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8 08:58:32

学习策略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几个方面。化学学习策略是通用学习策略与化学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学习策略时,要因人因时而异,并注意灵活把握,不可“形而上学”。

【关键词】学习策略 化学学习策略 化学教学

一、学习策略的涵义、结构与特征

学习策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于1956年由布鲁纳首先提出,而后逐步发展和完善。虽然人们对“什么是学习策略”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基本都认同“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而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非方法)”[1];而且学习策略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技能,后者指向特定的学习课题,前者是对后者的调用,是一种具有控制与调节功能的上位技能,即学习策略更具有上位性。为了便于理解,也有学者用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来形象地辨析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认为学习方法好比战术,涉及用具体的手段解决具体的问题,而学习策略则好比战略,涉及多种综合因素,是一个抽象的总概念[2]。

关于学习策略的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要素。根据作用的不同,丹塞路把学习策略分为基础策略和支持策略;根据学习的进程,加涅把学习策略分为选择性注意策略、编码策略、记忆搜寻策略、提取策略以及思维策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1994年丹博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其中,能对信息进行直接加工的有关方法技术属于认知策略,而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控制、监视和指导方式与方法,属于元认知策略[3]。后来,迈克卡等人又进一步将学习策略拓展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部分。其中,认知策略主要指向人类对于客体的了解和认知,元认知则是一种对认知的认知,此外,资源管理策略可理解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环境、时间、资源及各种学习情绪的管理。经过以上分解所得的每一类学习策略还有很丰富的内涵,在具体运用时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解。有学者就曾认为,“认知策略包括选择信息策略、信息编码策略、深加工贮存策略、检索应用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督策略、反馈调节策略、总结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他人支持策略”[4]。

学习策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和动态性两个方面。其中学习策略的稳定性表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的规划性,以及兼具的外显性和内潜性两个方面。(1)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的规划性。学习策略是受到一定的目的驱动的。失去了目的的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颓废和迷茫,并容易滑入低效、机械的学习状态。明确了目的,学生就会自觉学习和摸索最佳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在有了明确的目的之后,还需要依靠合理的规划去推进学习进程,进而逐步提升学习的能力与水平。所以,学习策略既然具有目的性也必然具有规划性。也就是说,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以及自身的学习基础,应该分别采取各自不同的学习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效果。(2)兼具的外显性和内潜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体使用哪些策略并外显为相应的行为和操作,都是可以直接观察的。但是,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意识是如何对学习策略做出抉择的,则深潜在学生头脑之中,这些都不具有外显性,即学习策略同时兼具内潜性。

学习策略的动态性是指学习策略会因学科特征、教学目标、评价方式等的变化而变化。(1)因课程目标的变化而调整。课程目标是制订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依据和基础,而课程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现行“课程目标”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学生在进行具体的学习活动时,必须将学习策略指向三维目标。如尝试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必要的学科观念,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等等。(2)因评价方式和学科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学科在中考、高考中的权重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动态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也时常发生变化,面对不同的要求和考试评价方式,必须对学习策略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才能有的放矢。(3)因学习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学习的效果因知识难度、身心条件、个人兴趣等时常发生变化,能及时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现状,这属于元认知的范畴,而对进步、退步原因做出分析,做出学习行为和策略的调整并形成新的规划,则需要综合运用到多种类别的策略。换言之,学习策略不是死板机械的,它因人因时而异,需灵活掌握和使用,并注意把握好度,不可“形而上学”。

二、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意义

化学学习策略是学科化了的学习策略,所以,化学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顺利掌握化学学习内容,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在将通用学习策略和化学学科结合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者的关注点不完全相同,所以,对化学学习策略结构的划分也略有差异。如有学者认为化学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思维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调节策略、动力策略、监控策略。也有学者认为化学学习策略包括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其中认知信息(加工)策略包括信息组织策略、信息简约策略、信息类比策略、信息引申策略、信息转换策略、信息评价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5]。总的来说,这些化学学习策略的分类方法与通用学习策略的分类基本一致。

研究和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策略对化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内在综合素质的提升。就学习而言,在素质教育观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学会学习”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或被动地接受,帮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个人的素质。(2)能拓展化学教育研究思路,是扩大研究视野的必要。实践表明,学习策略的训练与掌握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而在化学教育研究领域中,这方面尚属薄弱环节。所以,提高化学学习策略研究的意识,大力开展相关实践研究,有利于丰富化学教育研究的内涵,同时汲取其他学科研究的经验,提升化学教育的质量。(3)能彰显化学的学科价值,是培养化学人才的必需和必然。作为一门九年级才开设的课程,许多学生对于化学充满了陌生感和畏惧感,由于一时不能适应、没能入门或认知的偏差而失去了在化学学习上的兴趣和动力,社会上许多人也对化学充满了敌意或误解。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价值,帮助他们把握化学学习的规律和技巧,从而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和障碍,将会有更多学生懂得欣赏化学,乐意探索化学,立志于从事化学研究事业,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将会有更多人愿意接触化学、了解化学、热爱化学。

上一篇:让课堂充满张力 下一篇:阅生活,读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