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8-08 06:42:33

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旅游交通是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2000年到2007年的交通和旅游数据。以全国数据为参照,运用相关系数分析张家界旅游交通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张家界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并提高旅游交通管理水平,以加快张家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交通设施;相关性;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编号:1003-7217(2009)04-0112-05

一、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分析

(一)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

旅游业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的最活跃力量,而交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旅游功能结构系统包括三部分:旅游客源地,主要是现有及潜在的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旅游直接服务商;旅游交通,主要是交通设施及服务等(熊继红,代义军,2006)。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旅游交通作为旅游通道的物质主体,是连接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重要纽带,是完成游客、信息在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间的流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旅游交通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及旅游客流的实现与促进等,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

旅游交通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主要时间和费用消耗,并与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共同组成了狭义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交通耗时是旅游的主要时间消耗。交通耗时虽与所选交通方式及其交通条件的质量及服务水平的高低有关,也因旅游线路和内容不同而异,但占旅游总耗时比例相当大。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交通设施不发达,游客到达这些地区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交通费用是旅游的主要费用消耗。尽管交通支出由于所选交通方式不同、服务水平高低等原因会有差异,但对长途游客来说仍然是所有食、宿、行、游四大项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旅游交通业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据相关统计资料,近年来旅游交通收入在旅游外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以上。以张家界为例,旅游外汇总收入中交通收入的比例一直在27%以上,最高年份甚至达到了40%以上。

(三)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与制约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时间和费用消耗最大的一项,是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中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而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日程的安排,道路质量的优劣更关系到游客的旅游经历和心情,极大地影响旅游者整个旅行的质量和满意度。旅游资源潜力的开发,必须以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由于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所以,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大小,决定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旅游活动一般是以景点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连线而形成闭合系统,区域旅游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将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交通条件将直接影响旅游的客源、收入及其可持续发展。

二、交通发展与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关于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相关性的研究,杨瑞霞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交通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张建春、陆林则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借鉴这些研究方法,本文将根据2000~2007年的相关交通数据和旅游数据,以全国数据为参照,分析西部旅游城市张家界旅游交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实证指标,旅游业本文选取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4个指标,交通业则选取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铁路里程、电气化铁路里程、内河航运里程、民用航空里程等6个指标。

(一)全国交通业发展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分析

进入21世纪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不管是交通业还是旅游业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见表1)。根据表1可见,除了在2003年因为“非典”这个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导致旅游业出现了减少以外,其他年份旅游业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07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本都已达到2000年的2倍以上。

表l表明,近年来我国交通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增长非常明显,其中高速公路2007年的通车里程已达到2000年的3倍以上,公路总里程、电气化铁路和航空业2007年已达到2000年的近2倍;而内行航运和普通铁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增长并不明显。

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交通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了验证旅游业与交通业的相关性,本文利用SPSS11.5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见表2)。表2中的数据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与各种旅游设施的相关性都比较强,其中与高速公路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民用航空和铁路,相关性全部达到了0.9以上。而内河航运的相关性最差,只有0.6左右,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多数的旅游者都选择其他的快速交通方式,高速公路和航空与旅游业的相关性明显比较高,这说明真正对旅游产生显著影响的并不是普通的交通设施,而是相对比较快捷方便的高质量交通设施。

(二)张家界交通改善与旅游相关性分析

张家界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旅游城市,交通业的发展对当地旅游的影响更为明显。张家界以旅游立市,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见表3)。和全国一样,除了在2003年因为“非典”的影响而导致旅游业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他年份旅游业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07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本都已达到2000年的4倍以上,其中2007年旅游外汇收入甚至达到2000年的7倍以上。

根据对全国数据的分析方法,依然利用SPSS11.5软件对张家界的交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于张家界地区高速公路刚刚开始建设,而铁路、内河航运近年来基本没有变化,所以旅游业与这些交通设施的改善的相关性很难体现,特别是与铁路由于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无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由于张家界地区的旅游业交通主要集中在公路,所以旅游业的发展与公路交通显示出了很强的相关性。由于旅游交通主要集中在高等级的公路,所以与高等级公路的相关性在0.9以上,而与一般公路的相关性还不到0.7。

(三)对比分析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张家界旅游业发展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交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却明显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通过加快

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可以满足旅游业发展要求,同时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能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张家界与全国的差距非常明显,特别是与旅游相关性最为紧密的高等级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三、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业发展严重滞后于旅游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张家界地区的交通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的发展却明显的低于全国平均速度。根据表5的数据可以发现,不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张家界都明显的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比如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5%,而全国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4%。

但是,从表6中可以发现,2000~2007年张家界地区铁路没有发生变化,只有公路总里程增长明显快于全国速度,但是其中的低等级公路所占比例很大,而同期全国的高速公路的增长率为18%以上。旅游业发展主要依赖于高等级的公路,而张家界由于资金和自然条件等限制,高等级公路比例还比较低。

(二)交通设施建设规划欠科学

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而忽视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造成旅游交通建设中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在旅游景区交通建设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景区内交通线路规划往往为方便游人行走与车辆通行而造成对景观整体美和环境和谐的毁灭性破坏,如炸毁山体、毁坏植被、硬化路面,允许车辆大量进入,盲目修建索道,旅游交通标识设计与设置不合理、交通线路设计不符合旅游活动规律等,如张家界的观光电梯就是因为破坏了自然风貌的完整与和谐而遭到了旅游专家的批评。

(三)交通设施质量较差

张家界地区不少景点专用交通道路质量差,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较低,尤其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旅游交通运力不能满足需求,出现游客买票难,乘车难,“进不去、出不来”等交通难题,主要是因为:(1)旅游交通主骨架已基本形成,但交通密度不高,特别是高等级公路严重偏少,通达深度低,路网整体服务功能低下。张家界高等级公路比例一直偏低,即使是四级以上公路的比例也较低,高速公路更是直到2007年底才有87公里,第七次铁路大提速后经过张家界的列车速度也没有多少改善。(2)公路抗灾能力弱,失养严重,通行能力差。同时旅游交通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交通体系不完善、不合理、不健全,急需全方位的提升。

(四)旅游交通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旅游交通的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发展资金不足己成为制约旅游交通发展的较为重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张家界地区财政比较困难,交通设施的投入比较少其次,社会资金对交通建设缺乏积极性,由于追逐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造成张家界地区交通设施建设难以募集到社会资金,旅游交通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五)交通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虽然旅游交通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但张家界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如不少景区出租车行业存在的宰客、拒载等情况,长途车普遍存在着诸如经常不能准时客运、不能向旅游者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服务、不能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旅游项目服务等。交通服务问题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忙于应付服务纠纷,无法感受到旅游的愉悦,严重影响游客得满意度,损害了旅游运营商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并最终影响到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六)交通管理水平较低

张家界地区交通部门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下,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管理还相对滞后,客观上限制了旅游者及时、有序的出游活动;旅游交通建设中,各旅游交通、旅游部门各自为政,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受到损害;旅游区管理体制导致交通管理障碍,张家界地区不少景点因为多头管理的问题而相互扯皮,严重地制约了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改善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旅游交通,实现交通与旅游的互动

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规划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并适当超前规划。(1)应加快铁路建设,提高铁路客运能力,并积极发展航空运输,提高综合运力,如枝柳铁路、高速公路和张家界机场的建设,使张家界风景区迅速走向了世界,游客数量每年成倍增长。(2)要实现旅游和交通需要协调发展,合理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尽可能权衡旅游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交通业的同时要兼顾景区的发展,而在景区的规划设计上要留有交通业的发展空间,两者不可偏废。

(二)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增强景点可进入性

张家界政府要真正地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增强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首先,遵循市场需求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旅游交通建设要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紧密结合,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道路通畅、运输安全快捷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其次,充分发挥铁路和干线公路的客运优势,形成铁路公路联运、专线公路与干线公路联合、景区景点公路交叉连网的体系。最后,要加强景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建立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公路客运交通体系,加快支线、专线公路建设,区内主要客源地之间应建立直达公路。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张家界地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继续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对旅游交通的投入规模和水平。首先,政府部门要做好发展规划,使资金流向符合旅游交通的发展规律,提高旅游交通竞争力,并具备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领域,从而有利于旅游交通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力量,包括景区、旅游运输企业、道路设计施工企业、公路管理养护单位,以及国营、民营、合资、外资企业等,加快旅游交通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建立旅游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争取主管部门在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支持。

(四)积极推进交通营运管理现代化,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首先,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旅游交通的发展外部环境,协调各部门关系,开放市场,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在客流量预测、车辆调度控制、统计分析等方面应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力推行无线电通讯技术,加快引入旅游交通自动化管理方法。其次,旅游交通的服务必须适应游客多方面的需要,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不断改善经营,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交通部门应以游客为核心,以便利为原则,以舒适为目标,达到为游客提供安全、可靠、便捷和特色的服务的目的。最后,在旅游交通建设中,

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不断地推陈出新,如在景点附近开办各种类型的汽车流动旅馆,实现集吃、住、行、游、娱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五)统一协调,加强旅游交通有关部门管理合作

首先,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顺各交通部门之间的关系,改变规划、交通、公交、航空、水运、铁路和交警等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其次,加强旅游交通的管理和交通组织,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依靠科技手段提高路上监控能力和管理效率。最后,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创造良好的旅游交通建设市场环境,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抓好旅游交通发展各个环节责任制。

参考文献:

[1]张瑞敏,徐红罡,旅游交通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41-45。

[2]赵中华,贾志宏,张蕾,国内旅游交通研究十年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65。

[3]黄柯,祝建军,蒲素,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及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7,(1):23-27。

[4]关宏志,任军,刘兰辉,旅游交通规划的基础框架[J],北京规划建设,2001,(12):32-35。

[5]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32-138。

[6]张涛,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辨析[J],旅游学刊,2003,(4):24-29。

[7]熊继红,代义军,武汉城市圈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探讨[J],特区经济,2006,(6):132-133。

[8]孙有望,李云清,论旅游交通与交通旅游[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10):65-69。

[9]

Martln C A,Witt SF,Subsfitute Prices in Models ofTourism Demand[J],Annaals ofTourism Research,1988,(15):255-268。

[10]万德梅,试论武汉市城市旅游功能[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09-112。

[11]Bruce Prldeaux,The Role of Transport System in Destination De_Velopment[J],Tourisn Management,2000,(I):53-63。

[12]杨瑞霞,交通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2004,(5):127-129。

[13]张建春,陆林,芜湖长江大桥与安徽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J],人文地理,2002,(4):75-79。

上一篇:区域保险差异及协同发展研究 下一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