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肖像——读《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

时间:2022-08-08 07:59:50

现代人的肖像——读《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3

一、现代化的核心--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核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显然,没有哪个人一出生就是现代化的。人只有通过变为现代化的途径,通过自己特殊的生活经验才能现代化。那么什么样的经验可以能够迅速有效地促使人培养出我们认为最适应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那些态度、价值观、需求以及行为方式呢?也就是:怎么样才能使人快速地获得现代性,成为现代人呢?几乎没有人质疑教育促使人现代化的观点。而英克尔斯分析了学校之所以能够培养出我们现代性的机制。他认为,学校除了正式课程之外,还通过奖励和惩罚、模仿、示范、普及推广(在某一领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推广应用到其他的领域同样获得成功,从而使人获得自我效能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以促进人的现代化。

二、关于人的现代化多个维度的讨论

究竟什么是"现代性"?这正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要阐述的主要内容。作者从人际关系出发,通过信息媒介、消费、生育节制、心理调适、政治、社会分层、民族、宗教、种族、家庭和亲属等多个维度,着重从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入手多方面探讨了人的现代性特征。其中,有些因素被视为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有些则被视为现代化的伴随物和结果。这表明,作者的研究并不止于学校和工厂这样促进人现代化的机构,而是力图全面地探索与人的现代性有关的各个方面。

1.信息媒介

作为大学生,在学校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广泛地接触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当然还有网络上的各种知识。要想使个人不断地获得现代性,那就永远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即使已经进入了职场,在工作节奏及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任何人要胜任职位并有所创新,必须随时充电。很多当代教育学者一直提倡的终身教育也与人的现代化密切相关。总之,不管何时何地都要保持"空杯"的心态,随时准备吸收各种各样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方式发生改变,提高了自身的现代性素养。

2.消费

消费者的作用是发展中国家公民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试想,如果大多数人口不参与货币经济,对现代大众消费品没有需求与购买欲望的话,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如果对消费资料无节制地需求,也会引起通货膨胀,这就远远超过了生产能力,更超过了财富和生产率的增长。这必然会引起经济停滞甚至衰退。所以对合理的消费态度也是体现现代性的重要品质。

3、生育节制

本书作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仅仅是通过与学校、工厂、现代媒体的大量接触,并不能使人们接受节制生育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也不能保证人们节育的意识比其他地方强。因此,通过影响态度和价值观来促进节育实施的政策才是合理的政策。[4]258当今世界上,许多欠发达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但是为居民提供的福利标准和总的经济发展却裹足不前,甚至逐渐下降。很多国家都知道降低人口数量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然而,如果不存在节制生育的动机和促使动机实现的人际关系模式,再好的节育技术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3.心理调适

首先,教育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并处理他们的内在问题,包括压力、希望、恐惧等,使他们把自己的能力变为建设性的而不是自我毁灭的途径;教育可以使人们更有效地对付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以,一般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良好的心理调适。其次,城市生活环境不能被证实为是对人们的心理调适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再者,产业工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并不随从业时间的增加而逐年恶化。另外,接触大众媒介越多,发生的精神不适症状就越少。所以,现代化的环境可以提高个人的心理调适能力。

4.政治与社会分层

许多学者认为,政治现代化是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们常常用"参与者"一词来表征现代政治组织的公民。[5]57任何政体都希望它的公民是现代性的,有"积极公民性"或者"参与公民性"的。在一些国家中,了解政治、对政治感兴趣、积极参与政治的人可能也是对国家政治怀有敌意的人。这些人之所以表现出不满,可能是由于他们根深蒂固的性格倾向,不一定说明他们容易动怒或者绝望;也可能仅是在做客观判断,这种判断与他们作为良好公民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积极公民对政府的所作所为不论赞成还是反对,对一些团体不论友好还是敌视,都会及时了解政治,对政治事务感兴趣,参加公共的组织与公民组织,并赞成用适当的富于理性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政治生活。

教育、工厂工作、大众媒介和其他社会势力都可以促进积极公民性的形成。毫无疑问,教育是刺激积极公民性的最重要的力量。另外,本书别强调了"工厂是一所现代化学校"的作用。虽然工厂发挥作用比学校慢,但是工厂在促进大多数成年人的公民性的价值继续发展上,具有更大的意义。此外,大量地读报、听广播使人消息灵通,也会使人对公民事务和政治事务更感兴趣,并且更积极地参与这些事务。

5.老年人、家庭和亲属

老年人的地位随着现代化的进展而相对降低。但这并不是说现代化程度低的国家中,老年人的绝对地位优于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中老年人的绝对地位。现实是,现代化程度较高国家中的老年人生活水平较高。只是和年纪较轻的人相比,老年人的相对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展而继续降低。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现代社会在对待老年人这个问题上的腐蚀性。因为都市生活本身并没有要求一个人不尊重老年人,也从未教唆人们要遗弃老人。乡村中很多老年子女因子女无力赡养他们而遭遗弃。但对于那些在工厂工作有稳定收益的人来说,稳定的生活环境促使其更能履行对老年人的义务。

三、余论

诚然,现代性是比传统主义更为可取的品质。但现代性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性的终结,现代个人可以谋取传统当局所控制的权力,以促进其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虽然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可能会造成高度刺激个人现代性发展的环境,而且这种环境对个人现代性的促进将远远超过个人教育水平和职业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但是,要缩小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个人现代性水平差距,就必须为个人创造更广泛的机会去接触教育、现代化工作和大众媒介,以及由此所提供的现代化经验,使得人人朝着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9]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5

[10]英克尔斯和史密斯.迈向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上一篇:论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 下一篇:刘佩琦:我是杨善洲的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