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十五个论点

时间:2022-08-08 10:23:50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十五个论点

罗沛霖

(1913.12-2011.4)

我设想,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从“两点论”的角度来理解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当然,这只是许多可取的视角之一,我也仅涉及有限的范围。

我们在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几十年后,又建立了中国工程院,这不就是“两点论”的体现,符合于科学发展观的吗!

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充分贯彻辩证唯物的反映论。当然与“一点论”不相容。

“两点论”能否概括全面?两点者,看事必须从对立的统一看,从对立的两面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分也不一定是对称的。二可合而为一,新的一加上旧的二,就是三。如此等等,生生不已,遂生万象。

(一)对于世界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学习,既要观察它的现状,也要看它的历史轨迹,既要看它的近期发展也要看它的早期经历。不能只去解剖其横断面,也要作纵向的解剖。研究历史,也要有批判有继承。

(二)作为一个后进国家,必须赶,也要超;超在若干“点”上,要有选择;赶是“面”上,也有缓急先后,但总是量大面广的。

(三)从个象到共象,应是求知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实践、实验到概念、经验率、假设,乃至理论、定理都是认识提高和深化的过程。从任何一点出发,经过构思、方案、设计、制样、模型、产品是一个构造发展的过程,终将用到实验应用与社会实践中去,从而达到验证前项的过程。在各个层次中不断地循环,是知识提高和丰化的过程。我还是想冒昧地说,这是知识积累所必经过程,也许可说是科学发展观的个例,尽管并不精确和完整。这就是认识思维和构造思维的两点论。

(四)既要重视基础科学,还要重视甚至更要重视“应用基础科学、基本技术和现场技术”,当然包括工程。这特别是考虑到我国还是一个“后进国家”的现状。

并重,才不是一点论。同时重视这四点,其实是两点论的延伸。“科学技术”可分为基本科学和应用科学技术。应用科学技术可分为应用基础科学和技术。技术可分为基本技术和现场技术。现场技术又可分为生产技术和使用技术……这应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科学发展观涉及的一个重要概念。

有一种说法,说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先前不同了,是先有科学发现,然后才有应用科学和技术,因此基础科学的发展就是“根本”,就是“基础”。应当说基础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是互相促进的,而实践和应用量大面广,并同样需要高超的人才和远为更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也是两点论。

(五)关于创新。要不要既讲“创新”也讲“固本”?这是“两点论”。――“固本”即强化根本、强化基础。因此我认为在创新体系以外,更要开拓一个部级的、极大规模的“固本工程”的领域。

(六)创新有关的另一个两点论,“够得上项目”的高新项目要考虑,对生产以及科研第一线上广泛、分散的创新更要重视,“集腋成裘,是产业技术发展不可少的过程”。这些创新量大面广、不胜枚举、难于数计。这些不可能一项一项地抓,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体制,能让基层负起责任,并能实施国家领导有效过问和促进的措施。这是社会创新的“底层”部分,是“固本工程”中的创新成分。并且要强调勿因善小而不为。

(七)科普和正规科技教育也是“两点论”。固本工程要求大量的企业、产业人员掌握科学技术基本知识,并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的素养,这也是对全体人民的要求。获得这种素养的途径,一是正规的中小学教育,可提供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修养条件,必须做好。另一个是社会上的科学普及工作,可以延伸正规学校提供的知识和能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对少年儿童重要;对成年人,也是有意义的补充。二者都要做好,不可轻视任何一方。

(八)关于引进和自主开发,也应从“两点论”视角考虑。什么技术要引进,什么技术要自主开发?应当区别对待。要吸取日本的“两万项”引进的经验。但那当然是依据于当时的情况而定的,不可刻舟求剑。然而他们当时如何遴选,是怎样的思路,效果如何,还是很值得了解和借鉴的。应当积极开展自主开发,但要把力量用在那些被卡住的地方。在开放的领域里,引进代价不高,尽可多引进一些。这也是为了节约自己的开发、创造的力量,集中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九)利用什么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也有两点论。一是凭专利制度,那就得“公开”。“公开”了,若被模仿盗用,难免防不胜防。这对于那些可公开、又明摆着可被仿的,就只能如此取得保护作用。另一种是保密,这在外国厂商是很常用的办法,适用于那些不易明仿的技术。如微软的“视窗”,就不肯公开源代码。申请专利,还是保密?这也是“两点论”。

(十)有些复杂的技术是自己拼命“干”?还是花钱“买”?这也是“两点论”。 “时间即是金钱”,不见得能省多少专利费,却浪费了进度时间,会造成社会与经济的重大损失。现在技术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干”和“买”,就是自力更生还是引进?每个项目应当区分考虑。这也是“两点论”。想另立标准,不和国际接轨,有多少好处?

(十一)技师和高级技工从哪里来?是全靠实践培养,还是利用技术文化的教育?1958年提出来要师傅带徒弟,不要技工学习班了。我当年曾考察过东德的技工学校,引进过他们的教材。对此是可以借鉴于发达国家的。

(十二)是跳跃前进好,还是循序渐进好,这也是要“两点论”。跳跃当然快,但要研究哪几步可以跳。循序渐进固然慢,但极多情况下,是必经之路。不检视必要的条件和可能性,不创造条件不打基础就规定高目标,就会欲速不达,还会促成弄虚作假。前些时候在向诺贝尔奖“冲刺”的议论中,有人提出要“水到渠成”,这“水”就是循序的序,就是扎扎实实的工作。进度要快,也要考虑必要和可能,对必循的“序”不能浮躁。

(十三)科学而技术与经济,也是“两点论”。经济兴旺了,不见得科学技术也强。美国在1875年的经济已是世界第一,然而技术大部分靠西欧。这以后虽然发明家多了,技术也发展了,然而一直到1925年,只有三个人得到诺贝尔理化奖。两次大战,它不但没受伤害,还发了战争财,从此经济日益丰足,促进了技术以及科学的进步。还有二战前纳粹迫害犹太人,很多专家去了美国。二战中西欧战火纷飞,许多人才去了美国。战后西欧凋敝、生活差,又是一大批专家去了美国。我们情况不同,但可以借鉴,“请客卿”,召回留学生留外专家,但究竟还要工作努力和时间来积累。

当然经济力量强了,可以搞一些不是社会急需但可以显示能力和提高声望的项目。

(十四)现在那么重学位、重论文、重SCI,是不是形而上学?决不是两点论。应着重实绩,同行评议,社会和市场反应更为可靠。

(十五)对于环保,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课题。如果什么都保护,如果是污染就排除,那就得降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事实上不可能,所以也没有那样做。可持续和发展速度,如何处理好,也是“两点论”的课题。

罗沛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信息产业开拓者、奠基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8年受党派遣赴美留学,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电工、物理和数学专业的特别荣誉衔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9月回国。著名“红色科学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创始人。1956年以来,是我国主持制定多次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指引推动新技术发展的主力,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建成我国首座大型电子元件工厂。指导过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第一代系列计算机启动研制工作。对雷达检测理论、计算机运算单元以及电机电器等有创造性发现。晚年致力于软科学研究,举荐新人,屡有创见。

上一篇:教“活”的英语,让课堂“动”起来 下一篇:“思维容介态”开拓了怎样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