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经腹良性胆囊切除比较分析

时间:2022-08-08 02:48:32

腹腔镜与经腹良性胆囊切除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和经腹手术对良性胆囊切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7年12月良性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患者104例病历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6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44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止痛剂使用、肛管排气、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术后止痛、肛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腹腔镜;良性胆囊切除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20-1

胆囊切除手术广泛适用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等疾病,是外科最常做的手术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7年12月良性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患者104例病历资料,男58例,女46例,年龄37~67岁,平均48.26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6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44例;胆囊炎34例,胆囊结石37例,胆囊息肉样变33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因、病情和身体一般状况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麻醉方法两组均采用异丙酚诱导气管内插管全麻,以国产ACON700型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10~15mL/kg,呼吸频率12次/分。国产LG型监护仪测血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等。

1.2.2开腹手术组取右上腹经腹直肌旁正中直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进腹,探查腹腔,显露胆囊三角,处理胆囊动脉,游离并切除胆囊,间断缝合胆囊床,留置引流管,关腹。

1.2.3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取头高足低,右高左低仰卧位,麻醉生效后,CO2气腹,腹内压保持12~14mmHg。采用3孔法,腹腔置入器械探查,确认无其他脏器病变及穿刺损伤。在腹腔镜监视下,用夹持钳将胆囊底提起并指向肝膈面,以显露术野。用另一夹持钳提牵Hartmann袋显露Calot三角,用微型剪沿Hartmann袋剪开浆膜,再钝性分离廓清Calot三角、解剖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别施钛夹剪断,电凝电刀切除胆囊,在完全切除胆囊前提起胆囊仔细检查胆囊床有无胆汁渗出及出血。电凝止血,盐水冲洗。从剑突下套管针取出胆囊。必要时胆囊床下置胶管引流,经右侧腹穿刺孔引出。取出全部套管针,排除腹内气体,剑突下及脐部切口各缝合1针,余两切口用伤口拉合胶布粘合。

1.3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止痛剂使用、肛管排气、手术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所有数据录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术后止痛、肛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1 腹腔镜组合开腹手术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腹腔镜手术(60) 经腹手术(44) P

手术时间(min) 72.45±13.46 54.13±11.24

术中出血(ml) 42.35±11.26 76.18±15.34

止痛剂使用(%) 5(8.33) 37(84.09)

肛管排气(h) 9.26±1.67 28.33±5.12

手术并发症(例) 5(8.33) 11(25)

平均住院时间(d) 7.12±1.45 9.39±2.12

平均住院费用(元) 6674.52±417.21 5136.14±313.65

3讨论

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腹切除病变胆囊,其优点是暴露充分、操作直观、结石残留及胆管损伤几率相对较小;但切口相对较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较慢,患者相对较痛苦等缺点也十分明显,尤其是体形肥胖或胆囊位置异常的患者会让操作者付出较大的体力,术中操作和术后愈合等风险较大。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认可,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被迅速推广[1]。我们对104例分别经腹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对比分析后认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对胃肠道干扰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2]等优点,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费用较高。

本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虽明显少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薛新国,云瑞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100例报告[J].海南医学,2007,18(11):103-104.

[2] 蔡逊,卢绮萍.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6,13(3):253.

[3] 保红平,方登华,高瑞岗,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

上一篇:胃癌与microRNA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102例甲状腺肿块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