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水文化现象

时间:2022-08-09 10:54:09

藏族的水文化现象

水是自然之物,万物之源。青藏高原素称“亚洲水塔”,是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孕育出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独具特色的高原藏族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试图论述藏族文化中的“水”这一文化现象。 一、高原之水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素称“亚洲水塔”。这里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祁连山脉等高山林立,高山大多终年积雪皑皑,是高原上河流湖泊的补给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冰川、卡若拉冰川、卡钦冰川、阿扎冰川、巴拖拉冰川、普若岗日冰川、米堆冰川、唐古拉山冰川、昆仑山冰川、冰塔林等众多冰川纵横交错。还有纳木错湖、羊卓雍措湖、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等湖泊星罗棋布,湖泊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形成了壮丽的高原奇景。拉鲁湿地、四川若尔盖湿地、青海扎陵湖、鄂陵湖湿地等国际重要湿地也在这里。还有藏北草原、阿里草原、山南草原、四川若尔盖草原、阿坝草原、青海果洛草原、玉树草原、甘南草原等无边无际的草原。这里是长江、黄河、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和塔里木河等的发源地。多山多水、茫茫草原、皑皑雪山、山川相连,构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这里有洁净的蓝天、明媚的阳光,这里是多样植物的园地,是野生动物的王国,这里被称作“雪域高原”。 二、生命之水 人类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环境而生存,人类的一切文化创造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文化,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高海拔特色的藏族文化。根据考古探索,至少4-5万年以前在青藏高原上就有人类生存和活动,并且藏族的先民就生活在这片雪域高原上,藏族就是青藏高原的土著民族,藏人习惯上将自己居住的区域分为阿里三围、卫藏四茹、朵康六岗三大区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藏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高海拔特色的藏文化。 从藏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藏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原始信仰、苯教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三个主要的阶段。对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藏人来说,在漫长的生产和实践中,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样,逐渐产生了对草木山川均有神性的万物有灵观、图腾崇拜等早期的原始信仰。之后逐渐在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兴起了苯教,苯教的主要任务是“上祀天神、中兴人宅、下镇鬼怪”,也就是说“为生者除障、死者安葬、幼者除鬼”,有一系列祭祀仪式的出现,使早期的原始信仰进一步系统化、哲学化。直到公元7世纪,随着印度佛教开始在藏地的传入,外来佛教和本土苯教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斗争,佛教为了传播,采取了主动吸收大量的苯教仪式仪轨,把苯教的众神转化为佛教的护法神等一系列措施,使其代替苯教成为国教,从而占据藏人的宗教领域。所以说“藏族文化是以苯教文化为基础,佛教文化为主导,并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文化的文化”。[1]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背景下,藏族人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对宇宙和生命体的形成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此,我们就从藏人独特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中去了解其中与“水”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 关于宇宙的起源,苯教经典描述:最初,天地混沌空旷一片,产生光,光形成光轮,光轮自转而产生风;风因剧烈流动摩擦而产生火;火性热,与寒性的风相遇,产生水;水性重而湿,与火、风相遇就凝结沉积,产生土;土将风、火、水元微细尘埃聚拢,固定,天体浑成。[2]这段描述说明了风、火、水、土等元素的生成过程,以及各种元素相互作用,聚合凝聚而产生宇宙万物。另外,关于生命的起源,藏文史书《郎氏家族》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世间的土、水、火、风、空五大精华形成一枚巨大的卵,卵的外蛋壳生成白神岩,卵内层的卵液转变成白螺海,卵中间温热的卵液里,产生六道有情。[3]透过神话,我们可以看得出,古时候的藏族先民们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土、水、火、风、空五大的精华凝聚而形成的,水是其中的元素之一,而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形似卵,由里外三层构成,外壳生成岩石等陆地,里面的生成大海,中间温热的卵液层产生了人和动物等。 《俱舍论》等佛教典籍也描述:宇宙分器世界和情世界。器世界,即外部世界,是生命体赖以生存的星球等;情世界,即内部世界,是人和动物等生命体。器情世界产生的本源是土、水、火、风、空五种元素。器情世界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互为缘起。也就是说宇宙空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蕴构成的,是五蕴互为作用的结果。而且宇宙是变化和运动的,它的形成是各种物质运动的结果。宇宙形成以后,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其运动规律分为四个阶段:成、住、坏、空,即宇宙运动分为形成、存在、毁坏、真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阶段结束即进入另一个阶段,而且以这种次序不断的循环往复。 藏族医学经典《四部医典》中说:“众生身体均由五源生,所生疾病均由五源致,所生药物仍由五源生,身、病、药物浑然一体。”[4]也就是说,人体是土、水、火、风、空等五种元素与父母凝聚而成。“土源生成骨肉、鼻子,嗅觉等;水源生成血液、舍、味觉等;火源生成体温、光泽、目、视觉;风源生成气息和触觉;空源生成孔窍、耳、听觉。若缺少土和水两种要素则不能形成身体,缺少火则不能成熟,缺少风则不能发育,缺少空则没有发育的空间。”[5]由此看得出,藏医认为人体、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治病的药物都是自然界五蕴的产物。 通史松石宝串记载:“上部阿里三围状如池沼,中部卫藏四茹形如沟渠,下部朵康三岗宛似田畴,这些均淹没于大海之中。”又说:“佛腾之海冷却,平静下来,工的曲拉地方裂开,充满四茹之水全部流出去,它处之水也渗出去,的全貌才全显露。”[6]另外,根据敦煌文献等藏文古文献记载“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的青藏高原,曾是一片大海,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海洋慢慢消退,出现了新的生命,一群远古的人类就在这里诞生”。后来的地质研究和考古也证实了这一点。#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藏族传统哲学认为,宇宙空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土、水、火、风、空五种元素构成的,而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包罗万象的世界,从时间到空间无不从水中产生并延伸至今,古老的四大文明国,长江黄河孕育而出的华夏文明、恒河孕育的古印度文明;尼罗河孕育的古埃及文明,这些文明和多元文化无不彰显着生命之水的独特性和包容性。 三、神圣之水 水是自然之物,滋养着万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崇敬自然,崇敬水,其思想根源除了宇宙万物是由五蕴生成,水是生命之源之说,原始宗教、苯教、佛教的兴盛是藏人产生这种思想的基础。 第一,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藏族的先民也经历过原始信仰,相信万物有灵,对周边的万物赋予了灵性,自然界山水木石是神灵的载体,这些神灵依附于自然界,并且影响或控制着物质世界的种种现象和人的命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神灵高兴或不悦,对它们的这种信仰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神灵的崇拜,如大自然崇拜、动物崇拜、鬼怪和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形成了早期的原始信仰,其中理所当然的包括对神山、神湖的崇拜。 第二,在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兴起的苯教融合了原始信仰中各种神灵,使之成为苯教的诸神。苯教将世界分为三个部分,天、地和地下;天上是“赞”神的居所,地上是“年”神的居所,地下是“鲁”神的居所。从立体的角度看,从天上到地上,再到地下充满了神灵,其中与水息息相关的是“鲁”神。据《十万龙经》记载,鲁居于大海、湖泊、江河、沼泽、瀑布、水池、山岩、土地、树林等地上水下的所有地方。是一种可以随时附身或变为蛇、蛙、鱼的精灵,并且无处不在。鲁可以分多种,有的可以保护人类,给人类带来幸福;有的给人间带来灾难,如瘟疫、干旱等,是人间四百二十四种疾病之源,瘟疫、伤寒、天花无不与之有关。 第三,佛教传入藏区后,又一次融合了原先民间诸神,吸收和转化了苯教中的神灵,成为佛教中的诸神,许多地域被涂上了浓郁的佛神色彩,在某种意义上加深了藏人的这种自然崇拜观念,并且倾入到藏人的思想意识领域,渗透到藏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大大小小遍布藏区的圣山圣水圣地,而且水被广泛应用于供奉、洁净等宗教仪式,形成了与水相关的种种宗教仪式。另外,佛教认为宇宙作为巨大的生命体系,宇宙空间布满各种生命体,生命体与生存环境、各生命体之间缘起依存,又根据生命体存在方式的不同,分为六道众生,一切众生因善恶业因,受生受死的方式轮回在六道中,这就要求人类与大自然要融合,要和谐共存,遵从生命体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缘起依存的基本规律,遵从生命体之间和谐共存的基本规律,保护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这也是藏族人崇敬自然,爱护自然界山山水水的思想根源。 由此可见,一方面原始信仰、苯教、佛教的融合,使藏族人生活的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庞大的神灵体系,这些神灵依附于高原上的山山水水,个人的安危、家人的生活、部落的兴衰,无不与这些神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原自然环境因此而成为广大信众崇敬的神圣之地,山山水水赋予了神圣性。另一方面佛教的宇宙观和生命观强调了生命体与生存环境之间、各生命体之间相互缘起依存的关系,使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人形成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观念和生命观念,崇敬和爱惜自然界山山水水。

上一篇:道德经英译的诗学特征 下一篇:新城建设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