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时间:2022-08-08 01:57:31

流媒体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为了提高流媒体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以“面向对象技术(Java)”课程的教学为实践对象,让学生能通过问题去自己查找答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实践探索流媒体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流媒体课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郑丽伟(1979-),男,山西五台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北京 100101)巩丽红(1973-),女,山西太原人,北京开放大学宣武分校,讲师。(北京 100053)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ZD04)、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项目批准号:京教函[2009]630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27-02

本文依据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研究。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将相关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通过不同阶段的任务体现,使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应用中构建所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提高,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

首先给出模式描述如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在充分认识学生现有计算机知识水平、专业背景以及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制定教学任务,通过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流媒体及各种学习资源,教师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1-4]是模式的理论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主要的教学方法,但不等于排除其余的教学方法,其余的教学方法同样发挥作用;认识学生现有计算机知识水平、专业背景以及社会需求是前提;任务制定是关键;分组学习是必要条件;面授与自主学习是必要形式;教师引导是保障。

建构主义[5-7]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8-10],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一、整体设想

在面向对象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了解社会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充分认识学生的专业背景,职业特点,才能设计出既能满足教学目标又贴近学生真实需求的任务。然后教师要设计任务,在面授教学课时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同时串讲完成任务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完成任务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完成任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指导;学生展示任务完成情况,教师与学生对任务进行效果评价。

二、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1.模式具体实施步骤

一是对学生进行面向对象技术知识水平调研与测试(面授)。二是对学生进行分组。结合测试水平以及个人意愿,在组员水平基本一致且略有差异的原则下分组。三是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水平、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制定教学计划与任务。四是公布课程的总体教学安排进度,进行第二次面授课,布置第一个教学任务内容、完成的目标、需要参考的流媒体课程章节,安排小组学习的具体细节。教师对观看流媒体、如何完成任务、查找资料进行指导。五是通过QQ、MSN、Email、BBS进行答疑,适时在网上进行小组汇报和任务总结。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者、学习伙伴、导航者身份较为明显,学生则通过自学、互学进行知识、技能的意义构建。通过Email收取第一次完成的任务。六是第三次面授课,选择任务难易程度不同的几个小组的学生自己讲解任务的完成过程、知识点,谈心得体会,教师总结重点、难点。讲解下个任务涉及的知识要点,布置下一个任务。七是之后的面授课重复第五和第六步。八是最后一次课总结、复习、答疑。九是考核评价:终结性考试+平时成绩(任务完成情况、参加答疑讨论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

2.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1)任务情境的创设。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就是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成人学生对于学习已经不陌生,如果内容不吸引人,必然会产生消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与学生工作、学习、生活实际相关的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的热情和教学质量。

(2)任务设计。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针对学生特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源的学生学习背景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例如许多北京生源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具备了基础的Java编程能力,而来自于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学生则可能完全没有编程经验。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专业背景、兴趣等特点。例如简单的游戏类程序相对容易被学生接受和专注。

第二,要注意知识点的综合性。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任务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概括性,主题突出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应用的水平。

第三,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常言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举一反三,开阔思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小型软件项目时,就要鼓励每位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可用素材,然后通过互相沟通,小组合作完成整个项目。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一个三人小组中,由一名具有美术功底的学生负责系统界面的设计和美化,由一名具有程序开发基础的学生负责完成系统主要算法,由一名基础较差的学生负责简单代码开发和文档编写。该小组最终项目完成情况考核未优秀。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或者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协作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合作精神。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随书光盘、流媒体课件、网络等寻求帮助,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4)交流展示与评价检查。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作了一定的探讨,结论表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一些,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难以衡量。根据面向对象技术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特别注意,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主张两者必须相互结合,互有侧重。

三、效果与建议

1.模式的教学效果

使用该模式后,教学效果在以下方面得到改善:一是学生出勤率提高。出勤率的提高代表学生对课程有了兴趣。二是学生综合运用软件开发环境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实验环节的考查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要主动寻找帮助,通过这个过程,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有所提高。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对面向对象理论和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主动提出实际项目开发中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2.对流媒体课程的建议

流媒体教学有诸多的好处,比如说学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收看课程,进行学习,是网络时代一种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同时由于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和讲解,与面授课比较课讲得更加细致。但是由于流媒体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开展的时间不长,如何让学员更好地了解与接受这种形式,并顺利进行学习,成为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主要借助宣武电大流媒体教学平成流媒体教学,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调查分析,对流媒体课程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流媒体课件制作。一是增强流媒体课件的生动性与交互性。学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接受流媒体这种授课形式,在制作流媒体课件时应丰富流媒体课件的内容,使流媒体课程更加生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其中如何增强流媒体课程的交互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二是课件内容的选取。及时扩充教学内容,补充学生关心和与实际使用相关联的内容。更新的速度可以加快,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第二,增加约束学生学习的技术措施。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流媒体课程过程中,将学员的出勤和收看情况纳入形考,以便约束学员自觉进行网上学习,但如果能在技术上进行约束,如上网时间达不到课时要求的百分比就无法参加考试,效果可能会更好。

3.关于教师作用的思考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教师的作用就不重要?淡化教师讲授,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否定教师的讲,尤其是现阶段,远程教育在诸多方面还没发展到放弃面授课的地步,面授与网络教育将在一段时间内互为补充。简单地把面授视频搬到网上并不是远程教育,只是课堂的搬家,学生不爱看这样的视频,感觉枯燥、乏味,点击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实说明学生进行了在线学习。而且有些实操型的课程,特别是理工农医等类的一些课程,面授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现阶段,教师的讲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教师怎样讲,讲多少。教师讲应是精要地讲,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和“点讲”。有些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明白。学生模糊不清、认识错误的东西,教师不引导、不点拨、不讲解就不行。否则就像韩愈所讲的,“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四、结语

本文给出一种基于构建主义的流媒体课程教学模式,并依据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模式对实践教学工作有如下益处:第一,学生受益。学生的实际软件开发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发展。第二,教师受益。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和学生一道操作,一起讨论,其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质。第三,理论贡献。依托课题的研究,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探索出流媒体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对E-Learning教学理论在特定领域的完善和发展。

未来将继续在实践中深入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内容,丰富教学模式的内涵,探索如何进一步利用网络来完成模式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William Wiersma,StepGhen.Jurs.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影印版)[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4.

[2]K G Brown.Using computers to deliver training:Which employees learn and Why?[J].Personnel Psychology,2001,54(5):271-296.

[3]A Wang,M Newlin.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who enroll and succeed in psychology Web-based class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92(1):137-143.

[4]L J Baker-Eveleth. An online third place:Emerg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D].Ellensburg: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2003.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祝智庭.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概况[J].开放教育研究,2001,(4).

[7]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8]赵建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9]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互的质量[J].中国远程教育,2004,(4).

上一篇:地方高校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人才本土化培养问题... 下一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多维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