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现状改革之思考

时间:2022-08-08 07:45:3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现状改革之思考

摘 要: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做好互动教学,就要激发师生互动热情;兼顾学生之间差异;准确适度使用各种互动教学手段。

关键词:互动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93-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国课,兼具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是所有课程中非常难以教好之课,为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点。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的“话语霸权”: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讲者。课堂气氛沉闷而乏味,教学效果微弱且乏善。而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则是师生话语平等、师生“众言堂”的民主平等课堂: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都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是演讲者又是听讲者。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带动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教师的成就感。

一、现状分析

互动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普遍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和效仿。但是,思政课堂的互动教学现状却不太乐观。

(一)师生缺乏足够的互动激情

首先是部分学生态度冷淡。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上,有一小部分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认为思政课无用而轻视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油盐不进”,完全忽视思政课的学习。在这些学生的影响下,思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其次是部分教师态度消极。由于互动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昂的热情,所以,思政课教师除了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之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专业知识:文、史、哲、法等。同时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最新讯息。但是受制于种种限制,思政课教师往往很难做到这样广博的知识面,同时,有些教师把做科研放在首位,无心钻研教学,这样更难有热情搞好互动教学。

(二)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大学生课堂参与的差异表现为:同样一个讨论话题,往往文科学生讨论热烈,积极表达,而理工科学生则“刚毅木讷”,不知所云;同样一个辩题,往往女生积极发言,言辞犀利,滔滔不绝,而男生则反应迟缓,吞吞吐吐,略显被动。这说明学生的专业、性别等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在教学时要兼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然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班很多是大班,人数最少七八十,多则一百几,实施互动教学很难注意到学生的差异。再者,有些教师为了减轻备课工作量,往往也不愿意花心思去思考学生的差异该怎样注意,互动教学该怎么实施。这样,往往是同一个讨论题,教师不分学生专业、性别,统一要求;同一个辩题,教师在所有班级,所有学生中统一采用。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会是多么微乎其微。

(三)互动教学诸手段运用不当

高校思政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思政课既要传授学生以知识,又要疏通学生以思想;既要“钉钉子”,又要织网络。所谓“钉钉子”,就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一定要思政课教师讲解,并且要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务必掌握。抓住主干,串起链条,这样学生才能系统掌握思政课的思想体系。互动教学各种手段的采用都要为达到此目的而合理使用,但是有些教师为互动而互动,没有认真琢磨各种互动手段的准确运用。另者,在市场交易理念驱使下,有的教师为了讨好学生而过度使用互动教学(如在时间上太长,在内容上走题等),忽视了“钉钉子”,虽然课堂气氛很热烈,下课后学生大脑一片空白,没有达到思政课应有的实效。

二、改革对策

要让互动教学成为受学生欢迎,并成为思政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互动教学必须改革以上所述的弊病。

(一)激发热情是实现互动教学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智力因素属于情感领域,教学中只有重视情感领域,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本人的教学热情必不可少。教师的热情来自于对本职业的强烈责任感,来自于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大爱。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提醒自己爱职业、爱学生,这样就会激发教学激情,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去关注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只要教师用“心”去交换“心”,以“爱”去交换“爱”,学生自然会亲近教师,进而相信其所传之道。

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负责人蔡乐苏认为:“学生没有天生就反感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的质量高低,学生的收获大小,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1]所以,教学方法革新是吸引学生的关键,而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则是最重要的方面。怎样激发学生热情呢?首先要让学生端正对政治课的态度。针对部分学生重视经济,轻视政治的错误倾向,政治课教师一定要阐述清楚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白:不懂政治何谈经济!现实社会中,任何政治现象都同经济现象密切相连。经济为政治提供最基本的条件,政治是直接为经济服务的。

当学生理解了经济对政治的重大关系,他们就会主动喜欢政治课。当然,仅讲清这个问题还不够,教师还要学会运用各种技巧激发学生热情。首先是授课形式技巧:教师要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精彩视频、精美图片、经典声音等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思政课堂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借用语文课的方式,如诗朗诵;可以借用音乐课的方式,如音乐欣赏等。把抽象枯燥的思政课教成诗情画意的艺术课,学生自然会兴味盎然。其次是授课内容技巧:教师要善于开发出紧扣社会热点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把教材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是教师授课言行技巧:教师可以“眉目传情”,在一举手一投足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气氛需要,运用不同的注视方法达到与学生的心领神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对于走神的学生可以长时间地注视一会,让他(她)乃至全班同学都引起警觉。讲课声调要抑扬顿挫,并加上必要的手势。当一位思政课教师像杰出的演讲者站在讲台上授课时,一定会激发学生广泛的互动热情。

(二)互动教学要兼顾专业、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专业不同,性别不同,互动效果也大相径庭。首先,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文科学生是人文思维,理工科学生是科学思维――是有很大差别的。人文思维是通过对现有掌握的知识及经验做出主观的判断及见解,并对其进行加工、修改,甚至通过其衍生出自己新的见解的一种思维模式。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答案,但却不一定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以,文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千奇百怪。而科学思维是建立在已经掌握客观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做出对其相互联系及作用的推理判断,并设法去设计针对这种事实可以作证明的事实实验作为验证,从而得出一个客观事实。因此,同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理工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回答往往追求标准一致。思政课是人文学科,其问题的解决自然也是多维的。但是,这对于理工科学生的确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实施互动教学时,理工科学生往往参与度很低,而文科学生则积极性很高。“思政课教师设计的互动式教学方案,能够较为有效地帮助文科生学习思政课,良好的反馈信息使教师确认经验做法的有效性,但这些有效性的前提――学生的专业背景――却被忽视,从而导致教师从一批学生中提炼的教学方法,却不适于另一批学生。”[2]解决专业差别问题最好是在分班教学时,把专业相近的学生安排在一起,思政课教师在上课时务必要注意此问题。对于互动参与度低的部分理工科学生,教师首先要积极引导,让他们逐渐意识到社会科学不同与自然科学,需要学生自己去多维思考,得出不同结论;其次要经常鼓励他们参与,哪怕学生只是说出一两句,也要及时表扬,切不可以文科生的要求来要求理工科学生。

其次,思政课教师还要注意性别差异问题。在大学课堂上,女生往往比男生更活跃、积极一些。笔者曾在所带班级中做过多次辩论赛,主动参与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女生,有些男生即使被点到名参加,也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所以,互动教学时应该注意到男生的懒于参与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固定的学习小组:男生几组,女生几组。在互动教学时,每个小组都要派代表参与,并且代表实行轮换制。通过这样的形式,久而久之,男女同学都会养成自觉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良好习惯。

(三)准确适度使用各种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是提高思政课课堂实效性的好方法,但是考虑到思政课本身的双重任务:传授知识和疏通思想,思政课教师在运用互动教学时,则要把握好准确和适度问题。下面将以常用的几种互动教学手段分别说明。

1.案例教学模式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优秀的案例往往可以深刻教育学生,并引起学生的争相效仿。选择教学案例是非常慎重的事情:第一,所选案例应该是积极正面的教学案例,正面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强烈情感。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观摩课,有的教师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用了一些负面案例,结果给听课者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第二,所选案例应该是紧跟时代的,贴近当代学生实际的。古人离今天太远,时代差异无法抹平,无法激起学生的共鸣。第三,所选案例最好是我国的或者我们身边的,适合学生实践的。

选好案例之后,要在课堂上控制好呈现案例时间,时长五分钟以内,时间太长必然冲淡教学主题。展示案例之后,要快速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让学生的互动思路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为通向课堂教学内容铺垫平坦之路。案例教学模式运用要注意,一次课四十分钟,案例不能多,一个就好;案例的呈现和互动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否则,效果反差。

2.问题讨论模式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思政课教师设计问题极其重要。要设计好互动问题,就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明确所设问题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互动的课堂气氛,还是为了推动师生互动的深入。第二,注意所设问题的切入点:根据教学重难点设置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设置问题;根据近期社会重大热点问题设计问题等。怎样寻找优秀的互动问题呢?其一,思政课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结合所教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综合考量。其二,怀疑――对教材上或生活中的某些观点的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怀疑是提出问题的有效手段。现在的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语言犀利,对课本上的一些观点敢于提出反对意见,教师正好可以就学生们的怀疑问题进行互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给学生思想除弊。

问题讨论是为了对所学知识达到理性认识,所以,师生要探讨问题的“为什么”,即问题的本质,而非探讨问题的“是什么”,即问题的表象。有的教师为了互动,在课堂上也经常提问,但是都是问些“是什么”的问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触及到事物的“为什么”的本质问题,才能达到互动教学的真实目的。提出“为什么”的问题不要太多,一节课能够有效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3.体验教学模式

体验具有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之特点。体验不仅能获得对体验过程和对象的生动丰富的感性认识,还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评价。常用的体验教学模式有:情境体验,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角色体验,即通过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来获得丰富体验的教学方式。操作体验,即通过让学生从事一定的动手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体验的过程。思政课堂上,运用较多的体验教学模式是情景体验和角色体验,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以演小品的方式实践之。

体验教学参与的人数往往有很大限制,很多学生成为旁观者,而且娱乐性太强,学生从中得到的思想性理论性收获微小。所以,要让体验教学惠及广大学生,教师必须要考虑参与人数,体验的娱乐性与思想性兼顾,体验的可行性等问题。教师要创设和思政课密切相关的且富有代表性的情景,同时要把知识点贯穿其中,用最经济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成效。由于体验教学的要求较高,思政课教师千万不要随心所欲和滥用此法。表面上场面热闹,实则可有可无的体验,顶多只是浪费师生的宝贵时光。

参考文献:

[1]倪光辉,赵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魅力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2008-07-17:13.

[2]袁本文,范丹卉.主体差异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影响――基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实证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上一篇:萨维尼物权行为理论的修正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