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际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08 04:00:02

《我的人际圈》教学反思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政治课堂教学被赋予了新的思想:政治课堂需要广大教师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引领者、组织者,为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践行中自主寻求理解并获得结论。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唱主角。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思想。

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我的人际圈》

明确目标:

由小班级学领读学习目标:

生:人际交往中理解和沟通的珍贵,哪些人进入你的人际圈;你对自己的人际圈状况满意吗?自己交往的培养更多一些?什么样的人格最具魅力,受欢迎的品质有哪些?不受欢迎的品质有哪些?

小组合作探究预展:

师:各小组重点研究人际关系树轮图,对课文中提出的五个问题各组可选1-2个来合作学习,可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

小组在班级展示提升:

生:各小组每人做一个人际关系树轮图。

生:A组,甲同学出示:以本班全体同学及全班同学为参考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B组:乙同学以亲朋、邻居、本班同学为参考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C组:丙同学以小学同学、中学同学为参考的人际关系树状图。

D组:丁同学以所有认识人为参与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E组:戊同学设计了设想未来的参与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学校学生会、班干部、高中同学教师、大学同学教师、专业同事、留学同学、学术交流人员、世界各地旅游结识的朋友……

师:在人际关系树轮图当中,哪些同学受欢迎?理由是什么?

生:A组:李梦想同学受欢迎,因为他有理想,真诚待人。

B组:赵希同学受欢迎。以为她责任心强,体贴他人。

C组:陈一辰同学受欢迎。因为幽默,开朗。

D组:陈勤同学受欢迎,因为他热爱劳动,讲卫生、帮助父母做家务。

E组:杨柳同学受欢迎,因为他遇事爱动脑子,不耻下问,帮助同学。

师:受欢迎的品质有哪些?

生:真诚、理解、值得信赖、理智、有理想、体贴、关心他人、热情、友好、不自私、幽默、负责任、开朗、信任别人、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爱读书、节约……

师:在电子屏幕上展示课件:

1.人际关系树轮图的衍生。2.人际关系树轮图的萎缩。

逐渐增大,逐渐萎缩

字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字幕:

如果封闭自己,陷入孤立不善交流,友谊之树凋谢。

生:不受欢迎的品质:

尖刻、多嘴多舌、自私、目光短浅、粗鲁、自高自大、贪婪、不认真、恶毒、不老实、冷酷、邪恶、说谎、孤独、任性、孤僻……

师:畅想自己的光彩丰富的人生生活。

应当具备:真诚、友好、善良、热情、自信、好学、好问、关爱他人等品质,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会使自己在集体中成长为大家喜欢和信赖的人。

介绍课外读书《我的人生》《青春之歌》

师:请同学们整理学案,完成达标检测题。

祝愿同学们:接触更多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天天幸福,增长知识,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我经过自己的教学体验,有效地尝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并做了以下深入的反思。

反思一:以学为中心的活动教学,我们必须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学习,并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深化、拓展。对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树立以下三个观念。

1.主体观:不论何时,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实施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2.开发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做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体会到情景教学的平等与尊重。

3.评价观:教学需要教师的多元化教学,需要从孩子的成长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师评价为他们带来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评价中收获自信,变得爱学习、善于学习。

反思二:以学为中心的活动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但是我想还要注意三个前提:

1.重学生的习惯养成。参与式教学要让学生真正的积极参与,前提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参与才会有保障,否则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参与和少部分的学生参与。所以建议在起始年级和学期开端教师要花一点时间在学生习惯的养成上。

2.重指导。对一些学生陌生的知识或技能,教师要做好指导,要授之以渔;要用教材去教学生,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然后通过内化,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重体验、重活动、重过程。以学为中心的活动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这些“互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让学生在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活动教学中体验并提升自身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使得课堂变得更为精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更为和谐、顺利。

参考文献:

1.新编《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

2.《中学政治教学》,2006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 下一篇:浅谈一课三卡在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