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关注儿童生命的自由舒展

时间:2022-08-08 02:17:05

教育生态:关注儿童生命的自由舒展

当教育行走在板结的土地上时,儿童稚嫩的生命在遭受着灼烤和戕害。于是,教育生态再次作为一种价值期待和理想,走进了理论者的视域和实践者的口号之中。这是为本真教育“招魂”的应然路径探求。

教育生态将注重人的生命的可持续动态发展,为孩子的完整生命和终身发展着想作为基本的逻辑线索。它主张真实,用真实的世界而不是抽象的世界来映照和引领儿童的生命成长;它主张倾听,用教育者特有的教育爱而不是打着关爱的口号行着“催熟”的事实来倾听儿童生命成长的拔节声;它主张平衡,让教育有所为有所不为,缘儿童性情自然而然施教,把握好自然与人造之间的张力平衡空间;它主张和谐,用关联性思维在儿童生命成长的周遭世界和共在的他者中求索教育的积极资源,用系统性思维关照儿童完整而非条块分割的生命结构;它主张可持续,教育要为儿童当下和未来的生命负责,而不是对儿童生命不负责任的竭泽而渔和过早深挖。总之,教育生态化就是把板结的教育土壤深耕细作,让儿童在松软的、透着空气的教育世界里自由自在地享受生命成长的畅快。

可是,分数至上的学校教育模式却成了与教育生态相悖的最现实、最顽固的迷障。分数的魅惑让教育中人充满了不可遏制的激动和躁动,催熟着一个个急躁和功利的生命。为了分数,教育的世界成了疏远现实、隔离人生的抽象的世界,儿童生命的活力和张力都被抑制在这个抽象扭曲、冰冷机械的世界里,将所有的丰富多彩简化为一堆堆枯燥乏味的符号,儿童在不问生命死活、不思意义安在、不问奔赴何处的境遇里,向着成人按照他们的逻辑预设的未来拼命奔跑、加速前进。为了分数,教育者没有倾听儿童声音的机会,在他们的逻辑里提升分数才是硬道理,其他一切都不足以证明儿童的优秀。为了分数,教育者难以兼顾平衡,他们人为地制造着一个个提高分数的契机和空间,各种培训班便成了儿童课下不得不选择的选择,儿童在超负荷地接受着所谓善意的教育。为了分数,和谐成了教育中的虚无,精致的竞争机制代替了对周围他者的仁爱、对自然生态的眷顾,只有自我和证明自我的分数是真实的,其他都是无所谓。为了分数,教育早就抛弃了不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的古训,在拼时间、抓效率、挖潜力的教育训练里成就现在、牺牲未来。分数至上的学校教育,把一个个生命都演绎成了分数的工具,生命的五彩缤纷被分数的战天斗地取代,丧失了灵动和鲜活,更无生态可言了。

总之,当下教育的异化现象已经成为荒谬的真实,以至于教育生态化需要砥砺前行。然而,教育要想对人的生命负责、对未来社会文明负责,教育生态化走向就是必然的选择,痛苦但必须守望的选择。

坚守教育生态化,破解教育背离人性本真的事实,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考量。

多给些生活真实的呈现。再精致的人为设计的抽象世界也代替不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对儿童灵魂的辐射和影响。有血有肉的生活背景才能让儿童感受到真挚,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相融合的睿智的启蒙。教育生态化不妨就把原生态的生活世界以教育情景的形式呈现在每一个儿童面前,让他们直观地感知教育对他生活教诲的价值。不仅呈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呈现生活中的假、恶、丑,既然要建构他们的评判价值观,就要把这个世界的真实郑重地还原给他们,并在这个起点上,引领他们走向思想观念、价值选择、灵魂反思与思维方式的优秀和卓越。

多给些自然成长的机会。这里的自然成长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成人的干涉减少些,老子《道德经》衷情婴儿、礼赞赤子,卢梭《爱弥儿》反对污染、力主自然,都是对自然而然教育的坚决守望与坚持,教育之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在于缘儿童之性情,按照其生命成长的节奏,舒缓用力。第二是接受自然的熏陶和洗礼,明白自然演进的故事,理解自然对人的价值和情怀,让儿童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得到深刻的教诲。多给儿童自然成长的机会,其实就是让儿童在自然的生态背景中自自然然地接受符合自身生命自然舒展的教育。

多给些自由思想的空间。自由思想的价值在于个性得到充分地尊重并因此得到智慧的庄严生成。因为思想是自由的,所以,儿童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多姿多彩的想法,可以把每个创新的火花升华为绚丽而富有诗意的精神结晶。所以,教育的生态化,就是要赋予儿童成长中的自由度,让其思想发出声音,在异样的声音之中,欣赏鲜活生命的思想表达和倾诉,品味各种声音的奇思妙想。

多给些和谐共生的智慧。每个人的生命成长都是不同的,但是都与他周围的“他者”紧密相关。教育生态化就是要把对“我”的教育与对“他”的教育整合,让每一个幼小的生命成长轨迹都在与他者的成长轨迹交融之中感受关联性才是这个世界的本原。如果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意识到他者的成长过程是自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资源,那么,彼此内心的承认与接纳也就是和谐共在,就是他们完满发展过程中最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当然这种和谐也包括个体生命内在结构之间的和谐,即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让我对我有一个直接的对话和省思,从而完成自我教育的自觉。

简言之,创设教育生态大背景,关注存活于其间的每一个小生命,把生命舒展的整体逻辑纳入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深处,这不仅是值得期待的逻辑话语,也应是我们孜孜不倦致力于改造的现实境遇。

上一篇:鼓励,也会成为一种伤害 下一篇:核心价值模糊是“装修”式校园文化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