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寻找煤以外的支点

时间:2022-08-09 12:02:59

四年前,双鸭山市的经济还沉在谷底―黑龙江全省最后一席的排位多少让人有些尴尬。市本级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只有1亿多元,税收不足3亿元。下岗职工6万多人,低保人员8万多,困难群体占总人口的15%,要社保、要工资的上访事件不断。

而且,当时城市的配套功能也存在严重缺陷:身为“煤城”却没有集中供热,锅炉散烧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空气,供水定时定点,老百姓生活极为不便。因为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场,垃圾围城,很多主干道路坑洼不平,没有专用的人行道,小街小巷都是土路。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占双鸭山工业经济总量的80%,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济总量的盘子太小,市直属规模以上企业竟然曾经只有6户。”双鸭山市市长滕喜魁对记者谈到当年,颇为感慨。

而经过四年的结构调整,如今,双鸭山市的经济总量已在全省二十余个城市中排名第七。

政府铺窝 民企下蛋

地处边陲,除了资源,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资本,这似乎就是双鸭山的“出身”。

“的确,双鸭山的最大潜力在资源。”滕喜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以煤炭为最,双鸭山所拥有的远景储量逾100亿吨,位居黑龙江省之首;磁铁储量1.2亿吨,亦系全省之最。以煤工业为核心打造一条支柱产业链,是双鸭山市崛起的战略选择。

而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打造产业链所需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单靠政府财政何其难矣。

转机来自于2003年初,全国民营钢铁类排名第六的企业唐山建龙集团落户双鸭山。

从立项开始,双鸭山市就成立了“为建龙服务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工程遇到阻碍和困难,主要领导多次到省电力、铁路、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协调处理。

政府高调服务民企的回报是:建龙的投资对当地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三个项目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50亿元,实现税金4.5亿元,创造6000―8000个就业岗位。

更大的社会效应还在于,企业的示范作用远远超过优惠政策的说服力,建龙的投资就是双鸭山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活广告。

此后,天津环渤海、山东鲁能、吉林亚泰、山西焦化、中国大唐、中国电力、韩国新星株式会社等30多家大企业集团纷纷落户双鸭山。2003年至2005年10月末,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就219项,总投资达278亿元,给这个资源型城市注入了活力。

从2003年开始,双鸭山财政收入逐年增多,2005年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达到了5.2亿元,其中市本级实现3.42亿元,比上年增长60.3%。

将“垃圾”变为资源

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双鸭山在多年的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煤矸石等工业废料,不仅占据大量的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如何才能走出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衰的怪圈,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双鸭山市在粉煤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方面开拓思路,形成了煤矸石发电、制砖,粉煤灰制水泥等产业。“垃圾”在循环经济的“食物链”中变成资源,企业获益,对环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低,并且初步形成了煤转电产业链:煤炭―发电―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煤转焦产业链:煤炭―焦碳―炼铁―轧钢―钢渣制取微晶陶瓷、废钢渣、水泥产业链等。截止到目前,全市经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达17家,实现综合利用产值2.73亿元。

“煤电化山水生态城”

富饶的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被誉为“北大仓”。双鸭山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境内有12个国营农场,耕地面积100多万公顷,人均占有土地6.8亩,是全国平均水平(1.3亩)的5.2倍。盛产大豆、玉米、水稻、烤烟、红小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是我国北方旱粮的主产区,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及科技含量极高。

但从前,双鸭山农业同样存在原料产业的困惑:产量大却利润低。

而如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凸现战略框架,全市拥有部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省级40户,带动基地农户6万户,初步形成了一条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

“非煤产业比重会逐步提高。”滕喜魁为煤城的经济划定了发展的路线。他说,虽然还面临诸多困难:自主投资能力不足,增长方式相对粗放,经济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等。

但是,“以资源转化、产业转优、体制转轨、城市转型为方向,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突破口,努力打造全国煤电基地、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和黑龙江省钢铁工业基地,把双鸭山建成煤电化山水生态城”,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个目标不能变。”

上一篇:物业税治不了高房价 下一篇:“博鳌论坛”上的企业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