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资本结构优化

时间:2022-08-08 10:20:30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资本结构优化

【摘要】资本结构优化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息息相关和相辅相成,如何处理协调好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两者的关系,是本文阐释的所在。这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随着国有企业体制转换与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如自有资本严重不足、负债比例过高、债务期限结构、债务来源结构与债务使用结构不当、不良债务大量存在等等。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对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具有根本性的影响,是明确现财思想、建立现财方法和措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价值最大化是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依据目标管理基本理论和我国推行目标管理的经验,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传统的观点有两种,即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的结果使企业或者得到超额利润,或者得到平均利润,或者无法得到利润而出现亏损。得不到平均利润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因为这种观点,既反映了利润取得的时间,也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受风险大小的影响。但是,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看,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严重,从而出现资源掠夺式经营、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突出的目标就是全社会财富增长。在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它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为此,把“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显然并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故应把“综合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

二、以资本结构优化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从理论上讲,任何企业都存在最佳资本结构,但是,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很难准确把握这一最佳时点。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分析基础上的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形式有相当大的差别。要达到优化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目的,必须认清资本结构的形成,借鉴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采取微观的财务手段和宏观的政策手段相结合的措施,才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综合社会价值最大化”。

(一)使负债率与资本利润率相对称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负债和权益资本(投资主体、股权等)。从负债看,急需调整负债率和资本利润率的不对称。企业资本结构中保持一定比例负债,通常可以带来免税收益、约束经营者不当行为及激励经营者工作积极性等正面效应。但其前提是负债额应限制在总资产的一定比例之内。这个比例具体是多少,视各行业、各企业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要符合下列原则:1.借入资本的预期利润率至少不能低于借款利息率,这才能保证这一项目盈利或至少持平。2.考虑到企业的暂时周转困难或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借款的预期利润率可以小于企业借款利息率,但必须大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3.企业举债的最终临界点是借入资本的期望利润大于零。只要借入资本可以获得一定收益并且呈上升趋势,企业就要敢于负债。

(二)使股权融资的比率适中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除了对股权融资的过度偏好外,股权资本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的问题就是国有股比例过高,股权代表不明晰。过高的国有股比例,使得政府仍然是国有企业的行政束缚者,而政府由于其社会管理者的职能(政企分开),它不能充分约束和激励国有企业经营者以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经营企业,一旦企业经营亏损,企业经营者(或责任者)既无义务也无能力承担亏损责任,而且国有股产权代表不清,使得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往往最终承担者都是政府。同时,过高的国有股比例造成国有企业内部与外部控制脱节现象严重。国家作为国有企业最大股东却不能充分约束国有企业,使得国有企业的整个外部约束偏软。企业实际上被内部经理控制,容易造成企业成本上升,而经营效率下降。此外,过高的国有股比例使得对企业经理的选拔成为国家的任命,而国有资本管理者作为国有资本的人而非所有者去行使这种任命权。由于资本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的好坏并无直接联系,他也就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去对企业经营者进行优选,从而无法保证优秀的企业家入驻企业,更无法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行,也造成国家行使任命权变成行使“廉价投票权”,这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和资本结构优化。

三、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的战略关系

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是相辅相成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它要求资本结构达到最优化。两者之间要协调平衡,达到最佳平衡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杠杆利益就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评价企业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它是企业运用负债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额。财务杠杆理论的重心是负债对股东报酬的扩张作用。为充分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限制或消除负的财务杠杆

利益,必须在提高盈利能力和降低企业负债利率上下功夫。

(一)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

因为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财务杠杆利益呈正方向变动,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财务杠杆利益的提高。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和结构等措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增长。并将企业各类负债的加权平均利率作为投资利润率的最低控制线,以防止发生负的财务杠杆利益。因此,企业在追求高投资报酬率时,应注意投资报酬与经营风险的协调平衡。

(二)降低企业负债利率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最大化的保证

企业负债利率与财务杠杆利益呈反方向变动关系,降低负债利率能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企业应通过比较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和各种举债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且利息成本较低的负债资金;企业还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还本付息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借款实际利率。同时还应根据企业资产配置的要求,优化借款结构,在不增加筹资风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短期贷款。一般应做到:一是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良好的资本结构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为此,所确定的资本结构首先应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二是着眼于提高资本收益率。企业在筹资时,尤其是举债时,应以盈利为出发点,力求调整优化资本结构,使负债经营所获收益尽可能多地超过负债经营成本,进而提高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收益率。三是促进资本结构的优化调整。资本结构是一种动态组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作出决策时,应选择一些弹性较大的筹资方式,为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留有余地。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初探 下一篇: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