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09 01:20:08

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高而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产业融合能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从而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分析了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融合的产业基础、驱动因素、产业特点以及融合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两大产业进行融合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铜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

1产业融合理论概述

产业之间的融合是相对于产业分化而提出来的,产业融合除了由于技术进步,往往也与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产业融合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产业间的边界为了获得产值增长而发生的收缩甚至消失;从广义上来看,产业融合是指同一产业内各个行业间或者不同产业间经过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并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不同产业间因存在一定联系而逐渐融合,存在融合的产业一般相互服务与支持,以达到共同发展进步的目标.实体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间的融合,知识是两者间的纽带,实体产业是对文化知识的生产加工,而文化创意产业是服务于知识的.文化为创意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和素材,创意是思维和观念进行表达的一种形式,文化渗透在思维和观念之中.实体产业与文化创新融为一体,颠覆了传统产业的固有模式,为传统产业增添了新的元素和增值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产业间通过设计、技术、制造、商业、文化和艺术等活动而逐步融合,以市场化的运作形式,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提供更广的就业领域,因此也受到了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推动,有专家指出,产业融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2.1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基础

铜文化历史在我国悠久而灿然,我们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制造和使用铜器.早期铜用来铸造货币、塑像、器物以及建筑物等,经常出现于宴饮盥洗、祭祀宗庙等仪式礼节的场所,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贯穿整个中国文明史.从产业细分的小类别来看,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然而产业基础却是可以融合的,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基础是逐渐归于统一的.2.1.1产业基础铜机械和铜物流行业的发展往往涉及众多工业部门的协同运作,进而带动了诸如煤矿、交通运输以及石油等工业部门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融合性,基本上可以同任何产业进行不同程度地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与铜产业一样,不仅有着强大的产业生命力,与其他产业也有着密切的产业关联度.铜文化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的创新而迅速兴起的新型产业,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融合,激发了二者的协同效应,促进了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发展.2.1.2资源基础不论是铜产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都注重保护和运用已有的文化资源,并有效地挖掘潜在的文化财富,这体现了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二者共同的资源基础.文化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的发展依赖于对文化的传承与挖掘.在具有体验式经济的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还需要注意打造新的体验式文化.一个比较好的创意项目除了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在文化塑造方面也有着新的亮点.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对铜文化的传承,还是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重新塑造新的体验式的文化,这都成为了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并共同发展的良好基础.

2.2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动力因素

2.2.1政策扶持的驱动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需要,在过去的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已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了科学化发展经济的必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融合逐步显现出其价值,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肯定了产业通过融合给产值带来增长的前提下,在政策规划、行政管制以及监督上充分具有弹性,良好的政策扶持作为产业融合的外部因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2.2技术创新的驱动技术创新在产业融合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进步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可能,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同时产业融合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反过来也刺激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技术创新带动了产业融合方式的创新;其次,技术创新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与时俱进,促进了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有效衔接;第三,同一产业内部不同分工借助于技术创新进行相互渗透;第四,产业融合的发展促使科学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频率进行更新换代.科学技术优化了产业结构,变革了产业的常规生产方式和销售渠道,延伸了产业链.2.2.3消费者需求的驱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水平因教育水平、自身修养、接受信息程度的改变而提高,需求水平的提高促进了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文化与创意依附于铜产品表现出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示,人在一定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更加关注心理和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满足了消费者精神方面的需求,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需要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各个产业的发展均受到了消费者需求改变的影响,并且也维系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经济的发展使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人们的生活观念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了变化,不断的技术创新也在引导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对于具有个性化,艺术观赏类的文化创意产品越来越感兴趣.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不仅购买文化艺术品,对于生活必需品也追求着品质化、精神化的体验.这种消费需求的偏好成为了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良好动力,文化创意能够满足铜产品爱好者对于铜器艺术化的追求,创意赋予了铜产品新的灵魂和市场,铜产业也越来越重视产品基础功能与深层次文化创意的结合.

2.3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特点

2.3.1产业融合性强文化创意产业是开放性与兼容性并存的产业,衍生于知识经济体系.文化创意产业依附于一定产品而存在,依靠实物来体现文化创意的价值.宽泛的来说,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与一切工业产业和农业产业相容,可以在各种具体类型产业的各个环节体现.实践证明,很多产业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改变了其产品展现形式而被市场接受并迅速带动起来,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企业与产品的生命周期.2.3.2专业技术性强经由产业融合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技术与人才密集的领域,是“知识”与“资本”相互支撑形成的非物质化经济形态,其依附于信息、技术、人才以及知识的有效融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学习和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现代传播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运用使得创意产业顺利进行,使其成为新型的朝阳产业.2.3.3产品无形资产附加值高产品价值包括主体价值和附加值,较高的附加值往往能有效的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而提高厂家生产积极性.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往往是由观念价值所带来的无形附加值,例如兴趣、品味、满足感等,观念价值决定了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价值的高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观念价值日益与先进科技相结合,占商品价值的比重逐渐增大,丰富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有效的避免了产品的同质化.2.3.4产业风险性较高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依附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产品往往彰显了浓烈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性.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消费者对于文化、心理以及娱乐等精神性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但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因文化差异、个体偏好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具有很高的不稳定性,这导致了产品的风险性相较于普通物质产品具有较高的风险性.高风险性往往与高收益性相辅相成,高收益性是投资者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的动力.2.3.5产品差异性大文化创意产品的差异性表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艺术品本身由于工艺、风格、材质以及基调的不同带来了产品等级、价格的差异;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和品味反作用于艺术品本身,例如有的人会将一个做工精致价格不菲的铜艺术品作为日用品进行使用,而有的消费者会将这个铜艺术品看作展示品进行摆设,那么同一件工艺品由于消费者的主观意识形态不同在用途方面发生了本质上的差异.

2.4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方式

2003年我国学者胡汉辉将产业融合类型分为产业交叉、产业渗透和产业重组三类,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方式也遵循着产业融合的基本规律.2.4.1产业延伸方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融合性,产业延伸方式是指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延伸的方式将其产业价值链延伸到铜产业当中去,并赋予了铜产业新的市场和生命.两大产业通过该方式实现融合的典型案例就是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有旅游、休闲等功能,在园区内以各式各样的铜艺术品作为装饰和基础设施,从而实现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完美融合和共同发展.2.4.2产业渗透方式产业渗透使得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通过对铜产业历史溯源、审美研究、典故分析以及建筑设计风格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提炼,并依托具有地域风情、民族特色的区域展现出来,形成了具有铜文化特色的商业区、人文公园甚至是铜古代遗址等多种形式的观赏休闲区.2.4.3产业重组方式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于各种节庆会展活动宣传铜产业与文化,通过场所的流动和创新宣传吸引消费者和游客的关注.通过这种互动的活动形式,打造新型的铜文化创意产业形态,不仅可以提升举办活动城市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外来投资,也可以有效地传播铜文化并成功销售产品,进而推动两大产业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3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3.1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园具有鲜明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创意关联度密切,有着一定规模的特定产业地理区域,是文化创意产业通过递延的方式融合于铜产业的典型案例.文化创意产业园能够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是集生产、交易、居住和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文化运营商规模的租赁空置的厂房或房屋,通过改造将其发展成为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创意密集区.产业园区的建设能够复兴、传承和保护都市历史文化,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唤醒人们的记忆和感情.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艺术与现代都市生活以及都市餐饮旅游的有机结合,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原有铜产业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增设了让消费者进行体验的文化创意游乐区,游乐区具有体验、服务以及销售等功能.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气息的铜文化创意园可以成为人们消遣、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人们在铜文化创意产业园不仅能欣赏到铜艺术制品和铜制生活用品,还可以在园区内体验到铜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生产过程.

3.2遗址公园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与铜文化产业通过相互渗透进行融合的最典型模式就是遗址公园模式,创意铜文化公园能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我国古代铜遗址、人文历史景观以及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游览创意铜文化公园可以欣赏到铜艺术,领略铜文化.当代铜旅游资源除了这些古代遗留的重要资源外,知名铜企业还可以对其厂房中的一些软要素进行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方面的拓展,在工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在不泄露商业机密的基础上对消费者开放,开发新型铜旅游资源.创意铜文化公园除了让游客观赏外,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游客参与体验型的娱乐项目,满足游客对铜器创作制作过程的好奇心,能更好的达到宣传园区知名度的效果.在遗址公园中,允许游客拍照,在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上自由分享,使铜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在内容上和渠道上更好的达到相互渗透式的融合.铜文化产业能借助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渠道来传递园区的铜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则能够以铜文化产业提供的人文或自然景观为展示载体.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由于铜制作过程、铜文化传承而增添了真实体验环节,铜产业企业也通过消费者对于文化艺术的喜爱而提高了不错的市场效益.

3.3节会模式

节会模式是铜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重组方式融合的典型模式,一般的节会模式包括铜文化艺术国际交流会、铜博会以及铜展会等.以安徽省铜陵市的青铜文化博览会为例,安徽铜陵有着“中国古铜都”的美誉,以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而闻名于世.安徽铜陵已经于1992年至今连续举办了十三届青铜文化博览会,该活动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博览会,是安徽省规格较高、规模比较大的活动.一般铜博会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一是青铜文化展示,举办文化节开幕式,青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当代中国铜工艺品大奖赛等;二是科技经贸,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和国内经济技术协作交流洽谈会,开辟国内外铜文化商品市场;三是文化体育部分,举办铜都灯会、铜都书展、青铜杯运动会等;四是旅游观光活动.以节会模式举办铜文化相关活动,能够使当地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增加,在对外交往上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跃飞,韩正安.铜文化视角下的铜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14(6):125-130.

〔2〕朱益华.铜陵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初探[J].铜陵学院学报,2014(6):28-30.

〔3〕余宏.工业型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研究———以安徽铜陵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95-97.

〔4〕刘瑞亮.推动工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铜陵工业设计产业[J].皖江论坛,2013(4):6.

〔5〕刘联合,王时武,杨庆荣.关于加快我市铜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N].铜陵日报,2012-05-11(7).

作者:王咏 单位:铜陵学院 金融学院

上一篇:文化创意社区模型及旅游价值研究 下一篇: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