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在领导干部专题会致辞

时间:2022-08-09 06:03:45

县委在领导干部专题会致辞

任务坚巨,同志们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责任重大,形势逼人。一定要抓住当前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进一步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我县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大繁荣大发展!

这里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今天。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11月6日省委组织部会议及11月27日地委扩大会、全区谋划2011年工作思路座谈会等会议精神,安排布置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纪检工作、组织工作,超前谋划2011年工作。根据会议布置,就推进全县农村改革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认清形势。

特别是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抢抓一切发展机遇,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2009年,县实现生产总值45.65亿元,同比增长7.8%,改革开放以来。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64%粮食总产量29.89万吨,增长3.25%畜牧产值达5.85亿元,同比增长10.10%森林覆盖率达33.96%;收购烟叶6.99万担,实现产值35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7元,人均净增334元,同比增长16.14%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形势,县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面临的形势: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财政支出结构有所变化,公共财政更多向“三农”倾斜,支农力度不时加大。二是农村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现代农业建设不时推进,二、三产业较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三是农村社会管理方式不时创新,民主管理不时完善,村务公开全面推行。四是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日益发展,农民整体素质极大提高,发展意识普遍增强。存在困难: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全区为2458元,而我县仅为2387元,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继续扩大,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在上学、医保、低保、养老平安以及住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四是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一定水平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县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初级阶段,总体上。进入加快改造激进农业、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更直接地让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各部门、各乡镇一定要认清形势,正确对待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严格依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安排,扎扎实实抓好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确保农村改革发展顺利推进,明确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家园生态化为方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以建设生态文明家园为载体,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党管农村工作为保障,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农村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目标任务: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效果;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继续发展能力不时增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农村公共事业全面繁荣,农村人口素质明显提高;水、电、路、通讯和垃圾处置等重点建设逐步完成,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证制度,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实现小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利得到切实保证。

三、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完善制度。

(一)创新农村管理机制。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不时加大从部门在职优秀干部中选任村干力度,鼓励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提高村级工作水平。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推行经济特派员制度,协助农户搞好规划。协助农民改革农村流通组织、发展流通队伍、组织产业协会,引导农民开拓市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留职带薪到村领办、兴办畜牧养殖、精品经果林种植、蔬菜种植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文明家园。认真开展农村经济发展意愿调查,看老百姓急需政府为他做什么,同时为项目库的贮藏奠定基础。建立引进人才基金,加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力度,逐步解决“三农”工作技术人才缺乏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公益设施维护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性设施的最大效用。

(二)创新农村金融支农体制。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扶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方便农民贷款。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试行土地使用权、林权等物权担保。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有效利用农村闲散资金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平安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平安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平安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认真总结草地生态畜牧业羊只平安和能繁母猪平安工作经验,进一步延伸平安领域,扩大平安覆盖面,推进农业平安体系建设。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用于农业产业贷款贴息担保;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平安高效使用。

(三)创新农业投入保证机制。加大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优化支农资金使用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时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全面落实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维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坚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弥补机制,切实维护耕地、水域、森林等自然资源和农业作物资源。完善涉农资金投入和使用机制,推进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

(四)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现行农村土地管理政策。建立维护有偿机制。依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耕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依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弥补,引导农民用宅基地换住房、集中建房等。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住房问题,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五)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始终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推动家庭经营向科技化方向转变,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大力推行“项目+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一批规模经营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服务群众生产、维护农民权益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市场型龙头企业,扩大农村经纪人队伍。

(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明晰到户、联户或其他经营主体。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弥补机制。建立公益林造林、抚育、维护、管理财政补贴制度。建立规范化的木材交易市场,合理布局加工场地和交易场所;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国有林场组建林业融资担保公司,建立林业融资担保制度;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探索林业联户贷款方法。

四、扎实抓好事关农村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务求实效。

(一)大力抓好粮食生产。始终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平安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稳定粮食收获面积。二是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着力扩大优势作物种植,加大淘汰落后品种力度,努力增加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秋荞等特色粮食作物种植。三是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着力增强土地产出能力,做好粮食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粮食稳定增长。四是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高度重视粮油贮藏工作,确保粮食供给平衡。五是认真落实种粮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鼓励发展粮食生产。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抓住机遇。逐步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加大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监管,着力提升工程质量,增强公路抗灾能力。同时,继续做好厦蓉和瑞杭两条高速公路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加强高速路接口公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做好纳水铁路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尽早完成渡口改造工作,促进全县公路网络的优化升级。

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并加快农村饮水平安工作这一契机,加强农村饮水平安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度重视饮水水源环境维护。抓紧制定全县饮水水域维护条例,继续争取农村饮水平安项目向我县倾斜,逐步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及时启动红旗灌区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争取实施过狮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做好戈落坝水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抓好县城、阳长、董地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抓好“三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抓好2010年度王家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探索群众参与农发项目实施新模式,确保项目效益。建立水利发展基金,引入水利市场化投资机制,促进农村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筹措配套资金,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的项目支持。全力加快沼气建设步伐,争取“十一五”期间完成3.6万口沼气池建设任务。以资源循环为重点,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大中型沼气池,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努力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组为单位,抓好农村沼气池综合利用精品点建设。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强沼气池后续服务网络建设,解决沼气池维护难问题。

着力提升电网建设质量,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增强抗灾能力,保证农村居民正常用电。切实为农村居民用电做好相关服务,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探索建立烤烟生产等涉农行业用电优惠机制,保证农民利益。

力争在4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积极争取并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与深圳双改项目进行整合,加大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补助力度,切实解决贫困群众自筹资金困难。将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寨整治相结合,做好集中连片规划试点,打造危房改造亮点。

探索贫困群众煤补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合理规划、整合开发煤炭资源。逐步解决农民生活用煤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通讯、电视、网络工程建设,全面实现农村信息化和数字化。大力发展秸秆气化炉、省柴节煤灶、沼气池等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等再生资源,多渠道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通过引导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大力发展现代烟草业。依照发展现代烟草业“一基四化”要求。鼓励大户种植,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以减工降本为目标,建立专业服务体系和烤烟生产风险机制,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加快激进烟叶向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转变。抢抓机遇,加快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加强与烟草生产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增加企业订单生产量,扩大种植规模,促进我县烟草业的发展。

大力开展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养殖专业乡镇建设;切实抓好乡、村办公阵地建设;抓紧启动县级动物防控中心和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项目建设;加强草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抓紧抓好当前实施的国家财政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认真开展草场确权和承包经营工作,促进我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

加速宜茶土地流转,做大做强茶叶产业。认真落实茶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推行能人带动,鼓励有实力大户种茶,充分利用土地治理项目,整合石漠化、水保等项目,扩大茶叶种植规模。积极开展优质茶园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一批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叶加工企业,提高茶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做好创牌认证工作,提高有机茶认证比率,做大做强茶叶品牌。

将马铃薯产业列为我县继烟草、茶产业之后的又一大产业进行谋划发展,做好马铃薯产业。积极探索马铃薯产业发展新的模式。力争在种植规模、良种良法、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同时,抓紧制定出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优惠政策,延长马铃薯产业链,进一步拉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其它特色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技术指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夏秋反季节蔬菜种植。以发展高产稳产特色经果林为主导,大力发展干果,适量发展水果,综合推进特色经果林建设。积极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适合我县种植的中药材。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山区农机化建设。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着力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大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认真抓好拖拉机驾驶员、修理工、农业机械操作手等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为最大限度实现农机化作业,加快现代农业步伐奠定基础。

继续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整合农办、教育、扶贫、农业、劳动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研。以劳动部门牵头为主,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家庭初高中未毕业、未就业学生开展适用技术培训。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增多的实际,加大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力度,适当开展向外输出,合理有序转移劳动力。建立劳动力转移培训基金,加强劳动力培训工作规范化建设,促进劳动力由短期型向长期型、体力型向技能型、就业型向守业型转变,努力推动农民市场化。争取资金支持,整合县内闲置教育资源,引入培训竞争机制,促进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四)深入推进开发扶贫工作。继续采取开发式扶贫、搬迁式扶贫、救助式扶贫、参与式扶贫相结合的扶贫方式。不时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推行用“借种还种”借母还犊”等方式实施滚动扶贫,努力拓宽群众增收门路。以乡为单位,整合水利、交通、教育、卫生、农业、扶贫等项目资金,实施连片扶贫开发推进试点,2011年首推1-2个点,以后逐步推进。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多方筹集配套资金,加大整村推进力度。积极扶持发展茶叶、经果、生态畜牧等特色种养业,加大一村一品工作力度,实施产业化扶贫。制定农民增收政策措施,确保农民继续增收。

(五)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依照“楼房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生产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合理化”目标,抓好“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以自然村和农户家庭为载体。以主公路沿线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实施为支撑,尊重当地村庄激进文化、生产、生活习惯、突出人文特色的前提下,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观光旅游业相融合,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家园整体形象,形成一批“产业聚集、循环高效、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综合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生态文明示范家园带,确保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取得明显效果。

大力争取水土坚持项目工程建设。强化精品工程建设意识,大力抓好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掌握上级业务部门投资意向。加强精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天然林资源维护等工程项目,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维护区和重要饮水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维护、建设和修复,力争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整合各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抓好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结合公路沿线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实行林草结合、林茶结合、果茶结合等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争取用3年时间,以毕纳线、纳织线、纳六线、纳水线等主要公路干线为主,其他公路为辅的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坡耕地上规划发展经果林10万亩、茶叶10万亩、牧草10万亩。

把石漠化综合防治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抓好石漠化治理。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以林草植被为主的生态体系,使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依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引导农村工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市政污水处置、垃圾填埋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时扩大小城镇行政管理权限,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尽快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城郊基本实现公交、供水、供电、煤气、通讯等一体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时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农村融入乡村发展辐射圈,使更多的农村产业融入乡村产业体系,使更多的农民融入乡村社会。

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农民自主守业,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守业,以守业带动就业。加强非公经济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时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健全鼓励科技创新、效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引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大力兴建村级综合服务站、农产品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发展农产品收购储运、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连锁经营服务,基本搭建起工业品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商品物流平台。

逐步实现在城里有固定居所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劳动报酬、社会保证、子女入学、卫生保健、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以主要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尽快扩大乡村规模,增强人口承载能力和就业容纳能力,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努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五、整体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农村社会公共事业。

(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效果。健全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扩大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覆盖面,不时提高补助规范。加快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农村初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鼓励民办教育,大力实施高中城镇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中小学素质提升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切实解决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和教师素质偏低问题。保证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二)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认真落实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不时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养老保证”工程,深化计划生育与扶贫帮困相结合,建立健全对农村自愿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的奖励保证制度,协助农村按计划生育家庭优先解决生产致富、子女教育、养老保证等问题。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群众自治机制,建议优生优育,继续实施出生人口缺陷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不时提高基层计生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

(三)大力繁荣农村先进文化。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启动实施农村电视进万家信息扶贫工程和农村广播无线覆盖工程,着力推进旅游景区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维护和开发,努力打造农村文化品牌。大力扶持农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做好民族民间文化、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维护工作。继续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四)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方法。进一步规范农民就医管理措施和简化报销手续,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效果。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水平。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加大农村污染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实施“乡村万名医生支持农村卫生工程”鼓励县级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药品监管。

(五)完善农村社会保证体系。认真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证制度。不时提高保证规范和补助水平,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等的优抚政策。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证制度,对因乡村建设征地失去承包地的农村人口,纳入乡村居民就业援助和社会保证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平安制度。

(六)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矛盾纠纷的排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置新时期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加强和改进农村工作,深入开展地、县、乡三级视频联动接访活动,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处置能力。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坚决取缔组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发明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强化监测预警,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

六、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强领导。

(一)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把农村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县几大班子领导要结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进村入户,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考核,切实加大对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认真总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积极探索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村主任“海选”工作,全面推行村干部“两推一选”大力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工作。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注重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加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推进力度,选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探索建立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激励保证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力度,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等支出。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推进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发挥村委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和乡镇企业工会等组织的作用。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落实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各项监督制度,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农村综合改革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依纪依法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

上一篇:全省核算工作会议发言稿 下一篇:关于推进农业扶持政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