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时间:2022-08-09 02:41:37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摘要】 吉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每年在生产粮食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多年来,除少量秸秆被作为燃料、饲料、肥料等以外,其余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或腐烂在地头、村落庭院。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破坏了生态环境,更影响我省的新农村建设。因此,如何让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和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成为目前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关键词】秸秆 综合利用 水平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据统计,我国年产秸秆6.6亿吨,其中近30%未被利用。目前吉林省秸秆剩余量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虽然,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现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此项技术发展的问题: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农民群众对此类技术认识程度不高;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应用多局限于单一形式,很少作为系统工程来研究,有些技术还不成熟,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的有效应用;现有的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往往社会效益大,但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显著,对农民没有很强的吸引力,产业化发展速度缓慢。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途径主要集中在肥料、饲料和能源三个方面。

2.1秸秆机械化还田 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大措施。目前吉林省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主要以农作物根茬机械粉碎还田、农作物高留茬还田和农作物整秆还田等技术为主。农作物秸秆经过机械化粉碎后,翻入土壤中,经过发酵、腐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的有机质。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主要和次要营养素的来源,还决定着土壤结构、土壤耕性等主要耕种指标,同时在防治土壤侵蚀、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2.2 秸秆机械覆盖 使用机械将农作物秸秆割倒后覆盖在土壤表面,不翻入土壤中,使其成为耕地的一个保护层。秸秆机械覆盖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碱在土壤表层积聚,减少雨季坡地的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对雨水的接纳贮存能力,抵抗风蚀,增加近地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补充农作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增强土壤表层微生物的活性,减少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长期秸秆覆盖同样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产量。

2.3 秸秆饲料 农作物秸秆尤其是玉米秸秆经过机械加工后,制成饲料,实现秸秆过腹还田。根据计算每1000公斤的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250公斤玉米。秸秆制作饲料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措施,可以节省大量的饲料粮,降低养殖业成本,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竞争能力。

2.4 秸秆发电 秸秆是作物生长一年形成的光和产物,含有与煤、天然气、石油一样的可以燃烧的碳,是以生物能形式储存的太阳能,可以替代煤燃烧发电。吉林省辽源地区农民使用玉米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将玉米秸秆加工成规定尺寸的方捆,卖给国能辽源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国能公司利用秸秆燃烧产生的高温发电,燃烧后的灰渣用于生产耕地底肥,实现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电厂正常运转时,每年可消耗秸秆20万吨,发电量1.5亿千瓦,每年为周边农民增加收入约5000万元,增收效果显著,这样就使 “废物”瞬间成了宝贝。

2.5 秸秆气化 秸秆气化又称为“生物物质气化”,是指秸秆在秸秆气化炉内经过热解燃烧和还原反应,生成高品质、易输送、利用效率高的甲烷等可燃气体,用于满足农民日常生活需要,因而受到农民的欢迎和肯定。

3.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3.1政府要重视,措施要到位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注重调查研究和宣传引导的前提下,加大对相关机械的补贴额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3.2 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不同地区的综合条件和经济水平不同,规划应充分考虑将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统一安排,以便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经营格局。

3.3 加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相关技术和机械的研究 针对各地的自然条件、作物品种以及种植模式等特点,在现有技术和机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技术模式集成、创新试验研究,探索新的技术组合,在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处理上争取有新的突破,形成成本低、效益好、农民群众易接受的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处理体系模式,为今后全面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上一篇:破除各种制约因素 开创农机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加大村镇建设管理力度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