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差异,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08 11:31:46

关注学生差异,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初中美术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可以说包罗万象。对于我们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长期在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而言,要把这么多的信息传授给现在的学生,是个极大的考验。众所周知,美术教学,尤其在农村,长久以来,人们形成的习惯,往往是家长不够重视,学校不太支持,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不想积极。恶性循环给初中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如何改变这种习惯,如何把美术在农村初中展开,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入手。

农村的初中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及小学教育的差异,决定了其在初中阶段美术教育必然存在各种差异性。只有认识到这点差异、抓住这点差异、运用这点差异,才能使美术教学能够有效开展。通常,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呈现的差异性表现为:漠不关心型、偏好型和极具热情型。

一、努力改造漠不关心型学生

当前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农村很多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忽视对子女的照顾,往往都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这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很任性,以自己为中心。爷爷奶奶对他们的要求,只要学习好,什么条件都尽可能满足。当然,在这里学习好的意思就是指主要学科,如英语、数学、语文等,而对于美术、音乐等小学科,在老人的潜意识里这根本就是没用的,从而将此观点转移给孩子,造成这些孩子主要学科成绩都很好,但对于美术、音乐来讲,就提不起精神,再加上小学又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也没有好好地上过美术课。甚至,有的村小根本就不开设美术课,造成孩子美术基本功相对较差,同时,初中学业负担相对加重,使得这些孩子对美术就没有兴趣了,对于这类孩子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改造他们。

孩子天生都爱美,小时候,孩子最爱做的是就是拿个画笔涂鸦,由此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这些学生也不例外,只不过受到后天影响罢了。如何改变他们?我认为首先从鼓励入手。如,对于他们的绘画,我们要加以鼓励,因为美术本来就不存在好和坏,对和错的评价体系。教师对于这些孩子要不惜辞令,表扬加鼓励,任何一位学生都不会介意老师对自己的表扬与鼓励的,可以增强他们对于美术的自信心。

要从他们感兴趣的入手。有些同学不喜欢画画,但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我们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先从欣赏课入手,把他们的兴趣提高,在接触其他课程就容易多了。这个工作要有准备。比如,初一的第一堂课,美术课上就不用课本,直接和学生交流,要知道学生喜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期的教学计划,努力营造美术学习的氛围,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喜爱美术课。

二、切实转化偏好型学生

有的学生对美术是有兴趣的,但由于受到家庭环境条件的制约,对于美术,没有全面的认知,往往凭自己的喜好来上美术课。比如,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非常高兴,没等知识点弄明白,自己就偷偷摸摸地在底下画画;遇到不感兴趣的,则埋头睡觉或上课,心不在焉。对于这类学生,首先,我们还得以鼓励为主,鼓励加表扬是教育的万能良药,屡试不爽。在美术教学中,对于他们喜爱的课程,我们要加以鼓励;对于不喜欢的,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批评,要找出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我们上课的教学方法对不对?是太平淡,还是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可以增加或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吸引他们的注意,其次,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课程,什么原因使他们不喜欢的,可以课后和学生交流,找出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化他们的思想,使这类同学融入正常的美术教学中来。

三、认真引导极具热情型学生

在美术课堂上,极具热情的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美术课堂的活跃分子。课堂上,如果有他们的参与,则会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从而带来整个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这些同学对于美术有极大的热情,课堂的知识往往不够他们消化,所以在美术学习中要对他们进行额外的补充。如,让他们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让他们参加班级或学校的环境布置工作等,还可以通过绘画比赛,更多地展示他们的“作品”,调动他们的热情。

当然,对待这些学生,我们要注意方法,要让他们知道在初中学习中所有的知识都是宝贵的,都是平等的,学习好美术,一样可以取得成功。通过认真引导,从而让这些学生的天赋得到发挥。

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学生的差异性,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时期的美术教育方法,坚持新时期的美术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农村的美术教育将是一个崭新的、辽阔的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初中)

上一篇:高中美术欣赏课如何进行民主化教学 下一篇:家长送礼品,教师该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