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理论驱动下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探究

时间:2022-08-09 02:49:52

图示理论驱动下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探究

从图示理论的角度,对2013年苏南四市高三一模英语试卷中的一篇阅读理解进行解题探究,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原因和总结教学启示,并以此为基础,对高三英语复习教学提出教学建议。

1 图示理论背景

读者阅读能力由3种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 解题分析

2013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调研试卷中阅读理解D是一篇节选于Economists的议论文,文章有所删减。文章首先批驳了食品价格出现上涨会导致全世界的饥饿人口上升的观点,提出了世界的饥饿人口在下降。用统计数据进行了证明,并提出了新的观点的隐含意义。

语言图示分析 由于是时政类的议论文,用词新颖高级形象,生词较多。67题是猜测词义题,考查学生利用文中的线索去猜测词义。根据语境,“the number”指的是以前的过高饥饿人口总数(1 billion),因此对于世界粮农组织当然是一个不体面的事。

论证严密,表达严谨,句式复杂。“A simple measure of how well the world is doing(主语太长)is the first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which calls for halving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who suffer from hunger between 1990 and 2015(定语从句中嵌套定语从句), i.e. from 23% in 1990 to 11.5% in 2015(解释成分太长). The proportion now is 14.9%, only slightly above target.”这两句话结构复杂,考查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和判断指代能力,以及根据上下文弥补信息能力。这两句话可翻译为:“一个简单的检验世界(对粮食安全工作)进展的评价就是千年发展目标,这发展目标就是饥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在1990年和2015年之间削减一半,也就是说从1990年的23%到2015年的11.5%,而今年(2012)年的(饥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是14.9%,只是比(2015年11.5%)的目标稍微高一点(暗示目标完成很顺利)。”69题考查的就是对这个长难句的理解:“By mentioning the first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the author indicates that the world is doing a relatively good job in feeding itself.”答案明显选B,因为千年发展目标的事实论据证明了工作有效。

内容图示分析 针对食品价格出现上涨将会导致全世界的饥饿人口上升的担忧,世界粮农组织全球饥饿人口最新数字表明这种担忧没有根据。学生对粮食安全问题、发展目标、全球饥饿人数比例知之甚少。

形式图示分析 文章的第一段引出了世界粮农组织之前错误估计的饥饿人口总数(one billion)和由此得出的错误结论:“The number of hungry people in the world is indeed a disgrace.”然后提出了正确的饥饿人口总数(868 million)。(引出观点)

文章的第二段用两幅数据统计表证明饥饿人口总数。(数据证明)

文章的第三段提出了正确的饥饿人口总数的意义,世界控制饥饿人口总数工作有效。(表明文章的意义和目的)

文章遵循这样一个共同的模式:提出话题(观点或事例)――用事例分析原因(或批驳观点)――得出结论或意义。议论文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的主要题型是作者观点态度题、文章主旨题以及推理判断题。只要发现了这种结构特点,解答问题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到段落内找答案,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困难。如68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hart of the 2012 report”,考查论据证明的观点:世界饥饿人口总数(868 million)。所以轻松选定C项答案。本文的话题是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控制性话题澄清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是否失控,即世界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方面的工作是否有效,主题是世界饥饿人口总数(868 million)在减少。70题“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ssage”,实际上就是考查文章的意义和目的,在第三段可以找到。但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对此类文章结构特点的把握(形式图式知识),不能准确定位,快速答题,分不清观点和证据,推测不出作者的态度和归纳文章主旨。

3 教学启示

各地优秀高考模拟试卷和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题材多样,话题包括社会文化、时政新闻、科技经济等,且体裁多样;内容上强调贴近生活的原则,重视实用性。高考试卷是命题者或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备考研究的重要对象。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二次开发利用,整合和挖掘试卷中的阅读文本资源,构建和激发学生图示知识。

体味英语词汇,扫清阅读障碍 能够体味阅读理解中当代地道英语的特点:用词形象简练,生动活泼,语句富于变化,语篇逻辑严密。在英语阅读理解的复习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其他一些生词处理策略,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加强对长难句的准确理解。

关注百科知识和构建背景知识网络,消除阅读焦虑 补充学生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能力。学生在理解新信息之前,都要将新信息与已知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高考阅读题材的内容涉及英语国家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事实上,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就会造成困难。每年高考试卷都有当年社会的影子,联系社会现实,是一份优秀试卷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高考公平性的体现。学生应该多阅读不同话题的文章,积累丰富的内容图示,尤其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的文章应该多读,以弥补自己内容图示的不全面。学生应关注时政新闻、人文社会和科技文化中最近发生的热点问题和焦点事件。

深谙体裁结构和洞悉行文脉络,提升阅读效率 越熟悉某种文章结构,阅读时就越能把握思路、层次,就越清楚文章的特定框结构、各段落的组织安排及文章的逻辑关系,读起来就越得心应手,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在高考阅读理解中,相同体裁的文章都遵循着一样的结构,高度概括各种体裁文章共同的模式,丰富各种文体的形式图示。

英语阅读教学应充满新鲜的气息、鲜活的情感和灵动的生命,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教学应研究新课程理念,研读高考大纲,熟知考试要求,分析高考试卷,明确命题趋向,反拨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上一篇:我最爱的孩子们 下一篇:2014 SMG广告盛典重推“台网融合”携手风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