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三地理的学习效率

时间:2022-08-08 12:24:13

如何提高高三地理的学习效率

摘要:学习有用地理,解决现实问题是新课标的根本目的,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点,许多高中学生难以适应地理学习,尤其是自然地理知识,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其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高三学生地理学习的特点,尝试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提高;学习效率;地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41

对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地理很难,尤其是高三的文科生,有些教师当中也会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得地理者得文综,得文综者得高分”。地理之难,许多学生会一致推举自然地理方面和区域地理分析这两部分。为什么许多学生会学不好这两部分的内容呢?根据连续几年的高三地理教学,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习效率不高。

一、地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尤其在解答实际问题时往往更是无从下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地理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小到地区,大到国家地球宇宙。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变,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方向的判断,教材中仅仅提到几种:经纬网、日出方位、指向标、北极星等。但在实际学习中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不上,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如方向与太阳能板的放置就联系不起来了。

2.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3.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方向的判断,总以为东经点在东,西经点在西,而忘记地球上东西是相对的,当两者经度和大于180°时位置相反,因此做出了方向的错误判断。再如地形雨,学生以为日本夏季受东南风的影响,夏季东南部降水多,冬季西北降水多的原因就分析不出来了。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地理思维问题,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笔者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有所帮助。

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几个方面

1. 加强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大脑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钻研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分析气候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气候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等有简单机械个记忆,但具体到某个问题时却不清楚了,如新疆的瓜果比较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往往不能抓住关键点――气候。而机械地从植物生长条件――地形土壤水分热量去回答,那就不对了。

2.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习惯

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构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网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教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应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我们今天的学生,也许就是明天的乡长、厂长,也可能是个体劳动者。本地适合发展哪种农业生产?工厂厂址选在哪里合适?开办商店要考虑哪些因素?在小区域规划中,交通线应如何选择?这些问题都可能是学生步入社会后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解答这些问题,但可以也应该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地理学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战略的以及立体的思维方式特点,恰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因此,教材尽可能多地进行一些个案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地理的思维方法。例如,教材中安排了比较多的区位选择的知识。在讲农业区位时,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要考虑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府决策等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和变化;在讲工业区位时,说明要考虑从哪里获得原料、动力(燃料)和劳动力、市场在哪里,有没有便利的运输条件等等;在讲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时,则从分析我国南昆铁路和上海港的区位入手,说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点区位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潜移默化地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多因素、多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减少他们对地理的恐惧心理,增强其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高三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为高校培养更多的高中毕业生。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第三高级中学 474172)

上一篇:高校工程招投标风险研究 下一篇:谈高中新课标Warming up部分教材二次开发