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比较

时间:2022-08-08 07:56:10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差异。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近期收治冠心病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5例;A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脂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B组患者降脂疗效显著下降,且效果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TC和LDL-C水平均显著治疗有效、且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冠心病;血脂;安全性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近期收治冠心病患者170例,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脂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探讨两种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70例,均符合陈灏珠主编《心脏病学》诊断标准[1],入组前4周停用降脂药物,并排除合并心脑肝肾功能障碍、1型糖尿病及药物过敏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8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及TC、LDL-C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10mg/d;B组患者则采用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10mg/d;药物服用时间均为每日晚餐后2h;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TC和LDL-C水平检测;②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和乏力,并计算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2]

血脂达标率判定标准:①TC水平≤4.68mmol/L;②LDL-C水平≤2.60mmol/L。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分别选择Epidata3.05和SPSS15.0;其中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降脂疗效比较

B组患者降脂疗效显著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降脂疗效比较[n,%]

与A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B组患者治疗后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

与A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及痉挛,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类心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类型。已有研究证实,血脂水平异常增高是导致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冠心病发生及病情进展方面作用已被广泛确认[3-4]。

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且国内外有关其可使冠心病患者获益报道较多[5-6];而瑞舒伐他汀是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应用的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亦是目前降低LDL-C水平最强的调脂药物。但国内有关瑞舒伐他汀与其他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及安全性报道较少。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具有更高三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亲和能力,且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对其代谢影响较小;同时其对于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及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功能亦被证实[7-8]。

本次研究结果中,B组患者降脂疗效,治疗后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在控制血脂水平方面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证实两种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均未诱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符合治疗安全性需要。

综上所述,相对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03.

[2]赵希哲,马凤云,罗维,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31-1633.

[3]瑞舒伐他汀中国注册临床研究协作组.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多盲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3):207-211.

[4]石蕊,姜铁民,赵季红,等.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19

[5]周敏,冯亚新,刘忠志,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9):151-153.

[6]于福恩,万明花,孙红国,等.他汀类药物多效性临床应用新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1):114- 115.

[7]熊浩伟,谢志泉.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患者的调脂抑炎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590 -592.

[8]杨文,刘洁云,秦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16(2C):621-623.

上一篇:血液透析室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下一篇: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