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进出口监测体系构建初探

时间:2022-08-09 09:16:45

宁波进出口监测体系构建初探

【摘要】借助于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准确把握进出口企业运行状态,提高外经贸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能力及服务水平,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应遵循全面性、规范性、成本效益性、互利性、系统性原则,具体措施包括组织体系构建、运行体系构建、保障体系构建、评价体系构建、预警体系构建等5个方面。文章结合宁波进出口发展及政府管理工作实际,对如何构建宁波进出口监测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宁波 进出口企业 监测 构建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剧烈震荡,使得宁波外贸进出口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同时,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要求进出口企业更加注重规模、质量与效益。在此形势下,加强对外贸进出口企业的监测,及时认知企业的经营状况,掌握企业的发展诉求,对外经贸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公共服务及管理工作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构建科学的进出口企业监测体系,成为当前非常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宁波进出口企业监测工作现状

(一)宁波进出口企业监测工作较好地适应了进出口发展需求

目前,宁波进出口企业监测工作的主要抓手为进出口额统计体系、重点联系企业统计调查体系及进出口企业财务信息体系(简称“三项体系”),“三项体系”从数量、质量、效益等方面对宁波进出口情况、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动向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映,是外经贸相关部门掌握进出口企业情况的最主要途径。

1.进出口额统计体系

主体为由海关提供的进出口额统计数据,涉及每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的进出口情况。体系运行方面,各级外经贸部门均已形成较为固定、完备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在海关提供数据及数据处理系统的基础上,由各级外经贸部门自行运用。即由外经贸部门内部的具体某个处室(科室)直接处理这些数据,按月(季/年)或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对进出口量、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企业主体结构、贸易结构、发展形势等进行总体分析,并定期向社会、相关部门(送)进出口运行情况。此体系多年以来一直是宁波各级外经贸部门掌握、分析进出口情况的最主要途径,受到非常普遍的重视和关注。

2.进出口企业财务信息体系

主体为样本企业按固定表式提供的财务数据,涉及多项较为重要的财务指标。此体系于2006年按商务部统一要求,在原财务指标快报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后建立,目前样本企业81家,分布于全市各县(市区),样本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约31%。体系运行方面,总体上按商务部要求实施,同时结合宁波实际需要进行了体系功能延伸。即由商务部统一设计网络平台、填报指标,宁波市级外经贸部门自行设定工作程序,并由市级外经贸部门的某个处室直接负责体系运行的组织、审核、上报、分析工作,相关数据及分析结果发送有关部门。该体系填补了进出口额统计体系缺乏效益评价指标的不足,形成了进出口效益评价指标。建立两年多来,从微观层面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了及时、有针对性的监测,其重要性日渐得到了相关领导和部门的认可与关注,其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指导性日益增强。

3.重点联系企业统计调查体系

主体为重点联系企业按固定表式提供的数据及资料,涉及部分主要财务指标及进出口订单签订、履行情况,并有临时性的专题调查。此项体系自2004年按照商务部要求统一建立,目前全市重点联系企业46家,分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体系运行方面,主要按商务部要求实施,即由商务部统一设计网络平台、填报指标、工作程序,各地外经贸部门内部的具体某个处室(科室)直接处理这些数据,从县(市区)外经贸部门至宁波市级外经贸部门自下而上层层审核并上报,有部分县市区在按季(年)或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对企业财务状况、进出口订单指数等数据进行分析,相关数据及分析结果在本单位内部。该体系中对进出口订单方面的调查以及临时性专题调查,较前两项体系具备明显的前瞻性和机动性,可以弥补前两项体系缺乏事前、事中监测环节的缺陷,以该体系为基础所得出的“订单景气指数”倍受关注。

除“三项体系”外,宁波进出口企业监测工作途径还有:相关政府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形势分析会,以及相关分析研究资料的互通;开展专题调查与调研;召集企业座谈等各种渠道的信息沟通反馈等。

(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对进出口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实现外贸进出口可持续发展,要求进出口监测工作更加全面系统

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实现外贸进出口可持续发展,是外贸进出口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外贸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目标。外贸结构优化,包括产品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结构优化,其最终目标是以最小的资源耗用实现最大的社会及经济价值。具体而言,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指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出口产品比重上升;进口产品结构的优化指适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全球资源合理配置的产品进口比重增加;市场结构优化指对某些单一市场的依赖度减弱等。这要求政府在推进进出口发展时,必须从单纯追求数量、规模转向量质并举,在重视规模的同时,更要重视经营效益及外贸运行质量。为此,仅凭几个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或单个部门的数据来判断进出口总体情况,已明显不合时宜。

2.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及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进出口监测工作更加便捷

首先,在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环境下,政府职能逐渐转变为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主,这要求外经贸政府部门应当将其主要职能转变为外经贸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对于外贸进出口,实现这种职能转变的前提就是充分、全面了解进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了企业改制工作,绝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民营企业,过去对企业主要靠强制及考核手段的“家长式”管理如今已难以被企业所接受,外经贸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保障被监测企业的合理利益,并尽力为其节约被监测的成本,才能得到被监测企业的支持。再次,在当前进出口企业经营权年检程序已取消的情况下,外经贸部门只有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在信息共享方面做出相关的统筹安排,才能获得更加全面、完整的进出口企业经营状况数据。

3.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日益复杂化,要求进出口企业监测工作更加科学

国际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日渐收缩、国际主要原材料价格震荡剧烈、进出口信用风险明显加大,且此趋势仍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国内方面,国家陆续出台政策,从提高出口退税率、减免税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适当放松银根等多个层面对进出口给予扶持,且下一步仍将进一步出台旨在“保稳定”的相关政策。可以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仍处于“变化莫测”中,宁波外贸进出口所面临的考验前所未有。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紧逼”之下,进出口监测体系是否科学就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政府部门对整个进出口形势的判断是否准确,进而影响到政府管理及服务的有效性。

二、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的可行性

(一)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已具备较为良好的基础条件

首先,宁波进出口企业监测工作中的“三项体系”的运行,为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打下了较好的经验基础及队伍基础。“三项体系”运行中的成效与不足,均可成为下一步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的经验与教训。进出口企业财务信息体系样本企业及重点联系统计调查体系中的企业,根据形势略做调整即可作为下一步构建科学进出口监测体系的重点企业主体。其次,税贸、财贸、检贸、关贸、险贸、银贸等多项协作关系的确立,特别是数据资料的及时互通,为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奠定了较好条件。以此为基础,进出口监测体系组织构建中的政府部门体系构建可以直接进入“深化发展协作关系”阶段,而基本上无需从“建立协作关系”这个初级阶段起步。

(二)对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的认识正日渐得到深化提高

目前,各级政府及领导都逐渐意识到,建立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是全面评价进出口运行状况的需要,也是促进进出口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宏观决策有效性、增强政府公共服务针对性的需要,同时还是节约社会公共资源的需要。为此,自2006年起,商务部、财政部就每年在外贸发展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监测信息工作的重视。宁波市级层面,多数外经贸相关政府部门都已有自己的一套监测办法和途径,其监测分析以及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力度明显加大。

(三)电子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所涉及的部门、企业较为广泛,信息的层层、快速、畅通传递离不开电子网络及信息技术。同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较为复杂,需要借力于电子网络及信息技术。而当前电子网络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恰好为进出口监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这项技术支撑。

三、科学进出口监测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进出口监测体系是指由各种反映进出口情况和变动趋势的组织形式、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是以各种相关的经济、进出口资料为主要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由政府相关部门、银行金融系统、行业协会、企业等相关方共同组成监测主体,并由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预警等子系统共同构成,能够及时、全面、持续、有效地完成进出口监测的完整体系,是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的原则

构建原则是指在进出口监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根据进出口运行特征和现有的实践基础,进出口监测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包括3层含义:一是在监测对象的选取方面,进出口监测体系应当覆盖到全体进出口企业,对于难以实现总体覆盖的信息获取,应当在选取样本企业时充分考虑其代表性。二是在政府部门协作关系及需获取信息的设计等方面,进出口监测体系应当围绕“汇集所有与进出口相关的信息”的目标展开,确保“应到俱到”。三是在监测信息运用方面,进出口监测体系应当确保从上到下、各个层次的相关人员均能获取一定权限内的相关信息。

2.规范性原则

在进出口监测体系运行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是确保进出口监测体系长期、稳定运行并获得最大效用的根本保证。进出口监测体系至少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做出相应规定:一是如何确保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二是如何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三是如何确保信息享用的限定性等。

3.成本效益原则

进出口监测体系的运行需要耗费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进出口监测体系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用,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最大效用。一要避免“万事求全”。如:在确定样本企业数量时,不应求多,而应更重视其代表性;在确定需获取信息时,不应求全,而应抓住对企业、对社会经济影响较为重要的方面。二要避免繁杂程序和减少重复劳动。

4.系统性原则

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要涉及监测主客体组织、运行控制及保障、评价与预警等多方面工作,需要调动多方面资源、把握好多方面环节,共同实施。同时,监测需获取信息的本身并非孤立的,而是有相互关联的,需要以全面且连惯的眼光和思维来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

5.互利性原则

进出口监测体系的企业主体及各级相关政府主体都能从进出口监测体系的运行中获得各自利益,是进出口监测体系顺畅并长期运转的前提。企业主体与各级相关政府主体的共同利益诉求是获取相关信息,同时企业主体还有获得政府部门给予的特殊“待遇”的利益诉求。这要求进出口监测体系具备一定的利益保障功能,确保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尽可能满足。

此外,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以确保监测信息的安全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及被监测企业利益。

(二)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的基本构架

按照上述原则,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应具备以下基本构架:

1.组织体系构建

构建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首先必须具备完整的较为稳定、适宜的组织体系。一般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相关政府部门及团体层面。结合宁波实际,纳入进出口监测体系的政府相关部门除各级外经贸主管部门外,还应包括国税、财政、税务、经委、检验检疫、海关、工商管理、银行监管、人民银行等部门,以及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贸促会、各外贸行业协会等机构(团体)等相关方。

二是企业层面。要本着“精选企业,确保样本企业具备较强代表性”的原则,尽可能实现以最少的企业量来反映总体情况的目标。如目前的进出口企业财务信息体系中仅有样本企业81家,但由于样本企业在企业性质及类型、主产品、经营规模、地区分类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代表性,加之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相对较强,因此仍发挥了较为突出的作用。

2.运行体系构建

科学的进出口监测体系,还需要有科学的运行体系支撑。可包括以下工作:

一是设定进出口监测体系目标。在秉持互利多赢的原则下,进出口监测体系的最直接目标就是需获取信息。需获取信息应当根据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的需求进行设计,并做到重点突出、有所取舍。纳入进出口监测体系的各级政府部门(机构)、企业等监测体系主体均有义务对纳入需获取信息的相关信息进行(或报送)。

二是进出口监测体系的流程设置。在秉持成本效益的原则下,进出口监测体系应当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进出口监测体系运行网络平台、短信平台及实时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利用与交换渠道的便捷化、及时化。在此类平台上,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权限和处理信息,并实现在一定权限内的信息共享。

三是进出口监测体系的任务落实。首先要落实牵头部门,负责整个进出口监测体系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其次要落实各级、各相关部门(机构)及企业中具体负责信息报送、审定、处理、的工作人员,以确保各项工作的及时、准确实施。

3.保障体系构建

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保证进出口监测体系持续发展的根本。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制定进出口监测体系运行规范。按照进出口监测体系的规范性原则要求,应当对进出口监测体系的原则、目标、时间要求流程及保障办法进行明确和规范,层层细化并制定一系列的办法与控制措施。特别要明确各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约定运行平台的维护与管理办法,制定信息保密办法、物质及精神激励办法等。

二是对进出口监测体系给予专项保障。主要指对进出口监测体系给予一定的物力、财力保障。特别是目前商务部已在实施将重点联系企业调查体系与进出口企业财务信息体系进行合并,形成新的重点联系调查体系。新的重点联系调查体系在体系运行方式上完全按照原重点联系企业调查体系,即对原进出口企业财务信息体系中的财务指标进行审定,因而,对进出口监测体系投入物力、财力保障,有利于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持续发展。

三是合理满足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的利益诉求。按照进出口监测体系的互利性原则,应当对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合理的利益诉求给予满足。对于政府部门主体的利益诉求,进出口监测体系主要应当注重让其能够较为便捷、全面地获取到所需信息。对于企业主体的利益诉求,宁波进出口企业财务指标体系在这方面已有较好基础,如建立包含全部样本企业的财务部经理、具体工作联络人等的联系方式的进出口企业财务信息联络库,及时向样本企业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政策信息、企业运行动态;对样本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给样本企业优先获取相关信息。

4.评价体系构建

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是确保进出口监测体系准确发挥其功能的必需。主要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对监测信息的评价。应当允许进出口监测体系主客体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评价。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明示监测信息中各种概念、定义、范围,避免各方理解不一;评价者应当按照系统性原则要求,采用合理的评价办法对监测信息做出分析判断,避免以偏概全、以点代面;评价者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状看趋势,要注重研究宁波进出口发展规律及企业管理行为规律,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及评价程序。

二是对监测工作效能的评价。包括对进出口监测体系中政府部门主体及企业主体的评价。对政府部门主体的评价,应从信息处理及的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及程序进行评价。对企业主体的评价,可从企业信息数据报送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企业参与外经贸部门各项相关专题调研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企业参与外经贸部门组织的专题交流及培训情况、企业意见及建议的反馈沟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5.预警体系构建

建立预警体系有助于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及早发现问题,做好预防、控制和化解风险的相关工作。主要可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预警指标及预警界线的设定。综合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和进出口监测工作具体实践,预警指标可分为3种,即宏观经济变量、进出口相关变量和企业自身微观变量风险监测指标。选择预警指标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具有很强的反映宏观经济环境、进出口运行情况、企业生存状况变化的能力;二是对进出口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预警指标体系设定后,要进一步针对每一个指标确定不同风险状态的界限值,即预警界限。预警界限指标可参照进出口稳健发展时期各项指标的数值,并根据历史上发生进出口危机过程中有关指标数据变化情况来综合分析测定,并设定风险状态。

二是预警程序的设定及处理。进出口监测体系牵头单位对进出口风险进行测量并做出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及其整个体系发出风险预警信号,提醒各相关方予以高度警惕,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防范。根据风险的轻重缓急程度,预警信号可分为5种警示,即无警、轻警、中警、次重警、重警(包含危机)。根据预警信号程度不同,各相关方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建立起对高风险企业、行业的救助机制和问题企业、行业的市场退出机制。

(三)进出口监测体系构建的具体实现

结合宁波市现有的进出口监测工作基础及外贸发展形势需要,进出口监测体系构建的总体设想为:整合和拓展现有的进出口监测工作各项功能,加强各相关方面的工作协作,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管理设备与技术,系统、规范、全面、持续地推进进出口监测体系各个层面工作的开展。部分关键点举例如下:

1.设定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以及需获取信息

从目前相关部门的职能角度并结合进出口监测工作要求,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除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外,还包括行业协会、银行金融机构、信用保险公司、企业等。所需获取信息包括各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能够较为便利地提供的与进出口运行相关的所有信息,即以各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日常工作可得到的成果为主或仅需稍加整理即可得到的信息。具体见表1。

2.制定进出口监测体系运行及保障相关办法或举措

一是确定相关监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关的协调组织办法。如:(1)由市外经贸主管部门为具体牵头单位并明确牵头单位职责。(2)明确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的权利与职责,包括: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应当按需获取信息的相关要求准确、及时提供信息;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查阅、利用其他主体提供的信息;监测企业主体有接受评价和被评价的权利与义务等。

二是建立进出口监测体系网络平台以及相关的使用管理规则。如:以现有的“宁波市进出口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进行内容扩张及程序改善后建立进出口监测体系平台。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增加各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的登陆路径、信息处理后台及其前台。(2)对各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可查阅信息的范围进行初步设定。(3)制定网络平台使用管理规则。

三是制定进出口监测体系持续改进及运行的保障、推进措施。如:(1)制定监测工作效能评价办法,定期与不定期对进出口监测体系主体进行工作评价。(2)建立监测信息探讨与咨询渠道,利用网络共享等多种形式,加强监测信息的实时交流与应用。(3)安排进出口监测体系建设资金,给予进出口监测体系足够的物力财力保障。(4)对重点监测企业给予一定的政府公共服务倾斜,如在信息、资料和预警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3.设定监测信息评价指标、预警相关指标及其界限

一是设定监测信息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来源。监测信息评价指标可从各监测主体所提供的需获取信息中选取,可以直接取“材”,也可以采用按一定关系处理后的数据。如:(1)进出口额增长率、主要市场结构变化、主要产品结构变化等评价指标可直接从海关或外经贸部门的进出口额统计数据及运行分析得出。(2)出口退税进度、出口收汇率、收汇核销率、贸易顺差或逆差等评价指标则是经相关部门或企业运用取自其他部门的数据按既定的公式运算后得出。(3)订单指数、参展指数、银行贷款满足率则通过对企业定期或不定期调查得出。(4)出险率、贷款坏账率、行业景气度则由相关银行、保险或行业协会提供。(5)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资产负债率、进口及出口获利水平、人均利润等涉及企业效益的评价指标可通过进出口企业财务信息体系得出,或通过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相关体系得出等。

二是设定预警相关指标及预警界限。在宏观经济变量风险监测指标的选取中,一般应当包括: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CPI)、工业产品出口价格(P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贷款利率水平、外汇储备、GDP增长率等。进出口变量指标及企业自身微观变量可参照监测信息评价指标。预警界限的设定,则需要结合历史经验及现实状况多方面因素确定。以宁波市流通型进出口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为例,近年来我市流通型进出口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处于87%~88%之间,据此经验,可将安全点定为88%,越高于88%,企业资产负债水平越高,资金流动安全性越差,再将增幅设定为1个百分点,即将88%上增1%的位置确定为安全状态的预警界限,即流通型进出口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水平在89%以下区间内为安全,可用相同方法确定基本安全、出现风险和严重风险区间的预警界限。其他指标的预警界限也可以这样加以确定。当风险监测指标处于“出现风险”或者达到“严重风险”区间时,进出口监测体系牵头单位应立即发出对应级别的风险预警,监测主体的各相关方面则应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规避,促进外贸进出口的稳定发展。

责编:筱惠

上一篇:充分发挥吸收外资对保增长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次贷危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