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中图版)

时间:2022-08-08 11:56:13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中图版)

一、课标解读

从“标准: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的内容要求看,重在引导学生在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基础上,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进一步把握不同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

二、教材分析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介绍工业之间的联系,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集聚的意义,这是正确认识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可运用比较法、讨论探究法等深入学习,同时强调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量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工业的一些知识,在本节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中,已初步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本质上就是当地工业发展和选择的优势区位因素,是前一部分内容的应用和延伸。从学习热情上看,学生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学习能力上看,学生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一系列地理问题。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虚拟工业考察游”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对比分析并画图说明掌握工业联系的基本类型;通过“导游”解说、自主学习,了解影响工业集聚的主导因素;分组讨论探究工业集聚的利与弊;通过图片对比、“导游”解说、“模拟实地考察”、合作探究,掌握工业地域的基本类型,进一步把握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最后,学以致用,运用所学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知识,讨论如何做强做大济南市水资源产业,再创家乡辉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工业生产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关注身边的工业发展及其形成因素,热心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建设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

难点: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现象。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对未知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合作讨论,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学法指导

学生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掌握以下学习方法:绘制简图、讨论分析、合作探究等。通过绘制大飞机制造的流程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概括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讨论是一种思想碰撞,可产生智慧的火花,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八、教具及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探究活动学案。

九、教学过程(表1)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新课程的课堂是否成功,很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投入程度。本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热情很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增强。新课程的培育目标更加丰富和全面,而教学时间则有限,所以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普遍感觉课时紧张,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是一线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这节课笔者体验到,不仅要让教学内容活动化,更重要的是让教学活动内容化,这样,时间和内容的矛盾才会有所缓解。

教学评价体现于课堂每一细节。及时的评价使课堂显得生动鲜活,而且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节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结合,并重视采用激励性评价,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比较好。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上的承转环节不够流畅、节奏感不够强等,有待今后教学中加以调整。

上一篇: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与水结缘的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