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09 01:36:2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20例糖尿病足的病人根据足部病变特点实施中西医治疗结果20例病人均治愈。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控制诱发因素,阻断继发感染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是病人康复的主要措施,中药熏足是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熏足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115-02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人的新陈代谢紊乱而造成肢体血管病变致肢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感染后溃疡长期不愈合而成的,它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病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诱发因素,阻断感染环节,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和护理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20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7年11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糖尿病足20例,将20例糖尿病足病人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根据病变程序和参照国外标准[1],将糖尿病足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我科在收治中,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5例,男性平均年龄58.4岁,女性平均年龄在64.1岁,糖尿病病史最短4年,最长为22年,溃疡面积最大在12cm×15cm。20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至患者痊愈。

2病因及感染特点

糖尿病足的发生是由内因(局部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及外因(创伤和感染因素)反复作用的结果。发病诱因:烫伤6例,剪指甲引起感染3例,因穿鞋挤压伤4例,穿拖鞋、凉鞋踢伤2例,不明原因4例,皮肤抓伤1例,其感染特点多为混合细菌感染,而分泌物培养菌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嗜麦芽宽原单胞菌、厌氧菌等细菌感染。中医认为糖尿病足与长期吸烟、饮食不节、环境、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理机制。

3中西医结合治疗

3.1局部创面的处理

3.1.1Ⅰ级患者足部护理有鸡眼、烫伤、有开放性病灶,但未累级深部组织;Ⅱ级、Ⅲ级皮肤溃烂、溢脓、皮肤温度高,脓性分泌物较多,有蜂窝组织员、肢体无明显疼痛感、恶臭,形成窦道波及肌肉、肌健,Ⅳ、Ⅴ级有多发性脓灶、窦道相通,严重感染,导致骨质有破坏、肢端变暗紫色,常波及踝关节和小腿等病变,I级患者用一般清创处理后,用“康复新”药+胰岛素放在伤口处后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其次,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无菌剪刀对局部坏死组织采用逐步少量多次,清除坏死组织,要注意不要损伤正常组织,清创完成后,深部化脓组织,则用利福平干粉+胰岛素填塞,其主要是抗感染,使伤口干燥,降低局部高糖的作用,再用“甲硝唑”浸润纱布湿敷,每日清创换药一次,大约1周,再进入中药熏蒸足。

3.1.2中药熏足方用:桂枝25 g,大黄40 g,当归20 g,红花20 g,乳香30 g,没药30 g,毛冬青30 g。先将药加水浸泡20 min,煮沸后再煮10 min,待药液温度降至35 ℃~40 ℃时开始泡足,浸泡中逐渐加入热水,使水温维持在40 ℃左右,水面在踝关节10 cm以上,最好至足三里穴,每次浸泡20 min,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熏足后,再次进行坏死组织的清创,再用“美宝膏”均匀涂抹在溃疡面后,以敛疮生肌,至溃疡面痊愈。中药熏足能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疼痛,以活血化瘀、去腐生机、消炎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坏死组织脱落,肉芽新生,使创面早日愈合。

3.2合理运用抗感染及扩血管药物 根据溃疡面分泌物静脉选用一至两种抗感染药物,并积极控制饮食和监测好血糖,同时,配合输入扩血管药物,如山莨菪碱针剂等以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缓解高凝态,疏通血流,从而改善下肢缺血情况。

3.3健康知识教育

3.3.1控制诱发因素 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的改变,使足部感觉严重减退,甚至丧失,从而使皮肤易发生感染。天气寒冷时因为皮肤血循环障碍,肢端应保暖,每天可用温水39-40℃泡脚20分钟,并擦干水气,特别是趾沟。但禁用热水袋保暖、热敷;嘱患者不准赤足行走或赤足穿鞋,尤其是皮鞋,以防皮肤受挤压而磨损受伤;在夏季最好不穿凉鞋,以布鞋为好,每次穿鞋前需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鞋底是否平整,柔软和有无皱褶;足癣,修剪指趾甲时,不能太靠近皮肤,以免损伤甲沟皮肤而导致感染。

3.3.2运动疗法 换药期间,每日应观察患肢的血循环,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活动度, 每日应抬高患肢,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溃疡愈合后多进行腿部运动,每日适当步行,做到定时、定量、量力而行,持之以恒。不能行走的患者在床上坐着提足运动每日1-2次,每次10-20下。

4讨论

4.1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疗效机制:糖尿病足洗方中桂枝温经散寒;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祛瘀止痛;大黄清热解毒,消炎杀菌,又可配合活血药祛瘀止痛。现代药理证实,方中桂枝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发汗、镇痛抗菌之效[4];毛冬青为一种中草药,民间常用于治疗外伤。它能刺激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具有消炎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5]。

4.2中药足浴通过热、药的双重作用取得疗效,热能松弛肌筋、疏松腠理、活血通络,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俞穴等直接吸收进入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药效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据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其临床疗效及疮面愈合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证明其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浅谈低颅压综合征磁共振成像的临床探讨 下一篇: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全切术 6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