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平县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调查

时间:2022-08-08 01:46:05

广东省连平县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现况及其造成的社会负担,为学生运动伤害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连平县4所中学及16所小学共9 470名学生,对其过去1 a中的运动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1.45%,男生(29.23%)高于女生(13.44%,P<0.01)。运动伤害主要发生在下午(39.93%)进行球类运动(43.72%)时。以同学不小心(32.99%)、没有做好准备活动(20.43%)造成的以手指/脚趾(32.05%)和下肢(31.71%)伤为主。9.90%的运动伤害需要住院/门诊处理,平均每例运动伤害学生缺课1.39 d,暂时性失能占7.34%,永久失能占0.98%。结论 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高,其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加强运动伤害的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

【关键词】 运动;创伤和损伤;患病代价;身体部位;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873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7-0623-03

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伤害是34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因,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2]。中小学生正在生长发育阶段,喜欢运动,但对危险的认识和估计不足,特别容易造成运动伤害。有研究报道,中小学生30%~55%伤害的原因是运动造成的[3]。广东省连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角,与江西省相邻,为山区县,以丘陵地貌为主,交通经济落后,学校运动设施投入、维护相对不足,学生运动卫生水平不高,较为严重的运动伤害时有发生。为了解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现况及其原因,为开展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流行病学的基本资料,笔者于2006年在广东省连平县对中小学生运动伤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连平县4所中学的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及16所小学3~6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9 732份,收回有效问卷9 470份,有效回收率为97.31%。其中小学生4 350名,初中生2 245名,高中生2 875名;男生4 804名,女生4 666名。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依据王声提出的伤害诊断标准[4]:(1)经医院诊断为某一种损伤者;(2)由教师或医生对受伤者作紧急处置和看护者;(3)因伤休学0.5 d以上者。

1.2.2 调查方法 经预调查后制成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员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学员、连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组成,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按统一要求、标准及方法进行调查。收集2005年7月-2006年6月间中小学生在学校运动时跌伤、碰撞伤发生情况。

1.3 统计分析 调查表经审核合格后,采用EpiInfo 2002版建立数据库,双人2次录入,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报告率为21.4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为19.98%,18.98%,2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2,P<0.05)。男生报告率为29.23%,高于女生的13.44%(χ2=350.17,P<0.01),不同学习阶段男生运动伤害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0.05)。见表1。

2.2 运动伤害的发生原因和时间 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是同学不小心、没有做好准备运动、场地不好、未熟练掌握技术、其他、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恐惧心理等,依次占32.99%,20.43%,17.18%,13.84%,10.54%,6.25%,1.62%。运动伤害以下午(39.93%)最容易发生,其次是上午(27.38%),中午(17.77%)和晚上(4.19%)相对较少。

2.3 发生运动伤害的活动类型 发生运动伤害时的活动类型主要以球类运动(43.72%)和跑步(20.78%)居多。球类运动造成的运动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χ2趋=14.82,P<0.01),跑步造成的运动伤害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的趋势(χ2趋=73.88,P<0.01)。男生以球类运动(55.34%)和跑步(14.96%)为主;女生以跑步(33.81%)和球类运动(17.70%)为主。见表2。

2.4 受伤部位 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部位以手指/脚趾(32.05%)、下肢(31.71%)所占比例较大,其他依次是上肢、头颈部、多部位、面部、躯干等,依次占12.80%,7.83%,7.14%,4.63%和3.84%。

2.5 运动伤害类型 绝大部分的运动伤害均是由于自己(49.73%)或者别人(32.64%)无意造成的,别人故意(7.34%)和故意自伤(1.58%)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别人故意而造成的运动伤害,有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χ2趋=71.72,P<0.01);相反,无意自伤所占的比例,有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趋势(χ2趋=93.43,P<0.01)。见表3。

2.6 运动伤害造成的社会负担

2.6.1 医疗费用 发生运动伤害的2 031人中,201人(9.90%)需要住院/门诊处理,395人(19.45%)经由校医处理,958人(47.17%)经由自己/他人处理,316人(15.56%)没有任何处理。平均每例运动伤害花费1 318.7元。

2.6.2 缺勤 发生运动伤害的2 031人中,5.47%(111/2 031)需要住院,共累计住院751 d,其中48.65%(54/111)住院1 d以上,最长1例住院110 d。444人运动伤害后共休息2 079 d,334人(75.23%)休息1~3 d,最长1例休息120 d,平均每例运动伤害学生缺课1.39 d。

2.6.3 失能情况 在发生运动伤害的2 031人中暂时性失能(活动受损或有不适感者)149人(7.34%),永久失能20人(0.98%)。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学龄儿童伤害约有10%~25%发生在校园或学校周围[5],发生在学校的伤害因运动受伤占半数以上[6]。此次对连平县9 470名中小学生的运动伤害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运动伤害报告率较高(21.45%),提示运动伤害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学校体育运动的障碍。

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运动伤害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发生运动伤害,男生报告率是女生的2.17倍;不同学段男生运动伤害报告率均高于女生,与国内外报道的伤害性别、年龄分布模式相一致[7,8],这和男生生性好动、活动频率高、活动范围广、运动强度高,更喜欢有刺激性的运动(如篮球)以及家长与教师对男孩和女孩教育和保护方式不尽相同有关。因此,运动伤害的预防重点应该放在男生身上。运动伤害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是高中生参与运动的频率和难度增加,而初中生稍低于小学生,可能与其识别危险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增强有关。运动伤害的原因主要有不小心、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场地不好和未熟练掌握技术,且运动伤害多发生在球类运动和跑步时,提示在进行球类运动或跑步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平时多对运动场地进行检查,及时维修运动场地,不要在非运动场地踢球、跑步,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充分热身),在未熟练掌握技术的时候,动作幅度不要太大,要参与适合自己年龄、体质特点的运动。

运动伤害严重威胁中小学生的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伤害的社会经济损失包括早亡、残疾、缺勤或休息、直接医疗费用等。预防和控制运动伤害的原则是消除一切可能发生运动伤害的隐患,如果认真采取科学的方法,伤害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而且效果是立竿见影的[9]。

(致谢:感谢参与现场调查的连平县教育部门和连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位同仁。)

4 参考文献

[1] RICHARD JB,CAROLYN EF,XATHARYN.Reducing the burden of injury.2nd ed. Washington:Nat Res,1999:41-43.

[2] PETER B,GORDON SS,SUDAN PB,et al.Injury prevention: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pidemiology,surveillance and policy.New York:Oxford,1998:4-5.

[3] 王声,郭畅,张贵云,等.广东省四城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及其社会经济损失.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203-205.

[4] 王声.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8,4(3):299-300.

[5] de SIMONE EJ,GOLDMAN L.Safety makes sense:A program to prevent unintentional injuries in New York City public schools.J Sch Health,2001,71(5):180-183.

[6] PHELAN KJ,KHOURY J,KALLKWARF HJ,et al.Trends and patterns of playground injuries in United State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Sch Health,2001,71(5):180-183.

[7] 李湘生,宣英琴,朱敏,等.中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46-149.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Geneva,WHO,1999:45.

[9] 王声.我国的伤害流行病学研究亟需开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31-133.

(收稿日期:2007-10-31;修回日期:2008-02-03)

上一篇:南昌市学校周边网吧计算机键盘鼠标微生物污染... 下一篇:衢州市2004-学校水痘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