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我们都是贵州人

时间:2022-08-08 07:49:26

大旱袭击贵州,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报道,通过网络上图片和视频,我了解到,现在贵州重灾区是黔西南地区,其中靠近云南边境的望谟县麻山乡从去年7月到现在就没有下过雨,学校的小学生一天分得小半瓶饮用水,半水舀洗脸水。小学生们有的舍不得喝,每天只有在早晨、中午、晚上喝一小口,把剩下的水藏在床底下以备急用。

而紫云县四大寨乡把才村,关岭县花江镇半坡村、板贵乡、新铺乡受灾很严重。紫云县从去年8月到现在就没有下过雨,大地都已裂开一条条大口子,水渠早已干枯,沟底的淤泥变成了灰尘。半坡村从去年8月开始三季连旱,“吸”走了储水池、农田的水分,也使冒沙井变得干涸,全村200多户、1350人严重缺水,村民申玉光为全村取水丧生,留下78岁的母亲、多病的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板贵乡主要种植的农作物花椒数80%都了。从去年五六月开始就没下雨,他们挑水浇了两个月,最后水井都干了,只能顾人畜,顾不了花椒。没有了农作物的收入,农民今年生活将面临严峻考验。新铺小学所在的新铺村是新铺乡旱情较为严重的村,由于持续干旱,缺水已近四个月,前期该校还能到距学校近4里路的旧铺水源点抬水解决缺水问题,但目前该水源点已枯竭,学校饮水、用水极其困难……

灾区同胞的痛苦我们看见了,也听见了,我们很震惊,也很难过。我们“青岛伴尔”是一家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搭建平台的公司,成立没多久,公司20多人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虽然我们没有多少钱,但我们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都有一颗扶危济困的爱心。远隔千里,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发无奈的叹息。捐款、捐水都是我们博爱的行动。经过商量,我们公司决定组织一批救灾的水和粮食送到灾区,在宣布人选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踊跃报名要去灾区,最后,我、原琛、韩京桅、李凯四人胜利入选,负责把公司募集到的钱,从青岛地区购买物资然后运输到贵州旱区。

由于对贵州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在出发前,我联系上了贵州团省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杨震秘书长,他告诉我,现在重灾区最缺的第一是用于修水利和买水的钱;第二是粮食,因为干旱导致粮食绝收,大面积饥荒就要来临;第三才是水。他还告诉我,从外地运输饮用水和粮食等物资到旱区,运输费将是一大笔开支,甚至比救援物资的价格还贵,非常浪费,如果在贵阳市采购了运输到重旱区,能让我们募集到的善款发挥更大的作用。听了杨秘书长的一番话后,我们决定调整捐助方案,放弃了原来由青岛地区购买物资运输到旱区的计划,改为在贵阳当地直接购买,把运输费节省下来,用于购买捐助物资。

原本打算由青岛乘坐飞机直达贵阳,毕竟公司里面还有一堆工作要做,但我们查询得知,飞机打7折每人也要1000多元,我们决定坐火车,而买火车票,我们也没舍得全买硬卧,买了2张硬座和2张硬卧,四人轮换着休息,把省下来的钱用来给旱区同胞多买几瓶水。

3月31日中午12点10分,我、原琛、韩京桅、李凯一行四人带着募集来的善款,乘坐K914次列车赴郑州,夜里再从郑州转车到贵阳。

虽然大家为捐助的事奔波了三天,都累得很虚脱了,但两个男生很爷们,大学刚毕业和小韩和小李一路让我们两个女生睡卧铺,只有在我们的生拉硬拽下,他们才在卧铺上睡了一会,就又匆匆地回到硬座上,让我们睡卧铺。

火车在漆黑的夜里疾驶,周围的旅客都已入睡,车厢里安静了许多,可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一上火车,知道我们是去贵州抗旱后,车厢里的旅客慷慨解囊,为旱区人民献爱心,捐款共1506元,加上山西运营中心同仁追捐的1000元善款,我们在火车上筹集到善款2506元。列车长知道我们贵州行的目的且,立刻把我们两个女生的中铺调到列车员住的硬卧包厢的下铺,见我冻得缩成一团,他拿来一件列车专用马甲给我披上,那一刻,我充满了感动,这是我充满爱心的同胞们在用他们的方式,向旱区同胞们献爱心啊!我们一定会将他们的祝福传达给旱区的人民,让他们知道,在中国还有那么多人在关心他们,不要绝望不要放弃。

车走到了河南境内,下起了雨。真希望这雨能下在灾区。

4月2日早上6点30分,晚点了两个小时的列车终于抵达贵阳市。我们四人跳下车直奔旁边的铁路宾馆,开了一个三人的钟点房,80块钱。小胖子阿凯终于可以四仰八叉躺躺了,这一路可把他累坏了,我们另外三人则忙着给手机、电脑充电,吃早餐,然后联系贵州团省委的相关负责人。

接着,忙碌的采购开始了。我们通过贵阳市粮食局,在天香米业订购了1万斤大米,批发价每斤1.53元,当天香米业的方厂长了解我们的购买目的后,特批以每斤1.49元的价格倒贴钱卖给我们。贵州泉矿泉水的席经理努力把价格压到最低,以每瓶0.5元的价格,卖给我们15吨大约2.7万瓶矿泉水。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了贵州人民对所有献爱心的同胞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这几天,这种感动也时时处处地围绕着我们,有了理解与支持,体会着浓浓的世间大爱,就算再苦再累,我们也甘之如饴。

在水厂我们还遇到一个伟大的人,他叫李山,贵阳本地人。李山从2004年开始搞慈善旅游,组织网友3000人次,一边游览贵州风景秀美的山区,一边组织认捐,在贵州最穷的几个县资助穷山沟的孩子上学,先后修学校30多所,置办无数学习用品、体育用品。我人遇见他时,正在水厂买水捐赠。

忙累下来,我们采购了2.8万瓶矿泉水和1万斤的大米共20吨的救灾物资,要四辆军车才装得下,想象我们旱区人民领到救灾物资时的喜悦神情,我们感到非常的开心和自豪。

9点,武警总队四辆整齐、干净的绿色军车准时到达火车站广场。整个捐助过程中,人民子弟兵的敢担当、少寒暄、做实事、效率高,令我们深深感动。更加让我们反思的是,如果企业的执行力能这么强,何愁不能做强做大呢?

12点30分,2.8万瓶矿泉水,1万斤大米装车完毕。14点,共青团贵州省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杨秘书长亲切地接待了我们,简短的发车仪式后,我们上路了,目标:安顺市紫云县火花乡。

火花乡有两万多居民,这一带喀斯特地质环境恶劣,岩石成份都是石灰岩,经过水的分解,虽然形成了景色壮观的地下溶洞,但留不住地表水,水都顺着千疮百孔的地下溶洞跑了,从去年8月份至今,这个地区滴雨未下。

由于旱区大都位于偏远的山区,交通不利,山路蜿蜒曲折,行进在盘山公路上,一侧是如墙一样的崖壁,一侧是见不着底的山谷。碎石沙子铺成的土路又窄又颠,让车轮直打滑,前面的车子油门大一点,立即卷起一场“沙尘暴”,后面的车子不得不停下,等沙尘散去才能看得清路继续前行。小原出现了高原反应,这儿比山东最高的泰山都要高,她这个山东人自然不太习惯,睡了一会后,才缓过神来。

下午6点40分,我们抵达了安顺紫云县。紫云县的县委书记、团县委书记、火花乡的乡委书记、乡长早早地在县政府大院门口迎接我们。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对帮扶的急切与盼望。晚上9点30,我们住进了紫云宾馆。颠簸了一天,本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可还有好多工作没做好,还要看很多资料,一直忙到凌晨1点,我们才和衣躺下。

4月3日8点40分,我们从紫云县启程去火花乡。10点,到了乡里,简短的捐赠仪式后,留下三车物资,我们拉着一车物资奔赴喜弯村。一路上,满眼是干涸的土地、枯黄的庄稼。中途休息,我们下到田里,和电视新闻里演的一样,地上四处是触目惊心的裂缝,手去,没了半条胳膊,稻田里的稀泥早已变成了土坷垃,用手轻轻一捏就成了粉末。

乡领导告诉我们,往年这个时候,应该是绿野千里,一片生机盎然,如今这些都成了“往昔的记忆”,只剩黄沙遍地。而没有了降雨,错过了水稻的最佳种植时间,农民来年的生计也没有了着落。

中午时分,还剩下最后一段路程,我们乘座的后勤车水箱温度过高,抛锚了,只好下车步行。步行了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受捐的喜湾村喜龙组。远远地,我看见,喜龙组的村民正等在村口迎接我们。

这个村子是这次干旱的重灾区,村里500口人,生活水源只有三口水井,现已枯竭了两口,最后的一口井也只时不时滴下几滴水,村支书说,这样滴一天也只能滴到三桶,村民每天都来这排队取水。因水量有限,大部分村民只能去数里地之外的小河取水。小河离村子步行来回四、五个小时山路,村子里面每天组织劳力到小河驮水,一天最多驮两趟。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经过这条小河时发现,小河已经枯竭成了的东一洼西滩的混浊小水坑,水面漂着类似牛粪的物体。明知道这些水不卫生,可是为了维持生命,村民们还是要喝,卫生所只好买来一些漂白粉分发给村民,消毒后饮用。我舔了一下消过毒的水,一股药味让我直反胃。那一刻,我落泪了,我无法想象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身处旱区的同胞们是怎样顽强地生存过来的……

发放物资用了约1个半小时,每户人家领到1袋米、三瓶水。在发放物资的过程中,不断有老乡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旱灾的侵袭并没有消磨掉贵州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之后,在乡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把剩下的物资送到五户五保户的家。

87岁的杨细妹老人家,四面透风的房子,人与牲畜同住一个屋檐下。家里唯一的一口缸早就干了,里面还有一只早已风干的老鼠。我们来之前,老人每天喝水就只靠村支书送的一壶水。看到我们送水来了,老人家很开心,虽然我们听不懂她嘴里说着的布依族语言,但强烈的感激之情却能很清晰地体会到,让我们感动和心酸。

在85岁的韦娥妹老人家,我们看到一小桶非常脏的水。村支书解释说,大家都很节约用水,一桶水洗完脸洗衣服,洗完衣服洗脚,用来用去,很脏了也不肯倒掉,到后来给渴极了的猪喝,猪都不愿意喝。

关于1万元现金的发放,大家讨论了多种方案。打开火花乡旱情监测图,我们却发现,村与村的距离都隔着好多山头,而且没有公路,两村之间翻山越岭要花几个小时,跑遍全乡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我们决定把钱捐给乡里最需要帮助的50户孤老和孤儿,一户200元,由各村支书到乡里领取本村孤老孤儿的受捐款,再回去分发,并由领取人签字按手印。分发时,做为监督,用相机记录发放时的照片与领取人,我们请做了20年公益的团省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陈保国副秘书长做见证人。

下午4点,我们返回乡里,简单吃了些东西后,起程回贵阳,我们还得赶回青岛上班呢。路上,飘起了蒙蒙细雨。真希望这雨可以下久一些,再久一些……

上一篇: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下一篇:资产减值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