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工作结构课程体系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时间:2022-08-08 06:34:41

获取工作结构课程体系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摘 要: 当前课程改革未从根本上打破学科体系课程结构。面向工作进行工作分析,确立课程结构内容,构建工作结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学科体系结构课程 工作结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各级教育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组织进行了多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近20年的艰苦工作,从结果来看,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各级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行业急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而又招聘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行业对专业技术技能知识的要求与学校的培养严重脱节。特别是大量的学生在毕业后,为了就业生存而转行从事其他较低层次的工作,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探究其根源,所进行的课程内容改革,是基于行业的岗位任务要求与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的不匹配而进行的,由于没有或很少触及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边界,这种不匹配依然存在,传统的学科体系结构坚固依旧,并未因改革而有明显的改变。影响改革效果的关键问题是没有着眼于职业教育知识技能体系的源头――工作体系。

一、学科体系结构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弊端分析

学科体系是根据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所构成的知识体系。根据学术研究的需要,将人类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知识按照门类分为学科,再根据学科内部知识之间的组合得到学科课程结构关系。学科体系培养学术性的人才。

由于学科体系重在理解世界,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在排序时,是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按照知识逻辑顺序编排课程,致力于传授陈述性的理论知识,专注于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重在理解,很少或没有涉及“怎么做”的问题。这种知识体系培养的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学术性人才。

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习得系统完善的、逻辑严密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为实践技能的学习做准备,换言之,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实践技能训练的前提。该课程结构的设置是面向知识体系。

这种课程结构在知识技能的获取上存在很大的误区。第一,这种课程结构将理论知识的获取与实践技能的习得定义为单向线性的,即“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实际上两者在习得的过程中,它们是双向的,即“专业理论知识?圮实践技能”,具有相互促进与提高的作用。第二,它容易将理论知识的获取与实践技能的习得人为分割,这就造成在进行理论学习时,教师越教越深越难,学生越学越惧越厌,学生最后丧失理论学习的兴趣;而在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时,缺乏理论知识做指导,想再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已没有机会,最后造成技能训练草草收场,更有害的是造成教师对自身实践技能的习得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三,由于学科体系是按照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所构成的,在学科课程结构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课程内容重复,教师在组织实践训练时,训练的内容也会出现重复相关联的现象,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第四,课时的分配不合理。这是因为学科课程结构在课程的编排中,是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以掌握知识为原则进行课时分配,这种课时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就是实用的、应用的课程课时不足,学生学习了很多不实用的,应用不上专业理论知识。

二、工作结构课程体系在职业教育中的适应性分析

在工作体系中,工作结构课程体系是根据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所构成的实践体系。在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进行组合,为了达到任务目标所得到的工作结构课程关系。该课程结构体系培养的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指向的技术技能人才。

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工作结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理论知识的获取与实践技能的习得是双向性,而非学科课程结构体系所强调的单向线性关系,将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进行融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教学,是非常好的途径。我在以前的教学改革研究中,进行了几年“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研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教学效果。任何将理论知识的获取与实践技能的习得割裂开来的课程结构体系,在教学中都是低效的。

工作结构课程体系强调在工作岗位的情境中,任何工作任务的工作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在完成任一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对应的知识技能是相对确定的。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工艺的改变,知识技能会有同步的变化。一言以蔽之,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是确定的,面向工作过程设置的课程结构内容指向是明确的,工作体系的知识技能都是为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三、工作结构课程体系获取的途径

(一)获取工作结构课程的技术路线

工作体系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工作结构课程体系的获得就应对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当然,在一个工作体系中,会有很多不同工作任务。不同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也有差别。按照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可形成由低级到高级的纵向逻辑关系;按照工作任务之间互不关联,可形成横向并列的逻辑关系;按工作任务完成的先后,可形成串联的逻辑关系。

由于工作任务具有横向的、纵向的、串联的逻辑关系,要得到工作结构课程体系,就必须进行系统的立体工作分析,再根据分析数据设计课程内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获取工作结构课程体系的技术路线如下:

(二)获取工作结构课程体系的技术策略

1.工作任务的确定

具有前瞻性的工作任务的确立是获取合适工作结构课程的源头。在工作情境中,工作任务很多,不可能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来得到工作结构课程内容,真正纳入到工作分析以得到工作结构的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是有选择的。换言之,工作任务的确定也就决定了最后工作结构课程的代表性、合适合理性。要确定纳入工作分析的工作任务,建议聘请行业就业区域内的有代表性的专家及本专业专业建设的教育专家进行充分的工作任务论证,保证工作任务覆盖完整的工作岗位群,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整性。

2.工作分析的技术策略

在确定进行工作分析的对象后,要有效开展工作分析,使分析的结构具有前瞻性、代表性,工作分析的技术策略就尤为重要。工作分析的目标就是要得到工作结构,即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完成的工作模块,不需要涉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分析。

工作模块结构的分析可以按照完成目标的难易程度的差异,分为一级模块、二级模块等。在按级分模块的过程中,当然可以根据横向、纵向、串联的工作任务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模块划分。

3.课程结构的获得

从工作模块得到课程结构就实现了行业到教育业的转变,在技术上是最困难的环节。我曾赴德国学习“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及“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如何从工作模块得到适合的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是困扰我多年的难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实现行业到教育业的转变,最好的方式是进行项目课程结构设计。由于工作模块是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按级划分,可以按照工作模块进行项目课程结构设计。

4.课程内容的确立

获得课程结构后,可以根据学科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以及技术技能知识的训练过程,确立项目课程内容。在项目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单个项目不宜太大,否则容易回到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中。在项目课程内容确定以后,可根据工作任务模块的重要性,以及完成的难易程度进行课时分配,实现课时分配的最合理化。

我从事职业教育近24年,经历了职业教育沉浮的各个阶段,以上分析也仅是我对一线教学经验的思考总结及探索。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结构课程体系的研究必将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职教通讯,2006.

[3]徐国庆.从工作组织到课程组织: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组织观.教育科学, 2008.

[4]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教育发展研究,2005.

[5]徐国庆.工作体系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本质.职业技术教育,2007.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参与 下一篇:教孩子们去思维比教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