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学生作文失落的灵魂

时间:2022-08-08 03:14:20

呼唤学生作文失落的灵魂

学生害怕作文似乎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作文又一直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大课题。尽管语文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作文教育却还是犹如死水,再平静不过了。而学生方面,他们作文的热情确实很淡,甚至一提及作文就心悸不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语文教师的悲哀。基于这种情况,笔者不禁想问: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作文教学要注意酝酿亢奋情感,培养学生的兴奋心态,以便于良好写作心境的营造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作文持久亢奋的情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写作心境。一般而言,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但具体到不同时间、不同作文题目内容时会因主体感情不同而呈现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应想法设法把学生从那种烦恼、忧虑、压抑或无动于衷的情感中唤醒,并使之形成一种跃跃欲试、非吐不快的亢奋状态。心理学家赫布曾说:“当情绪唤醒到最佳水平时,操作效率也最高。在唤醒水平较低时,主体或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去从事应当进行的活动时,操作效率是低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将学生的情感唤醒到最佳水平,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写作心境。

二、要适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命题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命题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命题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作文好坏。所以,认真研究命题是很重要的,在命题不隐晦、不陈旧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应该适合学生心理特征命题。初三到高一年级,称为“闭锁期”,他们往往喜欢写一些富于思考性又带点哲理的文章。教师命题时,务必替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最好使他们一看到题目,就能产生一种写作的迫切要求。

三、明确为什么要作文,以便于学生真实表达自我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就是诚实地讲出自己心中有的想说的话。”只有学生明确了这个问题,才可能让学生真实表达自我。而我们的老师则一味在强调“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却不知“为什么写”也同样重要。叶圣陶和夏 尊合著的《文心》一书就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好的阐述。书中讲到第一堂作文课时,老师让学生先停下笔:“谈一谈在怎样的情形之下,我们才提起笔写文章?”学生们畅所欲言,有一位学生说得很好:“有时我们心里欢喜,有时我们心里哀愁,就提起笔来写两句。”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观点,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说:“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也不是为老师完成一件什么任务,更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圣事业。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心中有了事,有了想法,提起笔写下来,这就是作文。这才是我们对作文应有的态度。

四、应当突破“主题第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多肯定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教学生,“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而且这个中心应当是健康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所以,我们的学生常常会把“主题”当作政治表态。而我们在评改作文时都是把主题摆在第一位,用我们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一篇作文主题都不对,还有什么好看的?所以,很多学生在这里就已经被“判了死刑”。但修正“主题第一”的作文评价标准,不是作文不要“主题”,不要“立意”,更不是对“主题错误”“立意不当”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学生在写作中出现错误,包括主题立意的差错,丝毫不能放松指导,但也绝对不能持“主题”“立意”一票否决权,而是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多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和综合评价。文章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就应当充分肯定,在立意和主题方面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思维空间。

其实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沉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学生的思想和手脚应该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放。就像一些老师所说,完全可以“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又何愁他们不会说他们想说的,写他们想写的呢?又何愁唤不回他们曾经一度失落的灵魂?

上一篇:费用管控:烟草物流之殇? 下一篇:职业篮球比赛中个人防守的基本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