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事理逻辑,寻找语句衔接的突破口

时间:2022-08-09 02:18:49

抓住事理逻辑,寻找语句衔接的突破口

一个语段必然有一定的内在关联,遵循事理的逻辑关系。分句或句子之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一个复句、句群或语段,前后语句之间若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就会造成语句的脱节。因此,句间的关系必须吻合其内在的逻辑。根据上下文,确定句子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一、因果关系

【例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 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 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 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 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 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⑤②⑥③①④ D. ⑤⑥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通读全段我们会发现本段主要谈论保障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食品安全更重要。由⑥句的“因此”可以看出,此句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前文应谈打击违法的重要性,后文为具体措施。由②中“威胁”可知与⑥成因果关系,⑤起领起作用,紧接首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再强化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最终达到“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结果。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

①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 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 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 ④⑥②⑤③① 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⑤①⑥④③② D. 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B

【解析】首句提出我国重视粮食安全的原因,④⑤是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做法,③⑥①②是结果。其中①②又是③⑥的结果。

二、递进关系

【例3】(2010年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① 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

② 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③ 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④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⑤ 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⑥ 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

A. ④⑥⑤③②① B. ④②⑤⑥①③

C. ⑤④③①②⑥ D. ⑤③④⑥②①

【答案】D

【解析】⑤是时间状语,应接在主语之后,③是中心句,紧随其后。由④“利用” ⑥“实现” ②“变成”这几个词可以看出④⑥②是层层推进的关系;由②“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与①“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可知两句存在程度上的递进关系。

【例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________

① 吸收现代文明

② 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 继承传统价值

④ 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 以母语教育为本

A. ⑤③①④② B. ⑤③④②①

C. ④②⑤①③ D. ④②①⑤③

【答案】A

【解析】根据提供的句子,③①句之间存在先后逻辑关系,④②句之间存在递进逻辑关系,均不能割裂,故可排除B、C、D选项。

三、转折关系

【例5】(2010年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 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 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 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③④②①⑥⑤

【答案】B

【解析】首先通读文句,可知本语段大意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由④中的“然而”表转折,可知本语段大概分成两层意思。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事理关系,分别写了“征服自然“与”天人合一“两种观点。内容上看③后接⑥,①紧接⑤,由尾句“也”可知,①⑤在④后,②与首句关系最紧密,放在最前,故选B。

【例6】下面语句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可见把一切社会现象硬塞到“阶级观点”的框子里,会得出多么荒唐的结论!

② 比如说“美”吧,不同的阶级当然有不同的审美观。

③ 阶级社会里的现象,也并非都是阶级斗争的现象。

④ 然而不同的阶级有时也有共同的美。

⑤ 再如语言,那是没有阶级性的,已有公论。

⑥ 过去封建皇帝、皇后休憩的园林,今天不是成了劳动人民游览的场所,并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吗?

A. ①②④⑥⑤③ B. ③②④⑥⑤①

C. ①⑥②④③⑤ D. ③②⑤①⑥④

【答案】B

【解析】纵观语段,④中“然而”表转折,内容上看只能与②构成转折关系,故放②后。⑥具体列举了这种“共同的美”,应放在④后。②④⑥可排除C、D。⑤句在⑥基础上在进一步举例,③提出观点,放段首。①中“可见”可知是总结句,应放段尾。

四、总分关系

【例7】(2008年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 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 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 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 ⑤③①④② B. ⑤③①②④

C. ④②③⑤① D. ④②③①⑤

【答案】B

【解析】纵观语段,本段按照先总后分的关系,⑤是总说,③①是分说。由②中“此后”可知紧接①句,④在②后。

【例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 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 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 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 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 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先通读语段,了解材料大概信息,④谈及科学与艺术,是总说,应放在最先。①⑥是“分说”的部分;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 ,所以, 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 ,后阐明“科学家” ,因此①紧跟④; 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 “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小结:排序类试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需要考生多角度地寻找解题的切入口。首先要揣摩语段的语义,理清语段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其次分析语段中的关联词及语句间的事理逻辑关系,如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因到果,转折或递进等等。一个语段的语句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语义关联,在做题时要把准确握语句之间的关系,找准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作为突破口,觅迹寻踪,找出最正确的语句顺序。

(作者单位: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上一篇:浅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下一篇:关注思维走向,准确解答语句衔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