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充实现象

时间:2022-03-09 09:43:17

从关联理论看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充实现象

摘要: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和交际中的语用充实为基础,对陕北民歌这一特殊的语言材料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从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这两方面入手,讨论了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充实,为陕北民歌这一特殊语言类型的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用充实;陕北民歌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Wang Xinxin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nxi 710054, China)

Abstract: The Relevance Theory considers that in order to understanding language correctly, it should search the relevance though the context. The paper takes the Relevance Theory and pragmatic enrichment as the basis framework, takes the translation of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as the language material, from two aspects -----pragmatic narrowing and pragmatic broadening, to study the pragmatic enrichment in translation of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and help the translator to seek the optimal relevance between the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The paper provide a new angle of view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at the same time, help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better.

Key words: the Relevance Theory; pragmatic enrichment; Northern Shaanxi folk songs;

【中图分类号】J642.21

1、 引言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话语使用者如何运用句子实现成功交际(2002:84) [1] "的学科。需强调的是,语用学的研究和语境是分不开的,正如Levinson所说:"语用学研究语言理解所必需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1982:21)[2]",也就是说,语用学是研究交际者在特定情境中传达和理解的意义以及其过程。

翻译活动不但是对原文字面意思的解读,更是对原文以语境为基础的文化的理解和重塑。因此,可以运用语用学的有关原理对翻译活动进行有效地指导。关联理论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根据关联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语境来寻找原语与译语的最佳关联,最后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语用等效,而要达到这种语用等效,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语用充实就是一种语言使用与认知的过程(张新红,姜琳琳,2008)[3],包括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都是一个寻找关联性的过程。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原文信息加以行之有效的语用充实,寻找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性,是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并使译文丰富可解。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以关联理论为指导,结合陕北民歌的英译材料,讨论在翻译中对译语进行的以交际为目的和以读者为基础的语用充实。一方面,为读者提供新的方法论来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外国读者更好的了解陕北民歌及其内涵。

2、关联理论与语用充实

2.1 关联理论

1986年,从事语言学和哲学的法国学者Sperber和英国学者Wilson从Grice的关联概念入手,对话语理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这一重要概念,研究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的一种认知心理学理论(何自然 2007:19)[4]。

在关联理论中,首先要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何为"关联"。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Sperber和Wilson对关联概念做出了这样的定义:一个假设当且仅当在某语境中具有语境效果时,它才在该语境中具有关联(Sperber & Wilson 1986:122)[5]。"语境效果"是由于新信息在旧信息中的语境化而产生的,包括语境隐含、语境增强和语境抵触(何自然 2007:19)[4]。简单说来,人类认知是以关联为基础的,在正常情况下,听话人只会注意那些关联的信息,即那些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会丰富自己语境假设的信息。

关联理论的总目标是"发现植根于人们心理的,可以对彼此之间是如何实现交际进行解释的隐含机制(Sperber & Wilson 1995:32)[5]"。那么为什么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为什么交际双方可以配合地如此默契?主要是因为关联性这个最佳认知模式的存在。关联性指的是语境效果和所付出的推理努力之间的一种关系。在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为了获取足够的语境效果,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在信息处理时,人们往往会以最少的努力去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这就说明,人类认知是以关联以及最大程度的关联为取向的。认知程度的大小可以根据语境效果和推理努力来表示,推理时的语境效果越好,所付出的努力越少,关联性就越强。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原文与译文的关联性,达到最佳关联,使读者在读译文时将推理努力降到最少,译者往往会选择可及性程度较高的语境假设对相关信息输入进行各种语用充实操作,使译文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达到语用对等。

2.2 语用充实

根据Sperber & Wilson,语用充实(pragmatic enrichment)是一种词汇语用现象,指言语交际者充分调用语境将言语使用中的各种不确定词义加以确定化的语用认知过程(Sperber & Wilson, 2001:48-63) [5]。它是一种听话人根据语境和需要对目标话语进行不同程度的语用加工。冉永平将语用充实分为两种语用充实,语用收缩与语用扩充(冉永平,2006)[6]。本文参照冉永平对语用充实的这一划分来具体研究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充实现象。

3.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充实研究

陕北民歌是对流行于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以语言质朴、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浓郁而见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陕北民歌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一幅民俗文化的缩略图。因此,这就要求译者要在全面了解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陕北民歌进行翻译,并且要使陕北民歌的翻译逐渐正规化,使外国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陕北的文化特色。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民歌的过程中进行一些以读者为中心的语用充实的操作。本文笔者将对一些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充实现象进行简略地研究,帮助广大读者在日后的翻译中借鉴和运用。

3.1 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收缩现象

语用收缩是指交际中某一词语所编码的意义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所指,是其意义在特定语境中所指范围或含义的缩小。在具体具体的使用中,词汇会表达一个比编码意义更具体,比其外延所指范围更小的意义(张星,2010)[7]。在陕北民歌中,有许多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特定的意思,这些词语在具体的使用中,都会有其特定的含义,而这些特点在陕北民歌中是特有的,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些词语的特定含义翻译出来。

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语用收缩现象就是人称的运用,比如下面这句歌词:

例1:原文:哥哥呀,一疙瘩冰糖化成水,咱们二人相好一对对。[8]

译文:A rock candy melts in my mouth;My sweetheart, what a love we enjoy!

这句是《一疙瘩冰糖化成水》中的歌词,译者将原文中的"哥哥"在译文中直接翻译成了"My sweetheart",也就是将其直接翻译成了姑娘的爱人。"哥哥"一词的本意是指同父母或父母一方所生比自己年长的男子,或是像大哥或比作大哥者。在陕北文化中,姑娘往往把自己的情人看做是自己的大哥,也经常将自己的爱人叫做大哥,这在陕北的文化中是对情人的一种特定称呼,因此,译文的作者就在了解了陕北特定文化语境的基础上将其直接翻译为"sweetheart",这也是译文读者理解在原文内涵的基础上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词语,减少了译文读者为了解这一词语的内涵所花费的努力和时间,使原文和译文的关联性增强。其次,在《横山里下来游击队》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例2:一面面(的个)红旗硷畔上插,你把咱们的游击队引回咱家。

这句中的"咱家"一词,原意是指"咱们的家",这里的家的意义很广泛,可以指各种各样的房屋,但在陕北,人们住的基本上都是窑洞一类的房子,这也是陕北的一大特色,因此,在翻译这句歌词的时候,为了是原文与译文达到最大关联,王宏印就在此处将这句歌词翻译为:"And red flag flying in the yards outside our caves, and inside our cave house we sit with our soldiers (王宏印,2009:261) [9]."将"咱家"直接翻译为"cave house(窑洞屋子)"。

以上是几个简单但却典型的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收缩的例子,通过这几个例子可以表明,在陕北民歌的中,有许多的词语具有某些特定的含义,而这些含义通常是与陕北特有的民俗以及歌词中的上下文相联系的,对这些词语的具体的意义的把握,可以使译者在翻译中取得更显著的语境效果,帮助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和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3.2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扩充现象

语用扩充就是原型意义或常规意义的弱化,延伸(冉永平,2006)[6]。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应用中,词汇表达了一个比其编码意义,或者说是词典意义更为广泛的涵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词语的编码意义拓展和延伸,它所表达的不是词典当中的精确含义,而是与其编码意义在特征上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或是趋近相同。在交际中,听话人往往会选择词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延伸意义,这也包括了类别的延伸和扩展。而在陕北民歌的歌词中,也存在一些将词语的原意或词典意义延伸的情况,在翻译时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在陕北民歌中,"硷畔"一词时经常被提到的。硷畔,是陕北一个独特的地方性说法,在陕北的特定环境里,硷畔就是窑洞前面的平台。比如下面一句《想哥哥》中的歌词:

例3:原文:日落西山羊上圈,干妹妹还在硷畔站。

译文:The sun is setting and cattle returning home,And I still on the platform before the cave. (王宏印,2009:261) [9]

在这两句歌词中,译者将硷畔就直接翻译为其原意"platform(平台)"。但有时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硷畔一词也可以有一些延伸的意思。例如在上文中提到的《横山里下来游击队》的句子中的硷畔,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将其翻译为"yard",理解为窑洞外面的开阔地,在这里硷畔并不是指的一个具体的地方,或具体的一个平台,而是指窑洞前面的大片的开阔地,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没有拘泥于词语的狭义的意思,将其进行了扩展。再比如,《想哥哥》中的另外一句歌词:

例4:三天没见哥哥面,硷畔上画着你的眉眼。

在这句词中出现的"硷畔"是为了表现陕北地域辽阔和原始味道而使用的,因此,在这里也不是狭义的窑洞前面的平台或院子的意思。所以译者的在翻译的时候就将其翻译为"hillside",原句的翻译为:"Another three days I didn't see you, and A draw a picture of you on the hillside (王宏印,2009:262) [9].有山坡之意,表现了陕北的地域宽广。

这是在陕北民歌翻译中一个较典型的语用扩充的例子,用同一个词的延伸和外延意思来表达了不同的内涵。译者在翻译这些词语的时候,要参考具体语境,找出词语的真正暗含,以期翻译出更好的效果。

4、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陕北民歌翻译中的语用充实,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境效果,认知努力以及关联性等几个概念入手,讨论了在具体翻译陕北民歌的过程中,语用充实的体现及其重要性。

从语用学的角度说,语用充实是大量存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它在理解和重现文本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语用充实也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认知方式和策略。陕北民歌由于民俗栖息浓厚,中间还夹杂着许多的陕北方言,翻译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语用充实的运用,可以帮助译者建立原文与译文的关联性,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为陕北民歌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同时也推动了陕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何兆熊.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张新红,姜琳琳. 论法律翻译中的语用充实[J]. 外语研究,2008(1):21-29.

[4] 何自然. 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 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lackwell, 1986.

----Relevan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second edition)[M]. Oxford: Blackwell, 1995.

[6]冉永平. 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343-350.

[7]张星.语义语用收缩和扩充的关联阐释[J]. 聊城大学学报,2010(2):412-414.

[8]田玲. 浅谈陕北民歌的民俗文化译介[J]. 首届陕北民歌译介全国学术研讨会,西安,2009:47-52.

[9]王宏印. 西北回想[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上一篇:水里的蔬菜降秋火 下一篇:论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