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四项举措” 实现“普惠金融”

时间:2022-08-09 03:17:04

完善“四项举措” 实现“普惠金融”

9月7日,以“为农信增光•为亚运喝彩”为主题的“金彩农信―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先进评选颁奖典礼”在广州隆重举行,颁奖典礼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协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人民银行等部委有关领导出席典礼,全国农村合作进入机构负责人及获奖代表共1000余人参加典礼。寿光农村商业银行荣获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最佳服务县域经济贡献奖”,山东省仅此一家金融机构获此殊荣。

寿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寿光市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进取创新,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不动摇,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在“服务模式、产品体系、管理机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创新,实现了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的广覆盖和可持续,逐步形成了具备普惠性的县域金融模式。

一、“六步走”战略,让所有老百姓都享受到金融服务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主力军,该行通过实施“六步走”战略,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让所有老百姓享受多层次、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变成了现实。

第一步,2000年之前是最初的无信用创评,即谁需要贷款经申请考察直接发放阶段;

第二步,2000年开始小量客户信用创评,即分散评定发放小额贷款阶段;

第三步,2003年开始整村整镇进行大范围信用创评,即全面开展支农营销网络建设阶段;

第四步,2007年开始乡村“2+1”信用互助创评,即在村委班子健全、信用程度高的村组建“村级大联保体”,实现农户贷款由“零售”到“批发”的转变;

第五步,2009年开始纯信用贷款阶段,即为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和优质企业副总级以上高管人员等高端客户群体和连续三年无不良记录的3A级信用户办理“诚信通”信用贷款;

第六步,2010年开展“普惠金融工程”,即在全市所有村庄对符合条件居民进行预授信,发放“信易通卡”,覆盖面达到100%,真正实现普惠金融。

到2010年6月末,该行已评定信用村1014个,信用村覆盖面达到100%;评定信用户20.69万户,授信额度182.7亿元;已在45个村开展乡村“2+1”贷款,已发放贷款10052万元,支持2314家农户扩大再生产。从2003年该行开始在全市全面开展支农营销网络建设以来,金融酵母的巨大推动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人民收入年年攀升,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到2009年末,全市人均纯收入8274元,15年间翻了两番多。据估算,寿光市农民每赚10元钱,至少有6元是来自蔬菜产业。该行成功的金融服务模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副主席蒋定之等领导先后到寿光调研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情况。各级领导对该行敢于金融创新,推行“金纽带”信用互助贷款,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完善金融产品体系,为客户量身定做“融资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在省、市联社的指导下,该行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逐步创新规范了“金惠农”助农贷款、“自由薪生活”个人商务贷款、“新生活运动”个人消费贷款、“金助力”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和“联盟金生”信用联盟贷款等五大系列30多种信贷产品。到2010年6月末,该行共累计发放各种贷款450多亿元,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和各类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套餐服务”的同时,该行积极研发新产品,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需要。同时,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融资解决方案”,逐步建立起了“品种齐全、口味丰富”的金融产品体系。一是在原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端信贷产品--龙头企业+担保公司+专业合作社+农商行+农户的“4+1”农业产业链贷款,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二是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机遇,在山东省首推“新居乐”农民住房贷款,推动新农村建设。三是在市府金融办和人行的指导下,抓住“土地流转”的有利时机,推出大棚抵押和海域使用权抵押等土地流转贷款新产品。该行还针对企业面临原材料上涨、临时性资金周转不灵、民间融资背负高额利息等企业融资现状,开办了“三日贷”贷款、借用企业联盟保证金贷款、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新产品。

三、创新管理机制,让服务不断提速

工作中,在严格遵照省、市联社制定的信贷管理制度基础上,该行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全面推进了资金的投放速度,有效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一是用社会力量为老百姓服务。针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多、工作量大的特点,该行借助两委和村民代表的作用,完成了信用评定、贷款考察、贷后管理等大量自身难以完成的工作。采取信用联盟方式,借助联盟成员的信息渠道,批量、及时地了解借款人的信息,实现贷款的批量管理,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资金投放实现了由“零售”向“批发”的转变。二是实施流程再造,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近年来,该行从改革内部经营机制入手,优化组织架构,重整信贷业务流程,通过公司业务集中管理和个人零售业务专职管理,建立了前台营销中心、信贷专管中心、放款中心、贷后检查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五个中心”,实现了产品销售、信贷管理、风险控制、队伍建设和售后服务的“内部市场链”控制,提高了信贷业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积极推行信贷专管员制度、名单式授信、“五要素”考察法等制度办法,减少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办贷时间,逐步建立起了三农客户和中小企业“绿色信贷通道”。

四、积极回馈社会,时刻担当“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在取得自身良好效益的同时,该行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将社会履责持续化、制度化,不断扶危济困,回馈社会。

三年来,全行干部员工累计捐款73万元,支持灾区重建和社会公益事业。2009年,启动“春雨助农工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项目,让最贫困的老百姓都能“脱贫致富”。2009年,该行在寿光市侯镇地沟、挑沟村进行了成功试点。2010年6月24日,正式了社会责任品牌―春雨助农工程,在全市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让更多的低收入贫困户受益。2010年,面对寿光遭受的冰凌灾害和25年一遇的雪灾,该行启动紧急救灾预案,分别拿出1亿元和5亿元资金帮助受灾企业和群众开展自救,恢复生产,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危难时刻彰显大行风采。

改革生活力。随着农商行的成立,该行还先后成功开办了理财、黄金、保管箱和国际结算等新业务。该行遍布城乡的87处网点和丰富的金融设施,使得当地居民和企业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的便捷服务。全行干部员工的顽强拼搏和不懈努力使得全行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形象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6月末,全行资产总额154.8亿元,净资产10.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37亿元,较年初增加23.4亿元,余额、新增额分别占全市各金融机构的41.4%和71.1%;各项贷款余额98亿元,较年初增加13.4亿元,余额、新增额分别占全市各金融机构的40.2%和44.8%;其中涉农贷款78亿元,较年初增加11.6亿元,占全市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95%以上;实现经营利润2.3亿元,同比增加1.4亿元;资本充足率11.74%,核心资本充足率9.78%;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6823万元,占比仅为0.7%,全省农信系统占比最低。按银监会监管评级达到二级行标准,并先后被授予“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良好银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先进单位”、“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等荣耀称号。今年8月3日,由该行投资控股设立的天津东丽村镇银行开业,这标志着寿光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山东农信系统第一家实现跨区域经营的行社,也是山东省金融机构首家跨省设立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

上一篇:泗水金庄信用社:信用创评谋发展 信贷支农促双... 下一篇:农发行山东省分行采取“四项”措施 筹措资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