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时间:2022-08-08 03:00:49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区着力城乡统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探索出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的“大足经验”和建设“数字校园”的“大足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重庆市教委的高度评价。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区教育委员会主任覃伦富。

记者:近年来,大足区基础教育发展形势喜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覃伦富:这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迅速壮大。我区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创办分园等形式,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发展趋势。仅2011年,我们就新增公办幼儿园园舍面积1.35万平方米,新增民办幼儿园19所,新增入园幼儿2700余名。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快去除幼儿教育“小学化”步伐,着力提高幼教水平。二是义务教育成效显著。我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如今,义务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大足经验”在重庆市全面推广。三是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完善了首批市级重点中学的办学条件,新建了大足二中,扩建了大足一中,并将这两所学校创建成了重庆市重点中学。同时,我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也实现了持续提升。四是职业教育初显特色。大足职教中心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已创建成了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职业高中。五是民办教育逐步规范。目前,我区有民办学校8所,拥有在校生1.3万余人,各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认同度也大幅度提高,办学效益居重庆市前列。六是教育公平基本保障。我区确定了9所学校接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就读,保障了他们享受均等教育的权利;同时,我们还切实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学而无忧。七是“五个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区55所学校已成功创建为市级“平安校园”;引入800万元投资完成了16所学校食堂达标改造,建成塑胶运动场41个;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蛋奶工程,惠及约6万名学生,还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爱心午餐,惠及约2.5万名学生;大足模式的数字校园建设成为重庆市典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均衡发展是当前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你刚才也提到大足区在这方面摸索出了很好的经验,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覃伦富:如今,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存在着教育资源、教师素质、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都较为薄弱的问题,这也一直是我区统筹城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问题。为此,我区于2011年启动了30所特色村小建设工程。首先,在全区选取了离中心校较远、学生人数较多的30个村小,投入350万元,改造这部分村小的校舍、课桌椅、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使全区3000余名农村村小学生走进了焕然一新的教室。其次,提升村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出台了《大足区进一步加强村小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区全面推行“五个统筹”,执行“五项制度”,推动村小学生由“有学上”转向“上好学”。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什么是“五个统筹”和“五项制度”?

覃伦富:“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师资,即实行中心校教师轮流到村小支教,薄弱学科的中心校专任教师到村小走教,保证村小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二是统筹排课,即实行薄弱学科中心校与村小统一排课,确保课程计划在村小落到实处;三是统筹备课,即实行村小薄弱学科教师先由中心校专任教师培训,再借用他们的教案上课,最大限度地提高村小薄弱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四是统筹教学,即实行薄弱学科各年级复式教学,确保村小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专业教师的良好教育,促进村小学生全面发展;五是统筹活动,即中心校和村小统一实行30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并把大课间操活动与“体育、艺术、科技2+2”和“唱、读、讲、传、习”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五项制度”指的是“出勤报告制度”、“教学研究制度”、“领导巡查制度”、“下村听课制度”和“学习提高制度”。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尽快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我区义务教育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记者:我们了解到,大足区的“数字校园”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请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覃伦富: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实现大足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2年,我区率先建成了重庆市第一个农村郊县教育城域网,使85%的中小学实现了网上交流与学习;2005年,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全覆盖;2006年,率先在农村区县启动“班班通”工程建设,使50%的班级实现了“班班通”;2009年,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并被我市确定为“数字校园”区域试点示范县;2012年2月,我区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重庆市“2011年度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目标考评”特等奖;2012年3月,我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区县。2011年6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我区召开了重庆市首届“数字校园”建设现场会,推广“大足模式”。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大足模式”的内涵是什么?

覃伦富:在数字校园建设应用研究实践中,我们经过探索、实践,摸索出了教学、管理、信息、安全、家校“五个互动”数字校园建设新模式。

一是“教学互动”,它包括教研互动、课堂互动、资源互动三部分。教研互动就是教研部门(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利用先进的远程教研系统和网络备课系统,打破地域限制,组织全区教师开展学科远程教研,汇集各校优秀教师集体智慧,实现城乡学校、名校和薄弱学校教师教案共享、共同发展。课堂互动是利用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平台开展城区学校与农村村小同步教学,让农村学生共享城区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以此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有效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不配套的难题。资源互动是利用区教委搭建的资源互动平台,在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对资源的分析、研究、评价、交流实现全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上一篇:五个“百分百”实现外来工子女就学零障碍 下一篇: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评价体系化学考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