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后的困惑

时间:2022-08-08 02:19:08

家访后的困惑

多次家访之后,我对我班学生家庭教育的状况感到非常失望与困惑。我班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素质差,在教育子女时,常常出现与我们教师的教育相违背的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在学习上几乎得不到家长的指导。二是多数学生家长很难尽责任与义务,他们有的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看管着。三是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关心有余,而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甚少,对开发孩子智力的投资少之又少。四是家长很少和学生沟通,大多数很少带学生出去玩。五是家长很少主动与老师沟通,很少主动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六是家长对学生不交作业或考试不及格时大多数采取打骂或是无所谓的态度。七是学生学习有了困难,一般都推给老师,多数家长常对我说:“我们都很忙,什么也不懂”,“学生交给你我们很放心,望老师管好就行了。”八是家长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甚至埋怨做爷爷奶奶的没管好。九是家长太溺爱学生,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放任的态度。十是家长们大都很少思考,对育人的方法了解的也微乎其微。且看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1:我班一姓陈的男生,多次不交作业,老师打电话问家长,家长却说每天都看见他在做的。为了解具体情况,在一个星期日,我去该生家家访。到他家门口,映入我眼帘的是:屋里堆满了钱纸,堂屋后面墙壁正中设有神完,神完前点着香腊,地上留有烧过的一堆钱纸灰。眼前的情景让我仿佛是走进寺庙的感觉。我不由得问:“这是陈某的家吗?”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正与一个妇女在交谈着,转过身来答到:“是的。”我作了自我介绍后,他说他就是孩子的父亲,每次开家长会都是孩子母亲去的,因此,之前我们都互不认识。经交谈,原来陈某的父亲被称为神医,那妇女就是来找他看病的。当时已是下午近六点钟了,陈某却没在家,他父亲说好像是早晨八点过起来后就出去了,中午饭也没回来吃。我把该生在校的情况一一反映给他后。他说,都是他母亲在管。的确,每次开家长会以及接我电话的人,都是学生的母亲。6点半时,陈某的母亲从地里回来了,听说陈某还没回来,也与孩子的父亲一样,没有任何的惊奇和担忧。我说:“你们的孩子一天都没回来,你们也不出去找找吗?”其父亲说:“到哪里去找呀,再说我也走不开。”七点过,陈某终于回到家,我叫他过来坐在我身边,问他去了哪里?他说去了什么地方,他甚至不知道那家姓什么,却在人家玩了一天,把饭也吃了来。我问他是不是经常跑出去到这个时候才回来,他竟然点了点头。其实,从他父母的表现就可推想他这样跑出去是习以为常的事了。我正与他交谈着,孩子母亲突然拿着木棍来,叫陈某跪下,并举起棍子就向孩子打去,在我的阻挡下,才没打了。在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上,我们都在讲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不要只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教育孩子。而家长们却是除了打骂似乎别无他法。

案例2:我班一姓殷的女生,一是长期不交作业,二是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为此,我来到她家,屋子很简陋,屋里很黑,说是租的房子。她奶奶很热情地招呼我坐,我说明来意,把孩子情况说与她听后她奶奶说:“老师,我们也没办法,她回来一趟就跑了,我也管不住,我只是做点饭给她们吃。”一会儿,一个男的扯着该生进屋来,嘴里说着:“你读什么书哟,给我滚回家来算了。”在我面前就开始打学生。原来这就是该生的父亲,从未开过家长会,此我也不认识。我阻止他后,我说学生成绩差,品行不好跟你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他说他忙打工,交给她爷爷奶奶管的,是她的爷爷奶奶太“日农”(他说的方言,也就太差了的意思),没有管好。他刚才的表现,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甚至不会与我这个作老师的打个招呼。现在却说他的父母没有把他女儿管好,管女儿是他的责任,却把责任推给父母,出了问题又来埋怨父母。

除以上两个案例外,在我们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尤其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在家庭教育上更是糟糕,有一个姓麻的女生,母亲在她不到一岁就离家出走了,因为她的父亲经常酗酒,现在也是如此。该生大多是由奶奶照管着,但有时她爸爸对他影响也较大,据说他经常硬拉着学生去地里陪他干活,导致学生经常做不成作业。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长们的素质有多低,在教育子女上除了简单粗暴的打骂外,几乎别无他法。

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同家长的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夭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扬帆起航的港湾”,这些形象的比喻都说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多次家访后,家长们的家庭教育状况让我感到非常迷惑,该如何提高家长们的素质,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呢?这成了我多次家访后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单靠每期两次的家长会似乎作用不大,那么学校能否定期举行家长培训呢?在此提出来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相互探讨。

上一篇:激发创造能力 培育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谈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