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

时间:2022-08-09 06:03:23

学校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

摘要:近几年来,在学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了解了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规律及处理办法,所以运动损伤是难免的,要使运动损伤程度降低到最小,急救办法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 运动损伤 急救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06-0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逐渐完善,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大大增加,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会对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带来许多不便,甚至还有危及生命安全,而且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使家庭和学校承受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如何预防体育运动损伤,对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责任,这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介绍几种运动损伤及急救方法。

1 扭伤与拉伤

立即停止运动,对伤处进行冷敷,保持静养,必要时送医就诊。如伤在腰部,要减少走动,最好请医生来家里诊治。

2 抽筋

拉引患处肌肉,使患处伸直,轻轻按摩患处肌肉,补充水分及盐分,充分休息直至患处感觉舒适为止。(1)手指:抽筋的手先握拳,然后用力伸张打开,反复此动作,直到复原。(2)手臂:抽筋的手先握拳,再将小臂屈肩,然后伸臂伸掌,重复动作,至复原为止。(3)足趾:用手握住抽筋的脚趾,向后拉,重复动作,至复原为止。(4)小腿: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向后拉,另一手向下压住膝盖,使腿伸直,重复动作,至复原为止。

3 止血

对外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的出血,必须立即止血;对疑有内脏或颅内出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这里主要介绍外出血的几种止血方法:(1)绷带加压包扎法:用数层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以压住出血的血管而达到止血效果,同时抬高伤肢。它适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止血。(2)指压法:在动脉行走中最容易被压住的部位称为压迫点。指压法的要领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常用的压迫止血法有:(1)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一手扶伤员的头并将其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迫在颞骨上。它适用于同侧前额部或颞部出血的止血。(2)额外动脉压迫止血法: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将该动脉压迫在下颌骨上。它适用于同侧面部出血的止血。(3)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把该血管压迫在第一肋骨上。它适用于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4)肱动脉压迫止血法:将伤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或示、中、环三指将该动脉压迫在肱骨上。它适用于前臂及手部。

4 急救包扎

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了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

4.1 绷带包扎法: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包扎时,先张开绷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扎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3)“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方法有二:一是先在关节处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二是先在关节下方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来回作“8”字形缠绕,使相交处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结束

4.2 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应用方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这里只介绍手、足和头部包扎法

(1)手部包扎法: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将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先将三角巾顶角向下反折,再将三角巾两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背打结。(2)足部包扎法: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3)头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住顶角并打结。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顶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4.3 前臂悬挂法:分大、小悬臂带两种

(1)大悬臂带:常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其他上肢损伤。将三负巾的顶角置于伤肢的肘后,一底角拉向健侧肩上,伤肢屈肘90度角,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再将三角巾的另一底角向上翻折并包住前臂,两底角在颈后打结。最后拉直顶角并向前折回,用胶布粘贴固定。(2)小悬臂带:常用于肱骨或锁骨骨折。先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宽带,也可用宽绷带或软布带代替。将宽带的中间置于前臂的下1/3处,屈肘90度角,宽带的两端在颈后打结。

5 骨折的固定

出现骨折情况时,首先不能随意搬动伤者,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其次对骨折肢体进行固定,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处理。骨折的固定方法如下:(1)锁骨骨折:先取3条三角巾并折叠成宽带,在双肩腋下填上棉团或软布团,然后用2条宽带分别绕过伤员两肩在背后打结,形成两个肩环,再用第3条宽带在背后穿过两个肩环,拉紧打结,最后将两前臂缚扎固定或将伤肢挂在胸前。(2)肱骨干骨折:用2块长短、宽窄适宜的有垫夹板,分别放在伤臂的内、外侧,屈肘90度角,用3~4条宽带将骨折处上下部缚好,再用小悬臂带把前臂挂在胸前,最后用宽带或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体侧。(3)手腕部骨折:用一块有垫夹板放在前臂和手的掌侧,手握棉团或绷带卷,再用绷带缠绕固定,然后用大悬臂带把患臂挂于胸前。(4)股骨骨折:用2块长夹板放在伤肢的内、外侧,内侧夹板上至大腿根部,下至足跟;外侧夹板上至腋下,下达足跟。然后用5~8条宽带固定夹板,在外侧打结。(5)小腿骨折:用2块有垫夹板放在小腿的内、外侧,2块夹板上至大腿中部,下至足部,用4~5条宽带分别有膝上、膝下及踝部缚扎固定。

上一篇:提高美容化妆品学教学质量方法的初探 下一篇: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