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运动员赛前失眠的心理因素及调整措施研究

时间:2022-08-08 02:06:48

影响运动员赛前失眠的心理因素及调整措施研究

摘要: 运动员赛前失眠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但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充分研究的课题,赛前失眠发生率高,危害运动员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训练和比赛成绩。本文参考相关资料,对运动员赛前失眠进行界定,从心理角度的不同方面分析总结影响运动员赛前失眠的心理因素,针对原因提出各种积极有效的调整措施。对改善赛前失眠群体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提供一定的辅助和参考,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储备必需的能量。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insomnia in front of athlete match is worth taking but certainly not to obtain enough taking with the full research topic.The occurrence of insomnia in front of match is universe,which harms the athlete healthy in mind and body,and influences training and the result of compete directly. The author refers to correlation information and defines insomnia in front of athlete match,summarizes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for insomnia in front of athlete match,proposes the positive remedial measures in view of the cause of disease. The research is useful to improve the insomnia symptom in front of athlete match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and provide the certain assistance and the reference.

关键词: 赛前失眠;心理因素;赛前过分激动;焦虑;个性特征;社会支持;调整措施

Key words: insomnia in front of the athlete match;psychological factor;excessively excited in front of athlete match;anxiety;thumbprint;society support;treament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85-02

0引言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常见症状,轻者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达30~60分钟以上)或寐而易醒(睡眠中觉醒2次以上),醒后难再寐,或夜寐不安,睡眠不足5小时,重者彻夜难眠;醒后常伴有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健忘、心神不宁等症或白天困倦;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不是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

运动员赛前失眠是失眠的一种特殊类型,广泛存在于运动员中,发生率为60.5%,高于普通人群。[1]目前尚未见到较权威的资料或书籍对此定义,本文参照以上失眠标准,对由运动训练或体育竞赛等相关因素所导致,竞赛前开始发作,没有比赛就没有上述失眠症状出现的失眠界定为运动员赛前失眠。

目前关于运动员赛前失眠的研究资料很少,仅有的研究只是针对个别运动项目探讨造成运动员失眠的某个方面原因,提出的治疗措施比较单一,而且多以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为主。缺乏对运动员赛前失眠的心理原因及调整措施做全面、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从心理角度的不同方面研究赛前失眠的各种心理因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失眠运动员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本研究是赛前失眠运动员保证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为运动员储备竞赛必需的心理能量,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的需要。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陕西省队15名一线100米短跑运动员,西安体育学院14名一线100米短跑运动员,陕西省射击队20名一线射击运动员。技术等级情况:国家级健将17人,一级运动员32人。平均年龄20.45岁,平均专项年限6年。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制定运动员赛前失眠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此调查表是在走访有关运动心理学教授和教练员以及优秀运动员的基础上修改确定的,调查表内容包括36个题目,每题以五个等级记分,即“无影响”“影响小”“影响中等”“影响大”“影响非常大”。调查表重测信度为r=0.85。内容效度:通过对15位教练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调查,有13位认为所测内容包括了影响因素的80%-90%。发放问卷49份,回收49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发放采用当场发放,即填即收。

1.2.2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x2检验,回归分析。

1.2.3 逻辑分析法根据已掌握的材料和数据,分析原因,做适当推论,提出相应调整措施。

2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赛前失眠的心理因子

为考察运动员应激源与睡眠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睡眠得分为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的36种应激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由表1可知,第5项(赛前过分激动)、第8项(焦虑)、第12项(不恰当的比赛目标)、第13项(怀疑技术动作)、第17项(缺乏具体明确的比赛方案)、第18项(不良性格特征)、第19项(缺乏社会支持)这七种应激源依次进入了回归方程,对睡眠的影响较大。

2.2 赛前过分激动状态导致失眠及调整措施睡眠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神经细胞兴奋,晚上自然进入抑制状态而产生睡眠[2]。运动员处于赛前过分激动状态,刺激物引起大脑皮层控制过程明显减弱,兴奋过程过度升高,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减弱,致使运动员经常表现为情绪强烈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心神不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不平衡,兴奋占优势,兴奋向抑制的转化出现困难,导致失眠。

从产生的原因来看,与运动员的训练程度,比赛经验,动机性质、道德修养及个性特点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防止赛前过分激动状态的产生,一般来说,要制订长期的心理训练计划。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训练的实战性,经常搞一些模拟比赛的训练,使运动员真正从思想上树立把训练当作比赛,把比赛当作训练的意识,逐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

2.3 焦虑导致应激失眠及调整措施许多研究表明,失眠伴有焦虑,同时发现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忧郁症状。本研究发现失眠运动员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的运动员(P

赛前因精神性焦虑而引发的应激性失眠在运动员中是经常出现的,由于成败条件的迅速变化,对抗情境的复杂性、剧烈性以及高、难技术的要求,使运动员的身心从赛前就开始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中。运动员赛前出现一定程度应激紧张是符合身心活动规律的,因为适度的应激具有适应性,可以使运动员动作协调有力,集中注意,充满信心。但过度应激不具有适应性,甚至带有毁灭性,运动员会出现恐惧,失眠,无充沛的体力应战,同时反应迟钝,失误频频。

不同运动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在失败归因倾向上存在着广泛的显著差异。高焦虑者更倾向于进行能力归因,即认为失败是能力不足所致;中焦虑者更倾向于进行努力归因,即认为失败是努力不够所致;中、高焦虑者还倾向于心境归因,即认为失败是心情紧张情绪不佳所致。

2.4 设置不恰当的比赛目标导致赛前精神性焦虑高而造成失眠比赛目标的设置应与运动员的实际水平相当,不应当过高。过高的目标会使运动员心态变得较为复杂、矛盾,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自信心,怀疑自己,认知焦虑随之升高。赛前思虑过重而整日忧心忡忡,不能很好地休息,《景岳全书・不寐》篇中指出:“神不安则不寐。”运动员在赛前应该明确比赛成功的标语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倾注于全过程,在自己原有技战术实力的基础上取得了正常或超常发挥的成绩;立足于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正确认识“输”与“赢”的关系;着眼于积累比赛经验和心理成熟。另外,教练员对比赛胜负应采取适宜态度,比赛胜利不捧,输了不冷。设置合理的比赛目标有助于运动员排除杂念,心静神安,“神安则寐”。

2.5 运动员怀疑自己的技术动作导致赛前精神性焦虑高而造成失眠运动员怀疑自己的技术动作,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最近阶段技术动作进入技能发展的高原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纠正。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赛期临近,运动员担心比不好,自信心差,出现惊慌期待性神经机能病反应,导致怀疑自己的技术动作。

对第二种原因的更好解决办法依赖于心理疏导。教练员通过与运动员共同承担比赛压力,为运动员分忧:教练员在赛前合理组织与指导训练,给运动员提出留有余地的指标,减轻运动员的压力;引导运动员回忆以往成功比赛中出钱的精彩技术,确认自己的技术实力,提高信心。

2.6 缺乏具体明确的比赛方案导致赛前精神性焦虑高而造成失眠有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没有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制定具体明确的方案,致使运动员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但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棋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最后导致失败。

针对这类失眠者,教练员要帮助其制定好比赛方案,和运动员一起全面仔细地分析和研究。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相应的和切合实际的对策,帮助运动员建立比赛的思维程序和行为程序。因为赛前该想到的都想到了,问题和对策也想好了,使运动员的思维得到净化,获得良好睡眠的内环境。

2.7 运动员不良性格特征造成的赛前失眠及调整措施调查显示,陕西省射击运动员中常常失眠群体往往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任性,缺乏自信,反复思考、自责,依赖性强,人际关系浮浅,行为迟缓,焦虑、紧张不安等不良个性特征。

认知行为治疗学家认为,不良性格特征与不恰当的认知关系密切,学习和掌握积极的认知技能,可以消除不良行为模式。运动员要承认自身凡夫俗子的特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采用暗示训练可以改善头脑中经常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自我暗示能调节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从而调节人体内部过程,如调节心境、情绪、信心,改善睡眠质量。

A型人格或称A型行为模式的提出是心理学对于身心疾病研究的一大贡献,最早由Friedman(1959)发现并提出,认为是易患冠心病的行为类型,表现为个性强、固执、好争辩、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和时间紧迫感等特点[4]。短跑运动员具有A型人格特征,特别是时间匆忙感强的运动员易患失眠症。这可能与他们目标过高,对自己要求太严,经常达不到预期目的,表现出失落、困惑、沮丧和痛苦等而影响到睡眠有关。人格特征的矫治难度很大,且周期较长,不易操作及掌握,而防御方式是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习得。已有研究启示我们,对常常失眠的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时,预先检测其防御方式,并对其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进行干预处理和积极引导,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运动员的睡眠质量。

2.8 运动员缺乏社会支持造成的赛前睡眠及调整措施研究发现,失眠症患者孤僻、交际差,从家庭、社会中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社会支持不够也容易导致运动员赛前失眠[5]。社会支持是指一个运动员通过社会联系从他人那儿所获得的精神支持。社会联系包括一个运动员的家庭成员、队友、教练、运动队、朋友等。精神支持是指其在社会联系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赛前压力状态下的运动员提供保护,对压力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持运动员良好的情绪体验,创建积极的赛前状态。因此,社会要为运动员营造和维系一个由运动队和家人组成的强大的支持阵容;作为一个团队之主的主教练,要及时了解情况,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全队上下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和支持,心理上相容;在大赛之前,积极地采取措施减轻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在运动员遭受生活不幸事件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帮助其渡过困境,运动员本人应主动调节好与教练员、运动队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沟通,尽量避免出现矛盾或使矛盾激化,保持与其他成员多方面信息交流和各种方式的沟通。

3小结

运动员赛前失眠与很多因素有关,心理因素是导致运动员赛前失眠的主要因素。赛前处于过分激动状态,赛前精神性焦虑,设置过高的比赛目标、怀疑自己的技术动作、缺乏具体明确的比赛方案,不良的性格特征,缺乏社会支持是造成运动员赛前失眠的主要心理因素。分析与运动员赛前失眠症状有关的心理因素,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毫无疑问可以改善运动员赛前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储备必需的心理能量。

参考文献:

[1]石幼琪,周志宏等.运动性失眠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中医分型[J].中国运动医学.2004.5.23(3):320.

[2]于海涛,王跃.应用渐进性放松催眠法治疗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应激性失眠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6.7(2):82.

[3]邱爱华,徐锋.199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400m跨栏跑运动员竞赛焦虑状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11.(128):59.

[4]王玲,叶明志.A型行为与医学生睡眠质量关系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2.11(4):438.

[5]李玲,关于短跑运动员赛前失眠的心理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报.2007.12.(12):38.

上一篇: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浅谈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