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玉文化

时间:2022-06-13 07:41:00

《山海经》中的玉文化

【摘要】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开始,人们就赏玉、用玉,玉以特殊的渗透力影响着社会的许多方面,体现着当时社会的文化与习俗。《山海经》是先秦古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对玉石的相关记载极其丰富,从中我们可一窥上古时期的玉文化。。

【关键词】《山海经》;玉;玉文化

在我国,玉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使得中国的玉文化一直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孔子提倡“君子比德于玉”, 玉成为温厚、谦和、正直、坚韧等崇高精神的象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对“玉”作出界定:“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玉石的美在于其质地有坚韧、温润、莹泽等特点,其色泽亦丰富多样。玉的“五德”中还包含着有政治、文化、伦理的理念。这是后世古人赋予玉的内涵。其实在远古时期,玉是附有更多神学内涵的。

远古时期我国产玉地点的记载主要出于《山海经》、《禹贡》等古籍。在众多古代文化典籍中,《山海经》是非常独特的一部。它以山为经,以海为纬记述上古社会,涵盖天文、地理、矿藏、动植物等诸多方面,对我们认识和研究上古文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山海经》中,记载了诸多产玉的山水,玉石带有浓浓的神话色彩,是可食用、可佩戴的珍贵宝物,亦是古人们是祭祀神明的用品,玉石的种类、颜色、名称丰富多样。从《山海经》对玉的这些相关描述中,可以清晰体会到到上古时期的玉文化。

翻开《山海经》,开篇即可看到对玉石的记载,南山第一山系的招摇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这里指的是招摇山上多金属和玉石矿藏,类似的描述与记载更是几乎随处可见,特别集中在《山径》五卷中。或产于山,或产于水,或产于山林沼泽,《南山经》有18处记载,《西山经》43处,《北山经》55处,《东山经》19处,《中山经》71处。此外在《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中各有1处。 虽然对比今天的实际地点,《山海经》中记载的玉石产地有很多不符合之处,但是至少古人在介绍山川河流之时,重点标出、介绍了玉石矿藏。对于不产玉的山,还往往特意标明无玉。根据玉颜色的不同,书中还将玉称为白玉,苍玉、瑶碧、碧,即青玉等。这些从侧面可看出远古时期人们对玉石的看重与珍爱。

《山海经》还记载了可以染玉的染料。卷一《南山经》记载了一座仑者山,山上出产一种名为白?的树,这种树流出像漆的汁水,“可以血玉”,即将玉染成红色。根据这段记述,或可推断上古时期已有对玉进行后期染色的手法。

在《山海经》中,玉石的功用主要体现在祭祀神明的仪式上,玉器是重要的祭祀用器,卷一《南山经》中的第一山系,祭祀诸山的仪式为“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不仅要用玉,用量还不少,如卷二《西山经》中对其中第一山系中的山神进行祭祀,“|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硅百璧。”祭祀用的玉还是各种美玉、瑞玉,品质好,是专门用于祭祀、朝聘等隆重仪式的,玉石的珍贵可见一斑。比较奇特的祭祀用玉还有玉与金属结合的饰品,卷五《中山经》的第一山系“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橙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其中历儿山最大,要用猪、牛、羊三牲为祭品,并且全都用美玉环绕起来。“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藻,瘗而不糈。”其中的“藻”是什么呢?“藻者,藻玉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这种玉器下端是方形,上端尖锐,中间有穿孔,又嵌入金属做装饰。想到现今也在不断出现的金玉结合的饰品,原来早在远古时期就出现了。

《山海经》富有神幻色彩,是很多神话的发源处。玉的价值在其中还体现在神仙的食用、佩戴上。卷二《西山经》记载的第三山系中有座a山,用较长篇幅介绍了玉的神奇功用。其中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黄帝经常拿这种玉膏来服食享用。这种玉膏还有奇妙的作用,“是生玄玉”,即生成黑色玉石;以及用来浇灌丹木,“玉膏所出,以灌丹木。”浇灌后的丹木还会产生奇妙的变化,“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五年后,长出不同的花朵,结出不同的果实。另外还有描述新的玉石的形成与作用,“黄帝乃取a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精密,浊泽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黄帝还将玉石的精华投于钟山南面,使之生成瑾、瑜这样的美玉,这些美玉是天地鬼神享用的食物。而君子还可佩戴这种玉来辟邪。此外有座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蓬发戴胜”,胜是一种玉制的饰品。卷三《北山经》的第三山系中,有十四座山山神都是“彘身而载玉”。

《山海经》中还反映了玉石作为建筑材料的功用,卷十一《海内西经》描述海内的昆仑山,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面有九井,以玉为槛。”其每一面有九口井,井以玉石作栏杆。这些记载非常玄幻,但是神仙们所居、所食、所佩,处处可见玉石的身影,这些或可从侧面折射出远古时期古人对玉的极度推崇。

远古时期之后,随着中国玉文化不断的发展,封建社会时期儒家思想渐渐占据统治地位,玉器从主要为祭祀鬼神的礼器发展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用于表示身份、地位的用品。玉走下神坛,不在是神圣的供奉,成为人也可拥有的物品。而无论是作为贡献给神的祭器,还是后来为人所用的各种玉制品,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珍宝。

参考文献:

[1]钱玄等注译.礼记(下)[M].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3]方韬译注.山海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4]何松.中国玉文化[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9月,第7卷,第3期.

上一篇:高校医学教学中虚拟仿真实验的有效应用研究 下一篇:题外命意语意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