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导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

时间:2022-08-08 12:48:21

如何辅导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

摘要: 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它阻碍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影响着教学质量,困扰着各国教育的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

一、数学后进生的界定

从理论上讲,界定数学后进生应当综合智力测量、人格测量和数学成绩等各项指标。然而在现行教育条件下进行这方面的测量既不易操作又不现实。事实上,多次测验的数学成绩分布足以反映一个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状况。所以,笔者将数学后进生界定为:数学成绩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学生。这里的既定目标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大纲对数学基本知识的基本要求(能够识记、理解);第二,最低限度值。这些均能从试卷上反应出来。即“高中数学后进生”是特指智力正常而数学成绩显著低劣的学生,简称“后进生”。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程度一类的素质因素,兴趣、动机、习惯一类的人格因素,也有教育因素、身体因素。可以说,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状况,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对智力正常的学生来说,学习困难的主观因素不外乎如下一些原因:(1)缺乏数学兴趣;(2)学习态度不端正;(3)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4)不适应教学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法。

2.教师方面的原因。为了应付考试,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题型模拟训练,大考小考,考试不断,同一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反复地做,将学生本应是训练思维的脑力活动演变成了机械的重复操作,即便是概括,也是教师包办代替,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失去了积极思维的热情,从而促成了学生思维惰性的产生。学生不积极思维,造成认识上的浮浅,概括数学知识也就无从谈及了,教学质量亦相应大打折扣。

三、如何辅导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教学建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这一环节上加大力度。然而,对于后进生的转化,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1)因材施教只是说说而已,对后进生的转化多持消极态度。因而教师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对后进生应给予更加多的辅导和关心;(2)新课的引入流于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3)机械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难以引起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共鸣;(4)赶进度、满堂灌、三年课程两年完,无遐顾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得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使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基础教育不是英才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容忽视。怎样转化?实施个别教育是有效的。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后进生较多)和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工作量大)而言,又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通过教法的改进,尽最大可能减少后进生的出现,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是我们关注的课题。在此,笔者给出几条建议。

1.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欲人明者必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教人者只有学高才能为人师表。为人师者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教师应要求自己尽量做到:(1)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2)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3)具备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以能力吸引学生;(4)给学生以真挚的爱。

2.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新旧知识巧妙对应,使后进生在检索时更具目的性,为进一步的理解奠定基础。

3.针对不同程度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区别地灵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感,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概括过程。“只有当某种思想作为一个环节归入一个人的个人经验中时,这种思想才能被他掌握或理解”,“而经过自己探索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将来应用时也易于检索”。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概括其规律,并注意以下几点。

(1)展现思维过程,潜移默化整体意识,克服思维惰性。无论是形成概念还是寻找解题方法,不能只让学生感到教师的高明之处,必须暴露思维过程,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思维的挫折过程和通揽全局的思维习惯,在分析―综合问题的经历中逐步养成整体意识,克服思维惰性。

(2)注意运用比较的手段。“比较,就是把认识的对象进行对比。目的在于找出它们之间的同(分出共同特征)和异(分出每一个被比较对象的特殊性质)”。在运用比较进行概括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而不是只让学生知道比较的结果。

(3)可以建立“模型”的内容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概括出模型。

总之,教师切莫包办代替概括过程,而应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加以教师的引导,尽可能地使他们获得概括了的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经受思维的锻炼。

5.指导学法。(1)要求学生尤其是要督促后进生写阶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这样做等于是在教给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2)提供编码策略。为使学生在接收信息后能够进行能动的信息处理――精密编码,首先必须保证如下几点:①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处理信息,不可满堂灌;②教师应准备一些不进行信息精密编码便不可完成的课题,讲究提问艺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结、统合若干知识点。

另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如何编码,也就是如何把知识有组织地存贮,使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要通过概括,帮助学生抓住某些关键的“点”和“线”,使之链接,形成覆盖全部内容的一张网。当然,为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而提出的教学建议,与正常教学是不矛盾的,只是要在上述环节中投入精力而已。

综上所述,后进生学习困难与其数学概括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提高其成绩,缩短后进生与教材要求的差距。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是仅就智力方面并排除其它因素,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的。一般而言,动机、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情况、教学条件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Robert M.Gagne.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2]Peter G.Dean.Teaching and Leaning Mathernatics.

[3]FHBell.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vs in Secondarg School.

[4]陈在瑞,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5]邓进深.帮你提高思维能力.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上一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关注女生能力培养 下一篇:对数学问题情境选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