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需求 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时间:2022-08-08 08:19:34

扩大消费需求 调整经济增长方式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笔者仅就如何处理好扩大国内需求,更多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谈一些看法。

一、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总需求结构中,存在着“重投资,轻消费”的格局。这表现为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投资率)偏高,最终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率)偏低(见表)

从总需求一方看我国GDP的构成(%)

就世界平均水平来看,消费率一般在76%-79%,投资率为18%-21%;自20世纪下半期以来,美国的消费率一直在80%以上,投资率低于20%。可见,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偏低20个百分点左右,投资率则偏高18个百分点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我国最终消费与GDP的比重持续走低。这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二、我国消费需求低的原因

1、国民收入分配不均,收入差距过大

富有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支付能力低。那么,国民收入分配越是不平等,则全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越低,反之亦然。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3年间,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以年平均9.3%的速度增长,但是消费支出在居民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却从79%逐渐下降到71%;而平均家庭纯收入增长有3.9%的乡村居民,这一比例则始终保持在74%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贫富差距也拉大了。其中城乡收入差距最为明显。1978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7倍,而2003年上升为3.23倍。此外,中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明显地呈不断扩大趋势。1978年到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距系数由1.6倍扩大为2倍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地区差距系数由2.1倍扩大为2.6倍。

2、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匹配

2001年下半年,603种主要零售商品,供不应求的继续为零,而供过于求的比重高达82.9%。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矛盾激化,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从1995年起,我国大多数工业领域生产能力的过剩就已经形成,此后的几年市场供给过剩的程度不断加深,大多数工业消费品出现日趋严重的持续性供给过剩。据国内贸易局对消费品市场商品供求分析,到1998年上半年,统计范围内的601种商品,供大于求的26%,供求基本平衡的74%,而供不应求的商品已经为零,而且供大于求的商品所占比重已高达82.9%。

3、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消费品市场日益丰富,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但由于政府监管不到位和某些政策的空挡,消费品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诸如假冒国内外名牌产品、夸大商品效用、在商品中加入有害物质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和现象,不仅伤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心理,使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消费厌恶或消费恐惧,并最终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行为。

4、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加的信心不足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破产重组十分普遍,职工提前退休、下岗,前途未卜。即便在科研院所或是政府机构,如果学历不够高或是没有课题,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失业的威胁。这种动荡不安的状况使多数人对自己未来收入的稳定增长信心不足,再加上失业保险等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中低收入者的后顾之忧始终抑制着居民消费的增长。因此,尽管近年来政府已经几次给国家公务员提高工资,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也为职工不断增加薪水,但是由于人们预期不好,消费信心不足,即使短期内提高了收入,人们也不敢用于消费。

5、我国消费信贷业务不够发达

目前,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信贷在整个信贷额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近年来一般为20~40%,有的高达60%。然而我国的消费信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发展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的先天不足,加上发展中的不规范,存在着诸如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消费信贷对象具有片面性等许多问题。到2004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是2万亿元,比1997年底增加了110倍,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是17.7万亿元,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的比重只有11.3%,其中,在全部消费信贷余额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是1.6万亿元,即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80%是住房抵押贷款,真正意义上的信用消费贷款比例仍很小。

三、提高我国消费需求的建议

1、重视调整消费结构

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是房地产消费,而房地产消费结构以及其价格的不合理挤压了居民在其他领域的消费,影响了总体消费的增长。因此,要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才能使居民的消费在买得起住房的同时,还有力量购买其他的消费品;另一方面,要发展服务业,引导居民提高服务业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权重。如今,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基本满足以后,居民的消费结构就开始向着增加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比重的方向发展,但比例有限。研究居民的服务需求,不断提供新的和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产品,通过竞争降低服务价格,增加服务网点,最终使居民在更多的享受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增加服务销量。

2、提高居民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首先,只有适度保持收入的增加,才能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增加收入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促进和扩大就业。对于失业下岗人员,可以通过非正规就业形式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的保护力度,增加这部分居民的收入;二是,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调整所得税的税基和累进税率结构,并在适当时候开征财产税等新税种,改变社会收入分配过于集中的状况;再有,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最后,要重视增加农民的收入,并开拓农村市场。应该通过改善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收入增长潜力,并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和农产品加工增值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增长机会。

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以有效缓解收入、就业和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

当前社会保障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扩大和完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制度,扩大上述保险的覆盖面,是居民在改革中有效规避市场化所带来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二是切实做好原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的充实工作,使其逐步摆脱空账运转的局面。有条件的机构可以开展补充保险。三是要建立、扩大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民消费倾向的提升。

4、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重视新产品开发

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市场的供求状况,重点研究“市场需要什么”,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以便更好地掌握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其实需求是无止境的,开发也是无止境的,只要做个有心的人,市场就在身边,商机就在眼前。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发展新技术改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开发出科技和文化含量高的产品和服务,生产这一最活跃的因素完全可以创造出新的市场,把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欲望有效地激发出来,变成现实的购买力,不断刺激和拓展消费需求。

5、促进信贷消费的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家庭消费逐步向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转移,这种消费水平仅通过家庭的现金积累显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客观上要求银行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商业机构扩大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信贷规模,等等。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在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支柱产业的作用。包括采取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抵押贷款等方式,增加有效需求。当前还可以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除住房消费信贷外,汽车及其他耐用消费品也可以搞消费信贷,以增加现实购买力。

上一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下一篇: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