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策略

时间:2022-08-08 07:15:48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策略

[摘要]实践教学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农业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在培养合格人才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了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的提出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学专业 实践教学

1 农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受以前培养目标及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从事农学专业教学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实践教学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而已,掌握基本理论才是最重要的;片面地认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因而只重视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在不重视实践教学的教师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也对实践教学兴趣不大、热情不高。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所搞的实践教学脏、苦、累,且档次较低,总是和庄稼、泥巴、肥料、农药等“低级”东西打交道。因此,有些学生在实验、实习、科研训练时只是看看而已,不愿意动手。

1.2 专业建设经费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农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它不仅要求有一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学术造诣深、科研、生产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而且要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基地。由于种种原因,农学专业目前专业建设经费不足,特别是实习、科研基地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工具也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培养的需要。因此,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是新时期农学专业建设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3 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布置,忽视过程管理。有些高校看似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关实践的教学文件一堆,课程论文该如何做、生产实习该如何做、毕业论文等该如何做都有规定,但学生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生产实习、科研训练、社会调查等,基本上都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搞成什么结果就算什么结果,缺乏对各实践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认真听讲,不认真操作,走马观花现象十分普遍。考核中,普遍表现为重理论考试,轻实践考核。给人的感觉是措施很硬,但操作过程监控很差,很少有学生会因实践环节完成不好而不能毕业的情况,以致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实践教学成了走过场。

1.4 生源不足,生源质量有待提高。生源不足,生源质量较差,是长期以来困扰农学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其他行业有很大的滞后性,农业和农村很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农村经济落后,农业工作条件艰苦,农业科技人员待遇偏低等,对考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很多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不愿意投身农业行业,从而使农科成为冷门学科,生源数量不足。农学专业每年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的比例,不到招生人数的一半,能够在重点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更少,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因此,如何扩大生源,提高生源质量,是新时期农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必须研究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2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2.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学农爱农的思想。专业思想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一个大学生如果他的专业思想不牢固,他不热爱自己的专业,他就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这种学生即使有很高的智商,也不会在他所在的专业领域内有大的成就。因此,搞好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学农爱农的思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看待农业产业的发展,鼓励学生致力投身于农业这一行,这是农学专业建设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关于农学专业的专业思想教育问题,过去几十年一直都在提,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专业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实证资料。过去专业思想教育大多是大会上讲,课堂上提,没有实质性的实证材料。学生没有真正看到学农的希望在哪里?出息在何处?结果专业思想教育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少,但是收效甚微。总结过去专业思想教育。

2.2 教学改革应该与时俱进,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通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大生产适应能力为目标的改革方向,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专业素质、掌握多种实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使学校的教学改革沿着与社会需求相互适应的轨道发展。

2.3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专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个专业如果教学质量出了问题,它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机制引入教育的历史条件下更加如此。因此,努力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新时期农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提高教教教学质量。

农业人才的培养、科技的推广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担负了重要的历史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但是专业实践课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是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实验教学及社会实践教学。面对这种局面,我认为应当加大教学实验室建设,引进实验器材,切实有效地抓好教学基地的建设,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参观、生产实习等等,切实提高实习的质量和效益。

上一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举措 下一篇:谈初中美术课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