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队伍的多元结构与和谐团队

时间:2022-08-08 04:22:37

新闻队伍的多元结构与和谐团队

营造诚信友爱的和谐团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鲜明地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对和谐社会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尽管其内涵十分丰富,但其基本特征,就是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正因为营造诚信友爱的和谐团队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新闻人的高度关注,并积极付诸实践。

那么,我国新闻队伍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据笔者对近百个新闻单位的了解,发现了这么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新闻队伍的结构呈现多元化

一是干部来源的多元化。

在笔者所了解到的新闻单位里,其干部来源全部呈多元化态势。如,有来自党政机关的,有来自大专院校的,有来自兄弟媒体的,有从部队转业的,也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其途径,有通过组织安排的,有院校毕业分配的,有媒体自主招聘的,也有“流动”干部自行上门联系的。而且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就业观念、人才观念的不断更新,这种干部来源多元化的趋势还会不断增强。

二是干部成分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结构和经营正处于一个全新的生长期。这种结构、经营的多元化和生长速度的大幅攀升,既催生了媒体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为各类人才的进入提供了平台。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2000年7月集团挂牌成立,在此后不到4年的时间里,集团媒体就发展到八报两刊一网站。就结构而言,有报纸,有杂志,有新兴的互联网网站;就经营目标而言,既要讲社会效益,还要讲经济效益,从而催生了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在该集团现有的新闻干部队伍中,有从事采编业务的,有从事组织管理的,有从事生产经营的,有从事信息服务的,也有单纯从事电脑维修等技术工作的。

三是干部身份的多元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尽管近年来各新闻单位都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但干部身份的多元化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笔者所了解到的近百家新闻媒体中,绝大多数都存在有正式的、招聘的、临时的等多种身份并存的现象。即使在招聘的人员中,也还有媒体聘、部门聘、频道聘、栏目聘等各种各样的区别。这种现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

四是利益分配的多元化。

改革分配制度,打破“铁饭碗”、“大锅饭”,一直是各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和着力点。但由于干部身份的多元化现象在不少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考评机制、职称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仍处在不断完善之中,加之工作分工、任务分配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不少单位在利益分配上,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上述的多元化现象,是改革开放进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较之以往的“铁饭碗”、“大锅饭”等体制机制,无疑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尤其是在促进人才流动、催生激励机制、挖掘人的潜力等方面,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多元结构中所含有的不和谐因素,必须看到――

多元结构对营造和谐团队带来新的挑战

一是对团队意识的挑战。

作为新闻媒体,不论级别高低、人员多少,其干部队伍都必然是多成分、多渠道的组合。这就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树立团队意识,诚信友爱、融洽相处,以形成团结战斗的集体。这本来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有人自觉不自觉地被老乡、战友、同学、老同事、老上级、老部下等因素所影响、所制约;一些外来的干部,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视作“外来户”,从而对团队意识的养成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是对协作精神的挑战。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条件下,协作已不仅仅是工作的必需,而且是一种能力、一种美德。至于协作的具体途径,不外乎组织安排和自觉行为两种。在计划经济时代,多以组织安排为主。但随着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成员间的岗位职责日益明晰,而且与利益分配直接挂钩,因此协作的途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加上媒体中“打工族”的出现,一些成员的单位意识、团队意识淡化,也直接削弱了协作精神的发扬。

三是对包容心理的挑战。

多年来,各媒体都十分注重成员间的包容,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不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干部身份多元化的今天,干部身份的差异及利益分配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刺激一些人的不平衡心理。加上干部流动过程中的“融入”问题和利益的再分配因素,使得不和谐的因素明显增加,从而对包容心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是对诚实守信的挑战。

日益深入的文化体制改革,在为媒体的发展拓宽道路的同时,也为新闻干部的流动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对干部的诚实守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笔者所考察过的一些媒体中,就曾发现过一些不够诚信的现象。如,有的干部在应聘的过程中,虚报学历和获奖情况。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它对诚信理念的冲击仍不容忽视。

如何应对上述冲击和挑战呢?笔者以为,就是要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因为多元结构中所包含的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说到底都是改革尚不彻底的缘故。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

用深化改革的举措积极应对挑战

一是深化思想观念的改革。

诚信友爱的和谐关系,是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营造这种关系,就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努力提高道德水准,从而自觉地、正确地看待和处理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讲责任,讲奉献,讲友谊,讲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

诚信友爱的基础是公平正义。作为组织,应该正视多元结构中的不合理成分,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逐步消除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和裂痕。如,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聘任制,填平成员间的身份鸿沟,实现成员间的身份平等。不断改进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不断改革和完善考核制度和考评机制,以消除利益分配中的不公平因素,等等,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的体制和机制,保障公平正义、促进平等友爱、营造和谐团队的目的。

三是深化人际关系协调方式的改革。

和谐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安定有序。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不断提高道德水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互帮互助,融洽相处。另一方面,要不断确立民主法制意识,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处理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如在单位与成员间劳动关系的确立上,固然离不开双方的信任和自愿,但也需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使双方诚守劳动关系和约定,而且一旦出现纠纷,还可以有序地按劳动合同中的约定进行处理,避免伤害的扩大化和矛盾的扩大化。

总之,营造诚信友爱的和谐团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新闻队伍呈现出多元化的组织结构,给和谐团队的营造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不断深化的改革举措,积极应对挑战,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从而使全体成员凝聚成为和谐团结、充满活力的团队。

上一篇:“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 下一篇:广播的瞬间传播与新闻的深度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