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例

时间:2022-08-08 09:22:2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例

内容摘要:本课例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第二课时。本课例详实地展现了三板块教学法:即从基础知识积累、内容理解、写法学习三方面开展语文学习的过程;同时具体地呈现了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及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三板块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良好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本着这个思想,在课堂上我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并在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最终学会独立阅读。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师生研讨”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注重学法引导;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信息,解决疑难;最后通过师生对话提升学生知识理解程度,进而让学生学会自学。通过此教学策略以期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将课堂变成学生需要的课堂,而不是教师假想的学生需要的课堂。

3.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朝花夕拾》,积累字词;

(2)通过事件分析,感知阿长的人物形象;

(3)赏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提高描写的能力;

(4)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处理材料的方法;

(5)学习本文先抑后扬的写法。

(6)感知身边的普通人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崇敬的地方,从而学会被爱感动,同时用爱去感动别人。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表现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2)赏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提高描写能力;

教学难点: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详略。

5.教学媒介

本课以阅读文本,交流讨论为主,因此不需要过多的媒介,只需在检测字音、字形方面运用小黑板。既省时省力,又简便高效。

二.教学过程实录

1.名言导入

师: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鲁迅的保姆阿长是一位极普通的下层的劳动妇女,但作者却为她写下了热情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感受文章的人性美与文采美。

【设计意图:借用名言,点出本课的学习的方法“发现”及本课的学习要点“感受文章的人性美与文采美”。简洁而准确。】

2.课前检测

师出示字音字形检测小黑板,并找各小组一位同学到黑板书写,其他同学在本上完成。

【教室四周的壁上均有供学生板演的黑板】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请各组代表批阅板演学生的书写,并请一位课代表强调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夯实基础;并以小组的形式,给更多的学生板演和表现的机会。】

3.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上节课提炼的问题

【说明:第一课时学生从积累、内容理解、写法学习三方面提炼出本课应学习的内容,并整理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本课为第二课时,重点在解决第一课时的问题】

师:上节课大家就课文提出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也整理出本课内容理解方面的重要问题,及你觉得好的写作方法,下面,小组开展交流,解决疑惑,归纳整理出重要问题,及问题解答的思路。限时10分钟。

小组同学开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各小组集中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通过合作的力量,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交流问题,提高学生生成问题的能力。】

4.师生交流研讨

师:请小组代表说出你们组整理的关于内容理解方面的重要问题。

生:我们组一共整理了三个问题:(1)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2)从中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3)“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师板书:事件、性格命运、“我”对阿长的感情)

生:我再补充一个问题:本文重点写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那又为什么不写她是如何买到书的?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主要问题。

师:下面我们共同研究第一个问题,请同学概括围绕阿长作者描述了哪些事件。

生:主要写了阿长称呼的由来,她喜欢“切切察察”,她的睡相,关于元旦的事,她给我讲烦琐的道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她给我买《山海经》

(师板书主要事件,简写)

师:语言简练,概括,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其他同学是否有补充,或其他意见。

生:文章在18段还提到了一件事: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

师:对,这又是一件事,作者写得很简略。你很细心。

生:老师,这觉得写阿长称呼的由来不属于事件。这属于对人物的介绍。

师:可以这样理解。但在本文把它概括为事件也不为错。你有自己的观点很好。

【第一个问题处理完毕】

师:通过这些事我们能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先分别就事分析,再总结。

生:从阿长的称呼由来能看出她身份低微。从她喜欢“切切察察”和睡相能看出她粗俗,不拘小节。(师板书有关阿长性格、命运的词)

生:从元旦的仪式能看出她关心“我”,她渴望一年都能顺顺溜溜。

生:从她给我讲规矩可以看出她很封建,但讲这些是为了“我”好,所以也能看出她善良。

生:讲长毛的故事能看出她喜欢道听途说,和她喜欢“切切察察”相一致。

师:你的眼光太犀利了,老师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生: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可以看出她不识字、善良、热心、非常关心我。

师:通过事件,我们了解了阿长诸多的性格,那么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生:阿长她身份低微,粗俗,不拘小节,关心“我”,渴望一年都能顺顺溜溜,封建,善良、热心、非常关心“我”

师:说得很全面。但老师再提示一点儿,概括的时候要注意归类,把同一方面的内容放到一块,比如我们可以先说缺点再转折说优点,不要ABAB。

师: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教师又强调一遍问题,是希望学生注意问题的提法,能紧扣要求回答问题)

生:阿长是一位身份低微,粗俗,不拘小节,封建但善良、热心、非常关心“我”的一位劳动妇女。

师:阿长也是一位不幸但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第二个问题处理完毕】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呢?

生:感激与怀念。(师板书)

师:请简要阐述。

生:阿长真诚地关心“我”,给“我”买来了渴慕的《山海经》,激发了“我”读书的兴趣,在她辞世三十后,“我”还写文章纪念她,就表达了“我”对她的感激与怀念。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感情?

生:还有“同情”。作者交待了她的身份、经历,可见作者对她同情。(师板书)

师:你读到了作者心灵深处。

师:文中还有“憎恶”“不大佩服”“讨厌”等词,这些是不是作者对阿长的情感?这与以上的情感矛盾吗?

生:不矛盾。“憎恶”“讨厌”等是儿时的感受,“感激”“同情”“怀念”是现在的情感。

师:你现在对阿长是怎样的感情?

生:同情。

生:崇敬。他总是在尽自己所能帮助周围的人。

生:敬佩。别人看来不能做到的事,他却做到了。这种执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其实,身边的普通人有许多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崇敬的地方,让我们学会被爱感动,同时用爱去感动别人。

【第三个问题处理完毕】

师:第四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详写阿长如何买到《山海经》?

生:鲁迅急于看书,根本没问。

生:鲁迅当时还小,没考虑这些,所以没问。这样写更符合实际。

生:之前阿长并没有给“我”太多好印象,“我”当时就没留心阿长的辛苦,所以作者没写。

师:大家的推测我觉得都很有依据,句句在理。那我们现在推测一下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

生:她跑了一条条街,进了一家家店,遭了无数次白眼,挨了无数次训斥,但她想这是哥儿想要的,我一定要买到。就凭着这样一股子劲头,她终于买到了《山海经》。

生:……

师:大家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在想象的时候关注了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性格和时代特征进行想象,非常值得肯定。(生情不自禁为自己鼓掌)

【第四个问题处理完毕】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问题是学生提出,也是我想强调的问题。设计这几个问题,就想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师:经过以上的阅读和分析,我相信那个善良而可爱的阿长一定留在了你的心中,那么作者是如何塑造出这样一位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人物呢?大家觉得写法方面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我们小组觉得人物描写方法最值得学习。(同学纷纷点头认可)(师板书“人物描写”)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说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哪个词用得特别好,有什么效果?

生:“‘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这句话中“牢牢”“极其郑重”表现了阿长对元旦极为重视。

生:“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这句话是对阿长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阿长此时惶恐的心理,这一动作也符合阿长风风火火的性格。

生:……(这一环节有近二十名同学发言,学生热情高涨)

师:大家体会到了描写在塑造人物时的作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再读你喜欢的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声音响亮。

【这一环节是本课训练的重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刻画】

师:本课还有什么写法值得学习?

生:本课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我”“不大佩服”她,“讨厌”她,后写“我”对她产生敬意。(师板书“欲扬先抑”)

师: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

生:能突出作者的感情。

生:能使文章有波澜。

【以上是学习本文的第二个写法】

师:本课在写法上还有什么好的地方?

(学生沉默)

师:因为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文章富有波澜,文章波澜起伏,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还与文章详略得当有关系。

师:很好。文章对事件的描述是详略相间的,就如同波浪有波峰和波谷,详写是波峰,略写是波谷。峰接谷,谷连峰,波澜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大家设想如果我事事皆详写会有怎样的效果。

生:困

生:累

师:略写的事件除了使文章跌宕有致外,还有什么效果?你可以假设略写的事件删去,然后与原文对比,体会略写事件的作用。

生:有了这些事件使对人物的描写更完整,更真实。

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

师:所以,我们以后在写人时要注意“事件的选择与安排详略得当”。

【以上是学习本文的第三个写法】

师:同学们对本课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疑问吗?

生:文章的结尾是什么表达方式?

师:请同学们出声朗读结尾的句子,并注意标点,读出语气。

(生读)

生:抒情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既解决疑难,又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时刻带着思考学习】

5.教师小结

师:读鲁迅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在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的语言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鲁迅的文章让课堂精彩,你们的发现和思考让这个课堂更加煜煜生辉,让我们永远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思考的心灵。

三.课后反思

课间的时候,我听到学生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阿长,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幸福。反思这节课,及这种教学模式,我觉得优点有以下几方面:

1.充分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1)在这节课上,我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问题意识。让他们通过阅读,与文本对话,了解文章的内容;再与作者对话,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把自己的思考结果整理出来,提炼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是我在读文章。

(2)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来。通过合作,解疑答惑,交流思想,使大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团队的力量。

(3)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舞台。如借用多块黑板及小组联动方式,还有在课堂上师生交流的环节我也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

2.注重学法引导,使学生会学语文

(1)在对课文的分析上,我侧重于三大板块的内容,即:基础知识积累、内容理解、写作方法学习。引导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就这样分析文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训练,我的学生已没有“语文学什么,怎么学”的困扰。这即是在宏观上给学生以学法指导。

(2)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关注微观的学法指导。如本节课,我强调回答问题要紧扣题要求;人物描写的作用在于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补充文章情节时,要关注人物性格;判断表达方式时,可出声读一读。

从学生课堂表现及成绩来看,我的教学探索方向是对的,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有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自学一定要落“实”。在本节课就由于字词较多,文章较长,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造成课堂交流时不够积极。自学不到位,小组交流环节就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如果自学环节为了抢时间,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那就又会回到以前填鸭式的老路上去。怎样把自学落实到位,我还需从管理手段上下功夫。

2.要更多的关注学困生。这种方式更适合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基础差的同学面对一篇文章会束手无策,头脑一片空白,在自学环节就显得很被动。关注每一个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加入到发现问题中来,我还需要不断摸索。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雷锋中学)

上一篇: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 下一篇:副文本与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