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义工:爱心让社会更美好

时间:2022-08-08 09:37:29

香港义工:爱心让社会更美好

“黄老伯,您好!”还未进屋,陈建成就大嗓门地喊开了。

这个14岁的少年,目前在香港佛教觉光法师中学读中一。每周跟随学校义工小组到沙田广源村看望独居老人黄老伯,已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黄安老伯退休前在香港永安百货做销售,虽有一女儿,但由于工作关系不常回来,在老伴去世后,黄老伯便成了独居老人。由香港佛教觉光法师中学组织的义工小组,经常会组织同学们定期探望这些独居老人。这所全港最大的佛教团体――香港佛教联合会创办的中学,希望他们的学生除了是一个自律自爱的青年人外,更是关心社会及爱护别人的好公民。为此,学校设立了公民教育组,定期举办各类活动,鼓励同学们放眼世界,认识周围及反思自己在社会中兼任的义务和责任。

香港大部分学校都会组织很多义工活动,如卖旗、卖奖券、废纸回收、植树计划等。有些义工小组还会为老人的家全屋翻新。“哪怕只是送去一些干果,坐着与他们聊聊天,老人们都会非常高兴。”陈建成说。

数量庞大,包罗万象

在香港,志愿者普遍被称为“义工”。1968年,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咨询委员会及下属的志愿者服务部。1970年,在社会福利署的资助下成立了专门负责发展志愿工作的独立性机构――义务工作协会。1981年7月,义务工作协会正式更名为“义务工作发展局”。经过30年的发展,志愿工作的讯息被传送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广泛的响应。据统计,已有超过94万人在社会福利署登记为义工,这个数字占香港人口总数的近1/7,而在社会上担任义工的人数远超这个数字。

香港的义工服务包罗万象。义工服务对象包括关怀老人、患者、弱智人士、内地新移民等,还包括戒毒者、囚犯等“特殊人群”。服务项目包括提供护送、护理、辅导、探访、交谈、娱乐等方面的支持和协助。义工通过到狱中探访囚犯、给囚犯写信等形式,帮助囚犯反思自己、认识自我;通过多种辅导和帮助,让赌徒“金盆洗手”;对有轻生念头的人,义工们通过各种办法与他们倾谈,缓解他们的情绪,让他们重燃希望。义工来自不同年龄和背景,有儿童、学生、在职人士、家庭主妇以至退休人士等。其中,青年人是主体,占45%左右。这些义工每年服务的总时间在1000万小时以上。

“卖旗”、“卖奖券”也是极富香港特色的义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卖旗’是我来到香港以后才听说过的一种义工。”来自山东,本科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焦扬说,“每周六上午,慈善机构或教会组织就会派人在地铁站门口送出一些小贴纸。路人经过时,可以捐几块不等的硬币,来买一个‘旗’(也就是小贴纸)。每次不管捐多少,都能得到一张贴纸,香港人经常贴在胸前,表示今天买了旗,做了慈善。而一般这种慈善机构会派出很多人,所以有的路人经过不同的卖旗地点,往往会买多次,于是他们身上就贴着很多‘小旗’,非常有爱。”

政府支持,运行有序

香港义工文化历史悠久,社会不同的非政府机构及义工组织,均可以通过多元方式推广义工服务。香港从事志愿工作的机构超过2000家,各类社会团体有400多家,涉及到几十个行业,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各有不同,运作方式迥异。义工组织运作有条不紊,要归功于香港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一般来说,政府不参与、不干扰任何义工组织的运作。义工组织只要在政府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均为合法。如果该组织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需要政府资助,政府也会施以援手。

义工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三方面:政府拨款、社会和个人捐款、自办实体创收。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社会援助,每年政府通过社会福利署拨给义工局的工作经费达1000多万港元,凡是通过政府拨出的款项,其使用和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相对来讲,政府的拨款对于大部分团体和机构来讲所占的比例仍然是较小的一笔数目,大量的经费来源是社会各界的捐款。

特区政府除了推动及鼓励不同界别的人参与义工服务外,还开展跨界别合作,大力推动“家庭义工”概念,鼓励家庭成员一同参与义工服务,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谐,还有助于把义工服务推向纵深,让更多的人参与并支持义工服务。此外,特区政府还鼓励少数民族族裔、弱势社群等也参与义工服务。

注重技能,长期培育

香港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非常发达,几乎深入到每个有需求的群体。“社工”和“义工”有联系亦有区别。香港对社会工作学位或文凭的取得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是相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对社工采取强制注册管理,未注册及登记者不得从事社工的工作或自称社工。

“社工”和“义工”相辅相成。专职社会工作者大都毕业于正规的大学社会工作系,并经过香港社会工作资格认证成为注册社会工作者。这些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职业人员,可以供职于一个社会工作机构或者私人执业,面向个人、家庭、团体、社区或组织提供专业性的服务,促进个人与社会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同时也协助义工队伍的管理工作。而义工的准入门槛相对比较低,有爱心的人士都可以去自己感兴趣的机构中服务,义工的服务时间可通过机构证明记录在案。每年义工联合会都会对服务时间长、服务质量好的义工进行表彰,肯定社会义工人士的工作。

尽管义工门槛不如社工门槛高,但香港的各种社团在组织开展义务工作中对义工的专业技能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义工人员会有基本的培训。经过长期培育,以及社会上众多个人和团体的参与和推广,香港义工已成为政府和商业部门以外的“第三部门”,在社会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稳定的一大要素。

贡献个人时间,不求回报地服务社会,已经成为香港义工的一种信念,深深扎根于香港市民心中。义工服务他人过程中体会到的满足感,成为推动香港市民持续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

上一篇:刘猛:请叫我公民 下一篇:义工:让世界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