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8-08 07:12:52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新课标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出题,鼓励学生做教具,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2-01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新课标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1.1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1.2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2.教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说,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学贵有疑,质疑是深入思考的结果,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地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

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了"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注意,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妨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获得最后的结论比起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尽管充分地让孩子质疑问难给教师的课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一个明智的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他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节,控制,练就"掌舵",在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到达胜利的彼岸。

3.引导学生探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探究更一种心理现象,探究过程中的方法不仅是解决现行问题的思维经验,而应启发迪学生开展更为广泛的思维活动。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后,首先要引导学生理性地反思活动过程中操作的细节和实验现象,要在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寻找证据,并能根据实验过程得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力争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其次要突出探究过程中产生的非预期性变化,在非预期性变化的分析、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丰富的认识建构。同时,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思路是--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

延伸探究时空。学生是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课堂上他们有了成功的表现,必须将走向更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把一堂课的结束当作探究的起点,而非终点,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过程中巩固深化,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如:在课后练习中结合所学知识设计探究实验。在教完统计图后,让学生观察一杯开水温度变化情况,绘制统计图。学生具有极强的原发创造性,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会做得很好。实践中的小课题研究,学生已经涌现出了不少奇思妙想,学生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自主探究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乐趣。

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即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比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树的高度。问题这样设计: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树不高用竹竿直接测量;树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学生运用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

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在"考察"、"做"、"思考"中体验、经历、感受,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克服了众多的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笔记 下一篇:新课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