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晖:独立 独家 独到

时间:2022-08-09 12:24:42

吴传晖简历: 《财经》杂志总经理。

前瞻观点: 无论是《财经》还是其他杂志,贵就贵在一个坚持,我们不会因为读者或客户的要求而去做一味的迎合,而是要去开辟。比如说客户经常会有整合传播的需要,我们可以建议他与网站、子刊,甚至会议、活动之类的打包,因为每个产品都是一个风格不一样的平台,而它们又都是在财经母品牌下的子品牌,所以整体品牌的关联度是很强的。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省略。2007年影响力: 《财经》杂志以13.4%的平均每期阅读率居财经管理类杂志之首,《财经》的忠实读者比例达到了52.7%,阅读了几乎所有版面和大部分版面的读者占到了《财经》商务人群读者总数的67.9%,位居同类杂志的首位,表明该刊读者对刊物内容的认可度非常高。

首先想了解的是,《财经》和《体育画报》将要合作推出的《奥运特刊》,而2008年《财经》也会做奥运专题,会不会与《财经》在内容上发生冲突?在战略上是怎样考虑的? 吴传晖说:“当初做《奥运特刊》的目的就是,对很多人来说一辈子可能就一次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财经》这时在做什么,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对《财经》主品牌来说是有意义的。而对广告客户来说,不同的客户诉求不同,他们可以根据两本杂志平台的特点制定自己的投放选择。 对于会不会产生冲突,我认为不会,正相反,《奥运特刊》正是出于对奥运、体育这样一个商业杂志缺乏关注的领域里进行的市场细分行为,《奥运特刊》在杂志理念、市场定位、受众定位上都不一样,比如说奥运不仅仅是体育方面的事,它跟北京的空气状况、交通情况,甚至在防污减排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都有关联点,这些跟《财经》主刊并不十分契合,但与奥运专刊很契合。” 现在很多做了很久的平面媒体都在办自己的网站,但多数网站都给人“只是一个架子”的印象,很少有传统媒体和网络互动非常默契的案例。而对于《财经》的网站来说,创立之初与杂志定位最大的区隔点在哪儿呢?它与杂志形成互动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吴传晖说:“《财经》建站之初的理念与杂志是一样的,追求精品化、高质量、追求原创,所以你可以在网站上看到原创的东西很多,每天大概30篇原创作品。在定位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权威的财经中文网站,而不是做门户,这是传统媒体做网站时做不了的。 说到区隔,从互联网的特点来看,互联网是全天候的,而杂志每两周才出一期;在阅读习惯和广告投放方面,互联网偏向的趋势很明显,这就是任何传统媒体不能放弃网站的一个主要原因;网站也可以借发行杂志电子刊物的机会推广《财经》杂志及子刊物的品牌知名度。可以说,杂志、网站、子刊都是一个出口,如何把它们整合起来发挥1+1>2的力量,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明确了这个方向,《财经》网站也会在摸索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我们知道《财经》杂志是一个以品味、精致著称的严肃性杂志,但现在的媒体投放更讲究整合传播艺术,讲究可读性和印象度,传统的广告形式今后将会受到较大冲击。那么《财经》如何能够做到既不降低自身品味去迎合受众和客户需要,又能顺应这样一个在今后潮流的转变呢? 吴传晖说:“无论是《财经》还是其他杂志,贵就贵在一个坚持,我们不会因为读者或客户的要求而去一味的迎合,而是要去开辟。比如客户经常会有整合传播的需要,我们可以建议他与网站、子刊,甚至会议、活动之类的打包。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省略。 因为每个产品都是风格不一样的平台,而他们又都是在《财经》品牌下的子品牌,所以整体品牌的关联度是很强的,所以通过这些契合度强的平台之间进行整合,满足了大部分客户的整合传播需要。”

上一篇:张利:点击管理和沟通效率 下一篇:王旭:市场新功能支撑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