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推进器

时间:2022-08-08 05:02:40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推进器

中国船级社(ChinaClassificationSociety,简称CCS)是以科研和技术规范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为手段,在全球经营的专业性、非盈利性中介机构,以风险管理作为其基本业务属性。其核心业务是审图、检验、认证、审核,在水上和陆上交通运输、船舶修造、安全、环保、保险等领域,向个人、企业、事业、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服务。

在大连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新时期,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力量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支持环渤海地区航运业、船舶修造业以及其他相关配套产业及其服务业的发展,在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强化服务功能推动东北振兴

大连是我国重要的船舶制造业基地,修造船业有着悠久的传统。目前,年均修、造船业的年产值更是超过了百亿元人民币,成为大连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大连逐步形成以大连船舶重工和大连中远船务为核心的船舶修造业中心的过程中,CCS发挥国家船舶检验机构的规范、技术、人才及全球服务网络的优势,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协助企业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制定适宜的工艺标准,对船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技术培训,以及参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对修造船企业进行资质认证等,在提高修造船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了环渤海地区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配套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还创新工作思路,寻求新的服务内容。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畅通船东、船厂的融资渠道,规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大连乃至环渤海地区的船东、船厂搭建起船舶融资的平台。通过船舶分级和风险管理等技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起有效的融资渠道及长效机制,将国家政策扶持和政策性贷款支持相结合,为大连地区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同时,为船东、船厂与金融机构搭建起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拓宽船东、船厂在造(买)船方面的融资渠道。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总经理刘福生认为,在环渤海区域的港口城市中,大连可以借鉴伦敦、香港等城市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借助大连建设面向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的契机,寻求新的发展,把大连打造成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争取早日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争取政策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为更有效地服务企业,中国船级社大连分社积极研究国际惯例、分析国际形势,寻找应对出路。

依据各国法律和政策对船舶登记条件的不同规定,船舶登记制度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三种。传统上,船舶通常按照所在国的法律在该国主管机关进行登记注册,船东、船舶经营人和船旗国在同一国家。大部分国家的法律规定:悬挂本国国旗的船舶不得雇佣外籍船员,一般也不会享有减免有关税项的特权。

由于我国航运企业在境外购置船舶,回国登记取得中国籍时,需要缴纳27.53%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因而很多中资船舶在一些开放国家免税注册,悬挂方便旗经营。目前,我国航运企业经营的国际、国内海运船队的总吨位约4555万载重吨,居世界第5位,但其中在境外登记注册悬挂方便旗经营的船舶约占我国航运船舶总吨位的一半。

国家实施二次登记制度是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利于巩固IMOA类理事国地位、改善我国船队结构、改善运输安全、增加船舶登记和吨税收入。据悉国家相关部委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大连也在积极争取作为国家实施二次登记制度的试点港,这是大连建设北方航运中心的一次机遇。增加保税区内航运企业注册数量,增加船籍港船舶登记数量,并吸引更多航运公司在大连设立业务总部或子公司,从而提升这些公司船舶在大连港的挂靠几率,有助于大连北方航运中心的建设。

“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下,我们正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吸引力的配套政策。”刘福生说,具体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通过金融创新解决新造(买)船的融资问题;制定合理的造船政策,使大连造船基地和保税登记港建设能够互相促进;建议大连市在地方税收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如考虑采用减免营业税或先征后退税的政策等)。另外,考虑设立扶持基金或航运论坛,为航运、造船、物流相关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上一篇:服务区域中心 打造精品银行 下一篇:劳务输出以品牌叫响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