整, 肿块质地较嫩, 组织学肿瘤细胞多为实体状以及腺泡状排列, 组织细胞有轻微异型, 并无明显坏死, 细胞间质中的血管较为丰富, 伴有一定程度的组织增生以及胶原化, 组织包膜外的血管中有少量肿瘤细胞。

第3例患者标本检测为胰体灰黄色组织7.5 cm×3.0 cm×2.5 cm, 距胰腺切缘1.5 cm处见灰白色肿块, 肿瘤边界较为清晰, 质地坚硬, 组织学肿瘤细胞多为实体状以及条索状排列, 存在较为明显的异型并伴随严重的坏死, 并侵犯神经, 肿瘤周边血管内可见明显癌栓。3例患者标本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主要为嗜铬素A以及突触素等。第1例患者确诊为胰尾部胰腺内分泌肿瘤、第2例患者确诊为胰尾部高分化胰腺内分泌肿瘤、第3例患者确诊为胰尾部神经内分泌癌。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病因以及分子机制尚未知晓, 部分学者认为发病的起因是多潜能导管干细胞, 研究显示, 胰腺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以及多向化能力, 在特定情况下能够分化成胰岛细胞、腺泡细胞以及导管细胞, 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病灶周围的胰腺导管内能够检测到新生的内分泌细胞, 内分泌肿瘤中常会发现腺泡的分化[5-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内含有一种以上的多肽类激素。机体内胰腺干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影响发生基因改变, 细胞出现异化以及异常增殖, 逐渐形成各种胰岛肿瘤。

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病变部位多为体尾部, 这与该部位的胰岛干细胞较多有关。患者组织学上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肿瘤细胞呈现实性片状、小梁状以及腺泡状排列, 在结构上与腺泡细胞癌基本相似, 但细胞并没有显著异型, 细胞间质中血管较为丰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主要为嗜铬素A以及突触素等[8-10]。

根据本次研究并结合以往的资料[11, 12], 腺泡细胞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临床症状为体重下降、腹痛以及腹部存在肿块,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下脂肪坏死以及多动脉炎, 病变位置多为胰头位置。肿瘤的边界较为清晰, 肿瘤外多有包膜, 切面呈现粉红或是灰褐色, 部分肿瘤出现演奏中的出血以及坏死, 肿瘤细胞中的间质较少, 细胞排列多为腺泡状或是小梁状。胰腺内分泌肿瘤多发于成年人, 肿瘤组织学上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肿瘤细胞呈现实性片状、小梁状以及腺泡状排列, 在结构上与腺泡细胞癌基本相似, 但细胞并没有显著异型, 细胞间质中血管较为丰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主要为嗜铬素A以及突触素等。

综上所述, 胰腺内分泌肿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 但胰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 两者在细胞形态上虽然较为相似, 但生物学行为却截然不同, 因此, 正确区分两种肿瘤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宁, 金晓龙, 肖家诚.胰腺干细胞样细胞在胰腺内分泌肿瘤组织发生中的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0(3):265-266.

[2] 郑杰.规范胃肠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0, 39(12):793-795.

[3] 郭俊超, 赵玉沛, Dale Boekman, 等.胰腺癌细胞起源的演进的新实验证据.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1(5):320-323.

[4] 周晓军, 樊祥山.解读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一).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 27(4):341-346.

[5] 周晓军, 樊祥山.解读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三).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 27(11):1153-1160.

[6] Robertson JC, Eeles GH.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c acinar cell carcinoma.Br Med J, 2011, 2(5711):708-709.

[7] 展翰翔, 郭俊超, 张太平.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 14(5):516-517.

[8] Holen KD, Klimstra DS, Hummer A,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from an institutional series ofacin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and related tumors.J Clin Oncol, 2012, 20(24):4673-4678.

[9] 郭滟, 费晓春, 谢静, 等.胰腺实性假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志物的筛选.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1(05):459-465.

[10] 徐嘉雯, 王强修.胰腺实性假状肿瘤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03):1189-1191.

[11] 潘玉林, 谢蕴, 罗志谋.胰腺内分泌肿瘤与腺泡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04):421-423, 426.

[12] 张晓波, 高文萍, 王景贵, 等.胰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21):37-38.

[收稿日期:2014-04-17]

上一篇:新生儿肺炎临床影像学检验特点分析 下一篇: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