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8-08 03:16:05

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巩固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其生存期,可以弥补手术治疗的不足。由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脱发、便秘、呕吐,厌食,焦虑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毒副反应,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癌 化疗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68-02

相关调查显示,化疗以后,89%的患者认为西医治疗的重要性,70%的患者相信中医的辅助治疗,只有60%的患者相信术后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营养的补充等外源性支持的重要性。甚至23.7%的患者否定外源性支持。患者只相信药物的药理疗效,却忽视了外源性疗法即躯体方面、精神心理方面和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调整对肺癌术后恢复的重要性。本文旨在从两个方面阐述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的影响。

(1)肺癌化疗后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可以在食疗中改善这种状况。肺癌患者有时候会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可以增加阴润肺和止咳止血、收敛的药方和食方。比如蛤蚧、龟板膏、龟肉和糯米等滋阴补养的食品。海蜇、百合、荸荠等,而藕节、山药、白木耳、莲子、百合、鸭梨和柿子等都有止咳、收敛止血的作用。除了中医中药的滋补食品外,肺癌患者宜选用牛奶、鸡蛋、豆制品、动物肝脏、瘦肉和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等。可以尽可能增加患者的进食量和进食次数。消化道毒副反应,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鼓励患者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进食易消化、含纤维素少的流质、半流质,避免辛辣、生冷、过硬及过于油腻的食物。化学药物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因此,应多吃些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大枣、桂圆、阿胶、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的病人给病人口服多酶片,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同时,要耐心劝导、鼓励病人进食。可辅之以健脾养胃的食品,如薏米仁、白扁豆、大枣等。对反应严重、长期营养摄入障碍的病人,可考虑用胃肠外营养输入法改善病人状况。在第3次化疗后,化疗病人普遍存在食欲不振,单从静脉补充不能保证病人的能量供应,不利于疾病恢复,可呕吐严重者注意观察呕吐的次数、量及颜色,配合应用止吐治疗。有肝功能损害的,应卧床休息,少食多餐,进有营养的易消化饮食,用酸奶替代牛奶,以免腹部胀气。

(2)医生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了解患者的内心动向,给予及时的疏导。医生需要制订周密的治疗方案,并且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对肺癌的掌握程度,针对性的开展乳腺癌知识教育。讲解临床治疗的方案和预后情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医生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化疗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让患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轻化疗反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配合治疗。化疗期间,为了减少化疗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在化疗前给予静脉推注止吐药物,如托烷司琼、甲氧氯普胺等;化疗前不要进食,化疗后进食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护理;化疗期应在安静的环境下休息,听轻音乐,保持良好的心情。此期由于化疗的毒副作用较大,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药液外渗等不良反应会很快出现,甚至有的患者悲观失望,放弃治疗,等待死亡。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慰和解释,采用心理疏导和暗示疗法,帮助患者渡难关。

(3)化疗所致的局部反应,大剂量的药物及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易损伤血管,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同时由于药物的高浓度可致化学性静脉炎。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弹性、药液的性质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输入多西紫杉醇及表阿霉素,输入的药物可被稀释,对静脉内膜不造成损害,同时又不会反复穿刺静脉,防止了表阿霉素等的外渗,不会造成局部坏死及机械性静脉炎。选择粗大、易穿刺、好固定的血管。或者使用中央静脉或深静脉血管化疗,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4)预防感染也是对肺癌护理的重要环节。密切观察肺癌患者的外周血象,做好被褥的消毒工作,房内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患者一切用物经灭菌消毒后方可使用,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炎治疗。定时对患者的口腔黏膜、皮肤、会的清洁消毒。告诫患者不要随便走动,减少探访,避免交叉感染。并且要防止鼻腔出血和牙龈出血。对出血、皮下瘀斑的患者遵医嘱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全血,输液完成拔针时注意按压穿刺部位 5-8m in,部分患者采取留置针输液。病人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发生感染。据统计,65%的病人在化疗中出现皮肤反应,轻者涂肤轻松软膏即可,重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局部涂氧化锌软膏,红外线照射。化疗后病人可能出现周围性水肿,甚至严重者出现浆膜腔积液,此时病人要使用激素治疗,密切观察水肿情况,指导病人抬高下肢,增加静脉血回流,嘱病人穿宽松衣服,防止擦伤皮肤。

(5)结论。 化疗是治疗肺癌的手段之一,但也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增强患者的耐受性,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是医护人员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化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确定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拟定教育计划。做到教育内容因人而异,因化疗方案而异。多数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预防和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5

[2] 郭明贤,张茹英.对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27-129

[3] 刘莹,郑龚云,王 莉.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1998,13(5):262-264

[4] 癌症病人自助指南卡片简介[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44):180

上一篇:人性化护理在围手术期的应用 下一篇:探讨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