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探索能力培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08 01:46:46

注重探索能力培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摘 要: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初中生只有经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等过程获得知识,才能理解和掌握得比较透彻牢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课堂探索能力是当前初中数学的重要任务,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主要从四个方面简要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探索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课堂;探索能力

课堂探索能力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能力,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数学课堂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程序进行学习,这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探索能力。新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师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堂探索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才能够产生积极参与探索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欲望。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枯燥无味,缺乏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创设一些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问,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和热情,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参与探索的积极性,真正改变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为全面开展探索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这节内容时,为了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教师创设了一个情景剧的表演,教师扮演批发商,在桌子上摆出许多铅笔,旁边立着广告牌:铅笔批发,每捆10支,一捆1.8元,一名学生扮演小商贩,从教师那里批发了10捆铅笔,然后以每支0.25元的价格在教室内零售叫卖,另一学生扮演消费者,到小商贩处购买铅笔,认为铅笔价格有点贵,要求便宜一点,最终在讨价还价中,小商贩给他八折优惠,0.20元一支,他掏出一元钱买了5支铅笔。在观看完表演后,教师提出问题:铅笔的成本价、标价、实际售价以及利润分别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八折优惠是什么意思?小商贩在这笔买卖中能够获多少利润?由于教师创设的表演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非常想知道小商贩到底获得了多少利润,以高度热情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从而在探索过程中弄清了打折销售的一些概念,并且明确了其中的一些内在关系,有效地提升了数学学习效率。

二、动手操作,提供探索空间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够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使之能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索新知。由于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无论遇到什么新问题总喜欢采用“摸一摸”或者“试一试”的方式来探索未知,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积极放手,为学生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把数学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方式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深化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全面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这节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张对折好的矩形纸上,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然后把矩形纸展开,观察自己所扎的两个14之间有什么关系?假如矩形纸折痕所在直线为l,学生在扎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两个14上的点都是重合的,因此,可以由此而探索出轴对称图形具有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基本性质。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等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三、教授方法,引导学生探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合理的课堂探索方法是学生成功探索的重要保证,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重要工具。数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探索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探究的方法,才能够使探索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探索方法的教授,努力教给学生类比、新旧联系、归纳、化归等各种探索方法,做好对学生的示范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优秀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形成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进行探索和分析,明确自己的探索方向。

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节内容时,对于三角形,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探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将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回想七年级下册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节时所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纳分析,最后让学生类比探索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从而形成了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方法借鉴,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生活实践,强化探索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中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常常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运用和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与生活实践有联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探索实际生活中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索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探索能力。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这节内容之后,学生在充分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关于最值问题的生活化实践问题,学校楼前有一块空地,准备要利用这块空地修建一个矩形花园,学校已经买了60米长的栅栏要将花园围住,如何设计才能使花园的面积最大,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校科学地设计花园。这个问题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校园作为背景,学生探究兴趣比较高涨,积极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探索可以发现矩形面积(y)与矩形的长(x)之间存在着二次函数关系y=-(x-15)2+225,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探究出当x=15时,矩形花园面积最大为225m2。教师创设生活化实践问题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又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课堂探索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双重目标。

总之,探索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探索能力是新课改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积极创新数学课堂教学,采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无限的激情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顾国华.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4(2):83.

[2]朱月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5(6):22-23.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巧设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